爲什麼同樣是大佬,馬雲總喜歡在外拋頭露面,而馬化騰卻不常出現在公衆面前?

emptymalei


不僅是性格,回顧兩位大佬的過去,馬雲從“務虛”開始,而馬化騰從“務實”開始,最終殊途同歸造就了各自的商業帝國。

馬雲的阿里巴巴起步於1999年,那個時候談「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忽悠」,馬雲也無數次的被人當做是騙子掃地出門。打個比方,那時候的互聯網,就像今天的區塊鏈,只是一個概念和雛形,沒有幾個人真正相信未來的互聯網可以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所以馬雲後來說:“大多數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少數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在最初起步的時候,選擇“相信”的馬雲只能通過不停地演講去說服別人、影響別人、感染別人,最後找到了越來越多懷著同樣夢想的人成就了今天的事業。有好事者曾經批評說“馬雲就是一張嘴”,我覺得這句話也有幾分可取之處,沒有馬雲不停地遊說,不斷地堅持,那時看起來那麼“虛”的互聯網和阿里巴巴是萬萬沒有可能變成今天的模樣的。

馬化騰則不同,從最初創業幫別人開發郵件系統、做網頁,到後來開發出QQ開始真正起步,馬化騰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實打實的產品起家的。產品是否能夠贏得客戶,不需要太多的演講,而在於細節、設計、運營,再好的宣講也比不上用戶的口碑和用腳投票。這就是馬雲為什麼總是拋頭露面,而馬化騰卻相對低調的真正原因。


高挺觀點


馬雲和馬化騰,兩個人的風格截然不同,甚至是剛好相反。有人說是性格問題,也有人說是兩家企業類型不同決定的,更有人說是地域文化塑造的結果等等。凡此種種,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站得住腳的合理性成分。但我更願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那就是由個人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所決定。

馬雲的人生態度很明確,即人要活得快樂,活得瀟灑,活出精彩,並且他也很樂意與人分享自己的這一快樂理想。無論是將雙十一購物節搞成全球狂歡節,還是支付寶抑或菜鳥網絡的方便與快捷,均以快樂體驗為核心理念作為開發動力源。假如將馬雲和馬化騰調換個位置,馬雲依然會如此。到那時,大家一定會說,馬雲的騰訊是搞娛樂業,所以熱衷於拋頭露面很正常。而馬化騰的阿里巴巴是網商公司,低調行事再正常不過了。

馬雲很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就是要將自己的理想化付諸實踐,並相信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改變世界。因為人人都是世界的一分子。所以那年,這個瘦小的馬雲,看到路邊有幾個壯漢在偷大馬路上的陰井蓋時,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充當起正義的勇士。那是一次電視臺的測試節目,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居然讓他在電視上光榮的曝了一次光,露了一把臉。雖然那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卻更堅定了他內心堅守的信念,就是永遠要做正確的事,堅持做一個正直的人。為此,他還暗暗給自己起了個花名:風清揚。以時刻提醒和督促自己,永遠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他堅信,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夢想。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果不其然,馬雲的理想居然真的實現了,而且遠超乎自己原來的設想。雖然一路走來非常之艱難,創業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在他那滿腔熱血的勇氣面前,都一一敗下陣去。阿里節節攀高的巨大成功,令馬雲的自信心一度爆棚。以至於所到之處,均毫不避諱地站在人類的高度大談特談未來世界的遠景和藍圖,因為他始終堅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力,幾乎準確到完美無誤。一時間,彷彿自己成了當今世界的一盞明燈,誓要將那內心正義的光芒,去點亮明天的世界,照亮迷茫的未來。



與馬雲天馬行空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按部就班穩打穩紮甚至是小心翼翼的馬化騰。回首當年,馬化騰差一點就賤賣了還在襁褓中的QQ。是QQ的命大,抑或是馬化騰的造化,將兩者命運緊緊綁在了一起。終究是馬化騰成就了企鵝的傳奇,而企鵝也造就了馬化騰的騰訊帝國。

馬雲與馬化騰,就像是一對同胞兄弟。馬化騰是長子,註定了子承父業。上祖傳下來的任務,你不接也得接。而作為次子的馬雲,卻只能靠自己跟老天爺搶飯碗。兩種使命,造就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和截然不同的處世風格。馬化騰子承父業,使命重大,不敢怠慢,更不敢掉以輕心。所以步步為營,精心算計,生怕一失腳而成千古恨。顯然沒有馬雲活得灑脫自在。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馬化騰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也只能順應天意,更不知道下一個路口在哪裡轉折,命運又會如何安排他的歸屬。雖然他心思縝密,但也難免被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搞得焦頭爛額。以至於最近一段時間,還在知乎上發文,傾訴內心的苦衷和焦慮的心情。


清秋一族


原因有兩個,第一,兩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馬雲從小就是一個活潑,喜歡交朋友的人,十幾歲時就在西湖邊上轉悠結識了一個澳大利亞的朋友。馬化騰性格內向,小時候喜歡天文,不喜歡與人交流。

第二,其實這才是主要原因,因為企業做的這麼大了,企業家個人的性格不是主要問題,而企業家是否需要高調,和公司的商業模式有關。

馬雲為什麼總喜歡到處拋頭露面去演講,為什麼馬雲隨時都在說什麼價值觀,文化,這其實是由於阿里巴巴以及淘寶的商業模式所決定的。

bat三家公司中,阿里巴巴比較特殊,它不是一個技術驅動型公司,阿里巴巴最早是靠地推業務起家的。很多人並不清楚阿里巴巴做的業務,那麼叫獸(教學平臺楊教授)給大家普及一下。

阿里巴巴最早是做b2b的,也就是所謂的企業間電子商務,其實就是把其他公司的信息都發布在阿里巴巴的網站上,然後企業在上面互相找貨源,既找上游的供應商也也找下游的購買者。

這種業務其實技術含量並不高,其實工作重點就是推銷自己家的業務。但是在20年前,上個世紀90年代,互聯網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事物,要想說服其他企業老闆接入阿里巴巴網站,還要付費,難度太大了,就連馬雲也經常被認為是騙子被別人趕出來。

馬雲很聰明,他知道很多人根本聽不懂類似於電子商務之類的奇怪的術語。包括他們的員工可能也搞不清楚。馬雲必須要高調的宣傳,親自上陣打雞血,不斷的宣傳他的價值觀,從而保證業務團隊的士氣和凝聚力。

其實以銷售業務為主的公司,老闆都比較高調,因為他必須給員工做示範,銷售必須要不斷的顯示自己的存在感,不然別人記不住你,你的業務怎麼推廣出去?

而騰訊是技術,產品起家的,沒有必要那麼高調,程序員安安靜靜敲代碼就是了,高調,打雞血可能適得其反。

現在的馬雲為什麼還是喜歡拋頭露面呢?

馬雲旗下的業務,如支付寶,淘寶,天貓等,都涉及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某種意義上馬雲就是阿里巴巴的抵押物,馬雲起到了買賣雙方交易的中間擔保的作用,看不見了大家就不放心。

騰訊的業務不一樣,如果騰訊不行了,微信,qq這些通訊軟件很快就會有人做出來,更別說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些遊戲,對於民生影響不大。所以馬化騰沒必要經常拋頭露面,而馬雲不行。


教學平臺楊教授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這是性格的差異吧

馬雲表示過演講是他自己的天賦之一。想當年,馬雲在剛開始的創業的時候就說過自己靠一張嘴把這些能人都說過來一起創業的,你們可以想想馬雲的演講能力有多強。當年的蔡崇信在美國已經領幾十萬美元的年薪,最後他也放棄了,然後跟馬雲一起創業,回來領幾百塊的工資。你想想馬雲是怎麼把他忽悠回來的。

馬雲外向的性格和超強的演講能力,大家可以從他拍電影、在公眾面前唱歌可以看得到。同時,馬雲也是英語專業出身的,在哈佛大學脫稿全英演講。這種能力在以技術出身為主的互聯網大boss群體中真的不多見。

性格外向,演講能力也超群,同時也身位國內互聯網行業數一數二的大佬,他的一舉一動當然是備受關注啦,新聞自然也多。

馬化騰就不一樣了。馬化騰本身就是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教育非常好。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出來之後也是當一個技術員的。他更加擅長跟技術大角度。本身就比較沉靜的馬化騰話就不多。

同時,成為大佬之後,說的每一句話都需要小心,多少媒體和吃瓜群眾都盯著他看。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容易掀起非常大的影響。就是這樣的原因,他就更加少在公開場合說話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沒有必要貪圖一時的口快,而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畢竟馬化騰本身就怎麼擅長演講,有一些話說錯了是挽回不了的,倒不如不說。


太平洋電腦網


看馬雲馬化騰,一個務虛開始,一個務實開始,最終殊途同歸,成為世界頂級的互聯網企業的締造者。

看馬雲早期視頻,他的激情無限,而他的信念就好像是最虔誠的信徒。那時候,一般老百姓看不到他的前途,甚至業界大佬也不看好他。但是他還是信心滿滿,精神頭十足。到底是誰給他的自信。可以說,從創業開始,他就靠他的激情和自信支撐著整個團隊,吸引著投資者。他這種精神可以說是萬中無一的,最後他成功了。到了今天,他依然保持著創業時的激情,不過現在他可以以世界為舞臺,盡情釋放他的激情了。

馬化騰一開始就是及其務實,是技術流。從開始創業到QQ出現,從QQ起步到發展壯大,一切都是圍繞這隻企鵝展開的。他可以說把企鵝利用到了極致,QQ本身就有各種等級鑽石,這要錢,各種遊戲,又要錢,仰仗著巨大的人口基數,這裡的收入就已經驚人了。郵箱、視頻、微博,一系列都可以圍繞企鵝展開,後來又有了微信,那就更牛逼了。現在好多網站都是可以直接用微信和QQ登陸的。馬化騰一路走來,不需要多麼激情澎湃的演講,靠著QQ,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中國有句老話,叫悶聲發大財,馬化騰似乎是做到極致了。

二馬並進,高調也好,低調也罷,我們吃瓜群眾看看熱鬧就好。


張三鳴


首先是兩個人出身不同。

馬化騰的父親是國企深圳鹽田港的重要幹部,母親和姐姐都是國企的員工。

因為有國企文化的氛圍,加上是家中的獨子,很受家人的寵愛,所以馬化騰從小性格內向,喜歡科學,尤其是天文。最喜歡的事就是一個人在窗口用天文望遠鏡遙望星空,反正他們家也不差錢。

就包括馬化騰的太太也是早年在網上認識的,也算是網戀吧。為了見女友,馬化騰還經常專程從深圳趕到北京去。

有一年騰訊開年會,有一位女員工要求擁抱馬化騰一下,他遲疑了一下,還是答應了,但臉卻先開始紅了。

和到處高談論闊相比,馬化騰更喜歡以用戶的身份,體驗自己公司的產品,用產品來打動用戶。

馬雲則是另外一類人。

馬雲的父親是杭州曲藝協會的會長,馬雲能說會道是有天分和遺傳的。

馬雲從小就比較調皮,是一個不安分的孩子。

因為不適應傳統的應試教育,馬雲上學時的成績一直都不太好,所以高考考了幾次才勉強上了杭州師範學校。在學校時是風雲人物,當了學生會主席,口才自然是一流的,他老婆也是那個時候被他騙到手的。

畢業後馬雲當了英語老師,進一步鍛鍊了馬雲的口才和社交能力。

後來馬雲開翻譯公司,搞電話黃頁,最後創辦阿里公司,都是不安分引領市場風氣的表現。

阿里業務穩定後,馬雲就更加不務正業,整天喜歡到處演講,當起了青年人生導師,還有中國新經濟先行者的角色,開辦了湖畔大學。

最近還當起了主演,找了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給他當配角,拍了微電影攻守道。

他好像對任何事物都有興趣,都想嘗試一下,當然他有錢,有這個條件和可能。

再者是兩家公司的基因不同。

阿里是銷售驅動型的公司,而騰訊是產品驅動型的公司。

阿里的發展需要吸納大量的商戶進來,然後靠為商戶公司提供服務來賺取自己的利潤。這就要需要阿里的地推銷售團隊要非常有狼性精神,有戰鬥力。公司也倡導狼文化,拼搏文化,有許多雞湯性質。

相對於公司要做好品牌推廣和市場推廣,作為公司老大的馬雲,自然是公司品牌的第一推動人。表面上看馬雲是在到處宣傳自己,不如說是馬雲要宣傳阿里,在為阿里的品牌和營銷背書。

作為產品驅動型公司,騰訊則是工程師文化,整體員工素質大致上都是文質彬彬的,講禮貌文明的。

騰訊的任務是把產品做好,推到市場上,讓用戶去用就可以了。好產品自然能為公司帶來用戶,所以騰訊始終把產品研發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視產品創新。

作為公司老闆的馬化騰,自然也會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放在產品體驗上去,騰訊員工說老闆就是最大的產品體驗師。馬化騰把大師的時間都在對自己產品的體驗上,發現問題,馬上發郵件,要求技術團隊改進。

騰訊作為產品驅動型公司,沒有必要做過多的產品宣傳。作為公司的老闆,馬化騰也沒有必要象馬雲一樣到處去奔走,以各種方式為阿里做宣傳和品牌推廣。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不管哪個類型,沒有絕對對錯之分。就象人才一樣,只有適合不適合,沒有是不是人才的區別。

馬雲的到處演講,表面上看是不務正業,其實是為公司做宣傳。馬化騰的務實低調是潮汕商人的標準作風,也是企業發展特點的內在體現,沒有必要到處拋頭露面。

不能說馬化騰只是性格問題才不願意高談論闊,事實上馬化騰經過這些年的歷練口才已有了很大進步。兩個人不同的人生經歷加上公司內在的特點,決定了兩個人不同的工作風格和特點。毫無疑問可以肯定的說,兩個人都是傑出的企業家,只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家和經營不同類型的企業。這中間沒有高低對錯之分,只能說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文淵閣首席學士


當然性格是主因,但這事還真不完全是性格的問題,和所做生意有關:

電子商務在初期需要極大的教育成本,無論是面向政府、市場,還是用戶,因為模式非常新,信任成本很高(相比以往實體店,人們初接觸電商信任成本太高),所以為了降低教育成本,就需要阿里有很強的品牌、宣傳能力。

阿里弱小、阿里巴巴(單指B2B商城業務)初創時期,馬雲選擇在各個場合高調露面、說些容易引起爭議的話獲得曝光是非常合理的動作:因為他需要社會、廣大用戶認識他繼而認識阿里巴巴,繼而相信淘寶、阿里巴巴。

馬雲初期教育市場是有時間成本的,他既然選擇“演講”、“表演自我製造話題”,就說明此方式付出的成本合理,而不僅僅是關注產品、優化團隊。創業者是沒有任何情況不能因事業而改變自我的,馬化騰如果做電商業務也會成為演講高手的(不一定是傑出)。

而馬化騰做的QQ(忽略改名)不一樣:QQ作為互聯網通訊軟件是不需要像電商那麼高的信任成本,而且也不需要教育政府,只需要關心用戶、獲取、留住用戶即可。在蠻荒時代,做好QQ使用體驗要遠比到處演講更有收益(互聯網傳播效率快,信任成本低很容易起量)。

等到阿里發展到現在規模,馬雲還是這麼表演,這就可能是兩個因素:

1、個性使然;

2、進入角色,發現演講能力了。


王凱


在那場著名的3Q大戰之前,馬化騰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不過在這之後慢慢改變了。為什麼大家覺得馬雲特別喜歡拋頭露面?可能也是受到了微商和網上那些“馬雲語錄”影響,所以感覺馬雲無處不在,而馬化騰幾乎沒有幾句大家記得住的話。二馬的差別,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性格不同

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有的朋友很有才華,但是就是不怎麼在公眾場合說話,非常低調。在這一點上,馬化騰可能也是如此。馬化騰為人比較冷靜和理性,更喜歡探索產品和技術,而不太喜歡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同時,我們也能看到馬雲是教師出身,為人比較高調,非常喜歡在公眾場合高談闊論。馬雲在各種會議上發表了很多“驚人之語”,每一次都會引發行業的關注。而且微商和淘寶店主把馬雲奉為祖師爺,捏造了很多“馬雲的言論”。例如著名的“別低頭皇冠會掉,別哭泣壞人為笑”,這些言論在網上廣為流傳。這些都是性格使然,沒有好壞之分。

2、專業不同

作為一個程序員出身,馬化騰扮演了技術大牛和產品經理的雙重角色。而馬雲是英語老師,可以說是跟互聯網這個行業沒有必然的聯繫。作為互聯網的從業人員,我身邊的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很多,他們都是潛心鑽研技術,最大的理解是技術改變世界。相對於在公眾場合發表言論,他們更願意去跟電腦溝通,敲出很厲害的代碼,解決更多的BUG。而馬雲在阿里扮演的是教父和戰略家角色,按照江湖上面的說法:馬雲負責在外面吹牛,十八羅漢負責把馬雲吹的牛實現。

3、企業不同

阿里以電商為主的企業,而騰訊是以社交和娛樂為主的企業。阿里的團隊早期需要跟大量的供應商進行溝通,但是這個時候阿里還很小,更多的時候是跟這些合作伙伴畫餅。阿里有大量的商務和推廣人員,這裡面有很多的合作是通過溝通來完成的,所以整個阿里團隊都非常擅長跟商家打交道。而作為阿里最大的業務人員,馬雲關注的焦點在外部,需要跟全體的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傳遞他的戰略思路,讓合作伙伴們持續的跟阿里玩下去。

而騰訊是產品經理的文化,強調產品創新和業務閉環。馬化騰關注的焦點更多在公司內部,非常關注新的產品和業務,經常去體驗新的產品,工作到很晚。馬化騰身體力行,各事業群人的高級管理人員都是專心幹活、埋頭做事,整個團隊都是非常務實。

不過,這一切都在慢慢發生變化 。最近幾年馬化騰明顯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增加了很多,無論是提出“互聯網+”的戰略,還是提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最近在烏鎮的飯局,慢慢也開始增加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的曝光。

行走在創業路上,追逐光榮與夢想


光榮與夢想1987


我是不將就的張小果,我正在創業中,我善於不將就的看問題,歐耶!

兩位馬大師走的創業路徑和成功的核心競爭力都是完全不一樣,再加上他們的個人性格特點,所以你會看到他們在做事方式和重點上面會有所不同,所以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如果兩個人的表現都差不多,那才是不正常的。我們來看看兩位大師和事業不同在哪裡。

馬化騰和騰訊

這位大師和騰訊的事業,大家都知道是以QQ起家的,在當時以一個產品去滿足一個尚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這是騰訊的起點,而馬化騰在這裡面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是什麼?是研究目標群體從而研究產品。

而我們知道,QQ是一種新的互聯網通訊工具,這個工具在最開始,誰最喜歡用?就是那些不喜歡面對面溝通,溝通水平差的人,他們在QQ上找到了自尊和跟別人平等的機會,但是馬大師這位高級產品經理為什麼能夠那麼好的洞察這些人的需求,其實,他原本就是這樣的人,程序員出身,善於研究產品但卻不善於溝通,他能夠深刻了解這些人的內心感受和需求,在加上他的專業水平,他就能夠很好的把需求激發出來,然後用產品去滿足。而微信之父張小龍實際也是這樣的人。所以產品經理最需要的能力就是站在目標消費者角度去看待需求和產品,這樣才能開發出跨時代的產品。

所以,這位馬大師不願意拋頭露面,除了不喜歡以外,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那樣對於他想要去真正瞭解用戶需求並沒有多大的幫助,這個跟他自己的習慣和企業的基因有很大的關係,而騰訊怎麼看都是一個做產品的公司,而他們想要擴展和搭建的系統也是在他們產品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

馬雲和阿里巴巴

這位大師和阿里巴巴的事業,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創業故事。阿里巴巴的每一個機會更多是靠馬雲的對於未來的眼光和個人的扭曲立場去克服每一次的困難,給整個團隊近乎宗教的理想支持,給投資者近乎瘋狂的未來猜想。

所以對於阿里巴巴,馬雲更像一個戰略家、精神領袖和代言人。所以只要阿里巴巴在路上,馬雲就必須站在最前端,他是永遠退休不了的,在所有人的認識裡,阿里巴巴近乎等於馬雲,馬雲的價值甚至可能還高於阿里。

對於阿里的生存和發展,馬雲站在前臺是他的工作和職責,他需要通過高曝光獲得市場的認同和社會的支持,這些都是阿里巴巴能走長久的條件之一,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的生存模式了。這些年,雖然阿里通過大量資金在各種佈局和併購,但這個大型的生態系統如果沒有馬雲站在前端是很難支撐下去的,就像一個社會需要信仰一樣,沒有了信仰就沒有生產力和凝聚力,特別對於這樣一個超大型的企業更是如此。

在小果看來,兩位馬大師的表現都是正常的,都是屬於他們事業的需要範疇,兩個做不同事情的公司、兩個DNA不一樣的公司、兩位完全不同的經歷和性格,他們不同的表現是很正常的!!

我是小果,我的看法肯定是偏薄的,希望得到你的批評和指正,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不將就的張小果


目光差異!

馬雲的格局要比馬化騰不知道大出多少倍,馬雲一心創新,帶領團隊走在世界的最前線,為民生帶來源源不斷的便利和驚喜,為貧困地區帶去該有的幫助,為中小企業和商家更是幫助加扶持,為環境保護別具用心,為核心科技全力打造阿里雲。真正中國的驕傲。走向世界的千里馬!

反觀馬化騰,不思進取沒創新沒靈魂,全身心投入窩裡鬥!自己身為抄襲界的鼻祖,卻大言不慚說抄襲可恥,連連告賺數場官司獲得鉅額賠償,處處打壓排擠其他企業,從社交到遊戲到抖音短視頻到頭條都要打壓!所以他的眼界只能停在國內,並且真的是太忙太忙了,每天都有那麼多的敵人要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