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台之後,對自己的親弟弟老十四,爲何下手那麼狠?

用戶67934427077


不僅是老十四

雍正皇帝柩前即位,歷來爭議頗多,他的支持者可謂寥寥無幾,就連他的生身之母烏雅氏,以及一奶同胞的十四弟胤禵[tí]都極力反對他。

康熙帝病逝後,雍正帝曾下令:京城九門關閉六日,諸王無旨不得進京弔孝。

當時,年滿二十歲的先皇之子有十五人,雍正帝對他們都心存畏懼。倘若雍正帝名正言順繼承皇位,為何把自己的兄弟視作洪水猛獸呢?

隨著朝局逐步穩定,雍正帝開始對這些兄弟們痛下殺手,這十五個年滿二十歲的兄弟,得以善終者可謂寥寥無幾。

大阿哥胤褆因得罪先皇,當時已經被廢為庶人,由貝勒延壽等人監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病逝於獄中,壽六十三,以貝子禮儀殯葬。

二阿哥胤礽當時被幽禁在鹹安宮,雍正帝即位後,對這個曾經的太子非常不放心,封為理郡王后,移居山西祁縣鄭家莊監視居住,次年病死。

三阿哥胤祉對皇位不感興趣,一門心思想編書做學問,但還是為雍正帝所猜忌,以與廢太子胤礽關係密切為由,罰至景陵守墓。

胤祉難免發發牢騷,結果被雍正帝削奪爵位,禁錮在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病逝。

五阿哥恆親王胤祺,既沒有結黨,也未參與爭奪儲君之位,但雍正帝還是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削奪爵位,雍正十年去世。

六阿哥胤祚早夭。七阿哥淳親王胤祐屬於善終,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

八阿哥胤禩[sì]是雍正帝諸兄弟中才華最出眾的,也是最具競爭實力的人物。

雍正帝即位後,表面上封他為廉親王,後故意找茬削奪爵位,圈禁起來,雍正四年(1726年)在獄中被折磨致死,民間傳說被毒死。

九阿哥胤禟,因與胤禩結黨謀位,為雍正帝所忌恨。

胤禟曾私下表示想“出家離世”,雍正帝根本不給他機會,削奪其爵位宗籍,圈進起來,後移送保定,期間備受折磨,後突發“腹疾”死於獄中。

十阿哥胤䄉[é]同樣因為與胤禩結黨,被削奪爵位,幽禁在京城,乾隆二年(1737年)獲釋不久死亡。

十一阿哥胤禌[zī]在雍正即位時已經死亡。十二阿哥胤裪[táo]未結黨,也沒有參與爭位。

雍正帝即位後,封其為履親王,不久找藉口降為貝子,再降為鎮國公。

胤裪是諸兄弟之中心胸最為寬廣的一位,他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去世,享年七十八歲。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諸兄弟中最支持他的死黨,雍正即位封其為怡親王,極為器重,雍正八年(1730年)病逝。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帝唯一的同母弟,但二人形同水火。

康熙帝駕崩,胤禵以大將軍身份要求弔喪被禁止,後因參與八爺黨被罰到景陵守墓,幽禁在壽皇殿,乾隆帝即位後將其釋放,乾隆二十年(175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半輩子在監獄中度過。

十五阿哥胤禑[xú],最初被封為貝勒,雍正四年被罰到景陵守墓,雍正九年(1731年)三十九歲病逝。

十六阿哥胤祿,雍正年間歷任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隆元年,因與廢太子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交往過密,被罰俸罷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去世,時年七十三歲。

十七阿哥胤禮,雍正元年受封果郡王,不久晉封親王,掌管理藩院,宗人府宗令。乾隆帝即位,胤禮為輔政大臣,掌管刑部事物,乾隆三年病逝,享年四十二歲,康熙諸子中,他是很幸運的一位。


漢周讀書


十四阿哥胤禎和四阿哥胤禛(雍正)不但名字讀起來差不多,而且他們還是一母同胞的兩兄弟,不過很奇怪身為親哥倆的兩人卻從來沒有站在過同一條戰線上。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當皇帝的野心和資本,因為他們兩個是康熙晚年最倚重的兩位皇子,而且兩個人各自擁有自己的黨羽(八爺黨與四爺黨)作為爭儲的資本,因此,在兩人身上也就免不了一場龍爭虎鬥的奪嫡戲碼。

作為勝利者,雍正如願的坐上了皇上的位置,身為失敗者的十四阿哥來說就難免心有不忿。康熙評價十四阿哥是一個膽子大、心眼小的人真是知子莫若父,正是由於他這種性格才會在皇上面前公然大鬧康熙靈堂,甚至質疑雍正皇位的合法性,也就可想而知他的下場會如何。

在我看來,雍正對十四阿哥還是手下留情了。就拿他們的父親康熙來舉例;八阿哥胤禩,只不過是威望過高,且存有當皇帝的野心,還沒有達到挑戰皇權的實力,對康熙也是畢恭畢敬,結果呢?康熙不但在他生病的時候又管他的死活,而且公開羞辱他的出身,認為他出身卑賤沒有資格做儲君,父子間的情義一點都看不出來。言歸正傳,由於十四阿哥仗著是皇帝的親弟弟加上太后的寵愛料定雍正不會殺他,而破壞自己的名聲,在許多事情上公然和皇上唱反調,沒辦法雍正只能以派他去守皇陵的名譽來軟禁他。

他的結局相比其他八爺黨中皇子的下場有好太多。


曹操的速度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其中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是親親的兄弟倆,在爭奪太子的時候,本應兄弟同心,但是結果並非如此。

朝廷最早爭奪儲君之位有兩大勢力。第一就是以太子胤礽為首的“太子黨”,第二就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其中四阿哥胤禛支持“太子黨”,十四阿哥胤禵支持“八爺黨”,從一開始弟兄倆就分道揚鑣。

後來“太子黨”敗給“八爺黨”。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成了“八爺黨”的競爭對手,作為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確支持八爺黨,四阿哥胤禛肯定懷恨在心。八爺黨失敗,十四阿哥胤禵甘當八爺黨的傀儡又和四阿哥胤禛爭太子之位,四阿哥胤禛獲勝”,就是雍正帝,外人還好說,作為老和自己唱對臺戲的親弟弟,尤為可恨,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睜眼看西安


歸根三點:其一,他們雖然是親兄弟,但是因年紀相差比較大,又不是同一個母親撫養長大。沒有什麼交集也情理之中,加上兩人性格也不合,四爺沉穩幹練,不言苟笑,頗有城府。十四爺的性格卻是直來直去,重情重義。恰巧八爺亦是這隨性人,因此十四跟老八從小就感情甚好,甚至超越與老四親兄弟之情,康熙47年,康熙大怒,:“斥責老八胤禩妄圖大志,企圖謀害太子。”此時就是十四爺仗義執言,替八爺求情,氣得康熙拿起刀就想殺他!幸好被眾阿哥勸止,因此從這點看十四與老八私交甚厚。十四又是八爺黨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八爺胤禩被康熙打擊後,自知與皇位無緣,反過來支持正受寵的十四,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猝死,得知消息十四悲憤不已趕回奔喪,看見雍正卻不肯下跪,然而胤禩此時從賬房走出,對十四說道:“汝應下跪”,十四二話不說就下跪叩拜雍正,十四如此不尊重自己,反到以自己對手馬首是瞻,這或許也是雍正狠心對十四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康熙遺詔真假事件?有人說康熙遺詔屬意十四為皇位繼承人,從種種跡象表明也很有可能,因為康熙將死之際最寵十四,不但很多下臣遞來的摺子讓他一同審閱,而且在西藏被準格爾部侵襲之際,康熙讓十四當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規格出征,還接受朝中眾臣叩拜離去,如此大禮如此恩寵讓人不得不疑問康熙是想把皇位給十四的,加上康熙遺詔是由雍正和隆科多所發出,並非是康熙自己所寫,加上雍正生母對雍正的態度,不經讓人遐想連連,所以為了穩定人心,雍正肯定是要對十四有所動作的。

其三點:由於十四以將軍王的身份平定了西藏戰亂,嚴重打擊了準格爾部,立下了汗馬功勞,此時已捕獲人很多人心,加上曾經支持八爺胤禩的人都轉為支持十四,十四胤禵的羽翼豐滿,如雍正不狠心對付他,恐怕在朝中無法樹立皇帝威嚴,所以雍正無論是考慮到哪一點,胤禵都將要面臨如此的下場。


儒人歷史


康熙晚年,八阿哥胤祀在爭奪皇位失寵後,就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使十四阿哥胤禵成為與四阿哥胤禛競爭皇位最主要的對手。他不但得到了康熙帝的寵信,而且得到了諸多皇兄皇弟以及大臣們的支持。



雍正帝即位前後之際,胤禵正在西北用兵,掌握著兵權。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也被徹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遠震。同時他在西北招賢納士,網羅黨羽,隨時準備爭奪皇位,登基當皇帝。而且惟恐自己離京師太遠,信息不暢,便和胤祀等人密切勾結。他對胤祀說:"父皇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兒。"表面上是在關心康熙,真正的用意是為他通風報信。在胤禵出征西北出任撫遠大將軍時,胤祀等就支持他出面來奪位,當面祝他"早成大功,得立為皇太子。"根據胤禵的性格看,和以往為八阿哥求情頂撞康熙和偽造太子調兵手拎看,這是一個敢想敢幹的傢伙。
所以十四阿哥胤禵是一個有實力、有基礎、有黨羽,直接可能造成威脅的人。
在繼位之初,皇位尚不穩固,底下暗流湧動的情況下,雍正如果不主動出擊,痛下殺手,被十四阿哥胤禵先發制人,輕則局面失控,重則皇位不保、性命堪憂。所以即位後雍正帝即把胤禵作為重點打擊對象。採取了先下手為強的智謀。
首先,康熙帝崩逝後,雍正帝下令說:父皇的喪事,若允不能親臨,恐怕內心不安。因此,還是讓他急速回京吧。從表面上看,雍正帝這段話是為胤禵著想,實際上是在削奪其兵權。在調回胤禵的同時,雍正帝隨即命輔國公延信趕赴甘州軍營,接管了胤禵的帥印,並命川陝總督年羹堯協助延信處理西北軍務。

其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七日,胤禵回到京城,他赴康熙帝靈柩前哭拜,當時,雍正帝也在那裡。看見哥哥當了皇帝,胤禵萬分憤慨,本來自己大有希望坐江山,想不到今日卻屈為臣下。但畢竟君臣有禮,胤禵勉強地遠遠地給自己的對頭哥哥叩了頭,但不向新皇帝表示祝賀。雍正帝為了表示自己氣度寬宏,大度能忍,於是便向前去遷就他,但他還是不動彈。雍正帝藉機允惱羞成怒,當面指責他心高氣傲,決心打擊他的氣焰,削去了他的王爵,只保留貝子身份。



緊接著,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送康熙帝靈樞至遵化縣景陵享殿,並於此時傳旨訓誡胤禵,胤禵仍不服氣。遵化的事情完畢後,雍正帝返駕回京,而留下胤禵看守景陵,並諭令副將李如柏,若胤禵要去陵寢,除有重大的事情外,都不准他去,這實際上就是把他軟禁起來了。雍正帝這樣做,既達到控制胤禵的目的,又把胤禵和胤祀徹底地分開,不再讓他們有任何聯繫,更不許他們商議對策,從而使他們處於被動地位。



總的來說,雍正帝對待胤禵,採取的是一種柔中見剛、剛中見狠的手段,並因此控制了局勢,逐漸佔據了主動地位,是非常有政治手段和智謀的。


漢水秦川


無情最是帝王家呀。

生在帝王家,只有輸贏,沒有親情。

即使是親兄弟,如果派系不同,可能比不是親兄弟更加痛恨。因為會有這樣一層心理,你是我的兄弟,你就應該支持我,實際上你卻支持了別人。


四阿哥支持太子黨。老十四卻去支持八爺黨。勝者王侯敗者寇。最後歷史選擇了讓四爺勝出,老十四的日子當然就不好過啦。

況且在那個朝代,很多妃嬪生出來的孩子會被別的妃嬪帶,因為怕過於嬌慣,也怕出現宮內爭鬥的現象。所以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關係並沒有太多的親近。即便是有血緣關係。


文心採露苑


首先種種跡象表明,特別是康熙皇帝在臨死之前與十四皇子的信札中,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對皇十四子是非常關心和看重的,雍正皇帝剛繼位就派親信去收繳康熙皇帝生前與皇十四子之間的來往信件,可見雍正皇帝十分擔心信札中有對自己皇位不利的信息,恰恰印證康熙皇帝臨死並沒有明確繼位人,所以雍正皇帝很擔心信札中有對皇位的明確指向,對於皇位的競爭,歷朝歷代的政治鬥爭都是相當殘酷的,已經完全超越了親情,所以如此對待皇十四子,並不是十分奇怪的個案


柒月雜壇


關於雍正皇帝為何如此對待自己的親弟弟 那是古人之事 更是故人之事 關於歷史層面 那些研究清史的朋友很多 在這裡本就步置喙了

但是從人情世故的角度而言 我們可以感同身受 在我們遇到困難以及麻煩的時候 自己的親弟弟不幫自己也就算了 反而處處支持自己的政敵 甚至還要與虎謀皮 先不說帝王之家 就連一個普通人也是難以釋懷 比如春秋時代的鄭莊公誅殺了自己的弟弟 並且創造出歷史性的神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殺了自己弟弟 伊達政宗也殺了自己弟弟

正如一句話所說“我不求你能幫我 只求你別害我” 如此痛徹心扉之言 我等亦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