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自罰「原漿酒」:應查查還有多少靠「噱頭」誆騙大衆

茅臺自罰“原漿酒”:應查查還有多少靠“噱頭”誆騙大眾

青鋒

茅臺集團扼腕斷肘,對自己內部企業不實營銷進行處罰。據報道,茅臺旗下白金五星級酒未經集團審批,在網絡購物平臺銷售時,以“茅臺集團出品原漿酒”為噱頭宣傳推介,存在誇大宣傳,有內容誤導公眾的嫌疑,被集團給予處罰。茅臺技術開發公司和白金酒公司被通報批評,並分別被扣除保證金10萬元和5萬元,同時暫停茅臺醇品牌和白金品牌一切業務。

對於茅臺集團這種把品質和品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敢於對“自家人”做出處罰的果斷行為,我們應該給予點贊,並由此而呼籲有關部門,應該查查還有哪些行業、哪些部門靠“噱頭”營銷,誆騙百姓。

涉嫌以噱頭營銷最嚴重的當屬醫療保健行業。隨便上網一搜,就可以發現不少有關醫療保健靠誇大效果欺騙百姓的報道。通過分析發現,醫療保健品營銷的“噱頭”,無非都是利用“名人”現身說法,誇大商品質量和功能,或是用虛假的市場價格襯托商品價格實惠誤導消費者。甚至利用老年消費者對健康高度重視的心理,將保健品、食品當成藥品,宣稱具有治療功效,使用絕對化用語,如治癒率100%,安全、無毒副作用,無效退款等,誘導消費者上當被騙。

倘若說這些利用“噱頭”欺騙百姓的行為只是騙取了錢財的話,那現今一些人利用“精準扶貧”為“噱頭”騙取百姓信任,不但涉嫌詐騙,還嚴重地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百姓中的形象。據有關報道,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賒店的惠某,於2017年4月被夏某拉入到某微信扶貧項目群。當時惠某被告知,該項目每人只需交納10元開卡費和90元相關費用即可申請扶貧賬號,獲得一筆國家扶貧款。惠某加入後,其被分配做發展下線、負責群內統計、收款、轉賬等工作。結果,“每次都是沒多久就出來一個新的項目,最後也沒有一個落實的”。後來,在2017年6月,惠某按照夏某的要求,將各微信群群主處收到的89萬餘元會費匯入到自稱“國家扶貧辦專員”汪先念指定的賬戶後發現,夏某與汪先念便失去聯繫。

經過警方偵查發現,所謂的“國家扶貧辦專員”汪先念,系廣西凌雲縣楊某。連年來,他以“民族資產解凍”“精準扶貧”為由,編造“財政部、國家扶貧辦、國際紅十字慈善總會安家費棚戶區改造房”等國家扶貧項目,以繳納10元入會費便可獲得在城市購買低價房資格,並領取80萬至120萬不等的創業資金為誘餌,進行集資詐騙活動。此案被警方破獲後,發現在長期的宣傳、推介和高額的獎勵誘惑下,參與其中的微信成員呈裂變式的增長,受害人數高達6萬多人,僅參與其中,並涉嫌犯罪被抓獲的群主就多達53個。

其實,這個涉嫌詐騙的自稱“國家扶貧辦專員”汪先念的廣西凌雲縣的楊某,只不過是造了一個“噱頭”——國家“精準扶貧”,利用人們想得到國家撥付資金的心理,動輒以有數十億元資金做誘餌,進行詐騙。儘管楊某事先做過縝密考慮,企圖通過在線發送微信紅包交會費的方式逃避法律懲處,但在恢恢法網面前,其最終仍然沒有逃過懲處。

“噱頭”原本是引人發笑的話或舉動,或者用花招以及滑稽,以便帶來看點、賣點,或者叫座。其被引進營銷後,原本也只是製造能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促銷名頭,以提高營銷利潤。但不料想,這一營銷手法被過度利用,或者被騙子拿去做工具,一步一步走向了反面。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像茅臺集團那樣,敢於扼腕斷肘,舉起利劍,將靠“噱頭”誆騙大眾,行詐騙之實者繩之以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