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台之后,对自己的亲弟弟老十四,为何下手那么狠?

用户67934427077


不仅是老十四

雍正皇帝柩前即位,历来争议颇多,他的支持者可谓寥寥无几,就连他的生身之母乌雅氏,以及一奶同胞的十四弟胤禵[tí]都极力反对他。

康熙帝病逝后,雍正帝曾下令:京城九门关闭六日,诸王无旨不得进京吊孝。

当时,年满二十岁的先皇之子有十五人,雍正帝对他们都心存畏惧。倘若雍正帝名正言顺继承皇位,为何把自己的兄弟视作洪水猛兽呢?

随着朝局逐步稳定,雍正帝开始对这些兄弟们痛下杀手,这十五个年满二十岁的兄弟,得以善终者可谓寥寥无几。

大阿哥胤褆因得罪先皇,当时已经被废为庶人,由贝勒延寿等人监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病逝于狱中,寿六十三,以贝子礼仪殡葬。

二阿哥胤礽当时被幽禁在咸安宫,雍正帝即位后,对这个曾经的太子非常不放心,封为理郡王后,移居山西祁县郑家庄监视居住,次年病死。

三阿哥胤祉对皇位不感兴趣,一门心思想编书做学问,但还是为雍正帝所猜忌,以与废太子胤礽关系密切为由,罚至景陵守墓。

胤祉难免发发牢骚,结果被雍正帝削夺爵位,禁锢在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病逝。

五阿哥恒亲王胤祺,既没有结党,也未参与争夺储君之位,但雍正帝还是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削夺爵位,雍正十年去世。

六阿哥胤祚早夭。七阿哥淳亲王胤祐属于善终,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

八阿哥胤禩[sì]是雍正帝诸兄弟中才华最出众的,也是最具竞争实力的人物。

雍正帝即位后,表面上封他为廉亲王,后故意找茬削夺爵位,圈禁起来,雍正四年(1726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民间传说被毒死。

九阿哥胤禟,因与胤禩结党谋位,为雍正帝所忌恨。

胤禟曾私下表示想“出家离世”,雍正帝根本不给他机会,削夺其爵位宗籍,圈进起来,后移送保定,期间备受折磨,后突发“腹疾”死于狱中。

十阿哥胤䄉[é]同样因为与胤禩结党,被削夺爵位,幽禁在京城,乾隆二年(1737年)获释不久死亡。

十一阿哥胤禌[zī]在雍正即位时已经死亡。十二阿哥胤裪[táo]未结党,也没有参与争位。

雍正帝即位后,封其为履亲王,不久找借口降为贝子,再降为镇国公。

胤裪是诸兄弟之中心胸最为宽广的一位,他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诸兄弟中最支持他的死党,雍正即位封其为怡亲王,极为器重,雍正八年(1730年)病逝。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帝唯一的同母弟,但二人形同水火。

康熙帝驾崩,胤禵以大将军身份要求吊丧被禁止,后因参与八爷党被罚到景陵守墓,幽禁在寿皇殿,乾隆帝即位后将其释放,乾隆二十年(175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半辈子在监狱中度过。

十五阿哥胤禑[xú],最初被封为贝勒,雍正四年被罚到景陵守墓,雍正九年(1731年)三十九岁病逝。

十六阿哥胤禄,雍正年间历任正蓝旗、镶白旗、正黄旗都统。乾隆元年,因与废太子胤礽长子理亲王弘皙交往过密,被罚俸罢职,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十七阿哥胤礼,雍正元年受封果郡王,不久晋封亲王,掌管理藩院,宗人府宗令。乾隆帝即位,胤礼为辅政大臣,掌管刑部事物,乾隆三年病逝,享年四十二岁,康熙诸子中,他是很幸运的一位。


汉周读书


十四阿哥胤祯和四阿哥胤禛(雍正)不但名字读起来差不多,而且他们还是一母同胞的两兄弟,不过很奇怪身为亲哥俩的两人却从来没有站在过同一条战线上。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当皇帝的野心和资本,因为他们两个是康熙晚年最倚重的两位皇子,而且两个人各自拥有自己的党羽(八爷党与四爷党)作为争储的资本,因此,在两人身上也就免不了一场龙争虎斗的夺嫡戏码。

作为胜利者,雍正如愿的坐上了皇上的位置,身为失败者的十四阿哥来说就难免心有不忿。康熙评价十四阿哥是一个胆子大、心眼小的人真是知子莫若父,正是由于他这种性格才会在皇上面前公然大闹康熙灵堂,甚至质疑雍正皇位的合法性,也就可想而知他的下场会如何。

在我看来,雍正对十四阿哥还是手下留情了。就拿他们的父亲康熙来举例;八阿哥胤禩,只不过是威望过高,且存有当皇帝的野心,还没有达到挑战皇权的实力,对康熙也是毕恭毕敬,结果呢?康熙不但在他生病的时候又管他的死活,而且公开羞辱他的出身,认为他出身卑贱没有资格做储君,父子间的情义一点都看不出来。言归正传,由于十四阿哥仗着是皇帝的亲弟弟加上太后的宠爱料定雍正不会杀他,而破坏自己的名声,在许多事情上公然和皇上唱反调,没办法雍正只能以派他去守皇陵的名誉来软禁他。

他的结局相比其他八爷党中皇子的下场有好太多。


曹操的速度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其中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生母都是德妃乌雅氏,是亲亲的兄弟俩,在争夺太子的时候,本应兄弟同心,但是结果并非如此。

朝廷最早争夺储君之位有两大势力。第一就是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太子党”,第二就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其中四阿哥胤禛支持“太子党”,十四阿哥胤禵支持“八爷党”,从一开始弟兄俩就分道扬镳。

后来“太子党”败给“八爷党”。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成了“八爷党”的竞争对手,作为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确支持八爷党,四阿哥胤禛肯定怀恨在心。八爷党失败,十四阿哥胤禵甘当八爷党的傀儡又和四阿哥胤禛争太子之位,四阿哥胤禛获胜”,就是雍正帝,外人还好说,作为老和自己唱对台戏的亲弟弟,尤为可恨,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睁眼看西安


归根三点:其一,他们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因年纪相差比较大,又不是同一个母亲抚养长大。没有什么交集也情理之中,加上两人性格也不合,四爷沉稳干练,不言苟笑,颇有城府。十四爷的性格却是直来直去,重情重义。恰巧八爷亦是这随性人,因此十四跟老八从小就感情甚好,甚至超越与老四亲兄弟之情,康熙47年,康熙大怒,:“斥责老八胤禩妄图大志,企图谋害太子。”此时就是十四爷仗义执言,替八爷求情,气得康熙拿起刀就想杀他!幸好被众阿哥劝止,因此从这点看十四与老八私交甚厚。十四又是八爷党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八爷胤禩被康熙打击后,自知与皇位无缘,反过来支持正受宠的十四,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猝死,得知消息十四悲愤不已赶回奔丧,看见雍正却不肯下跪,然而胤禩此时从账房走出,对十四说道:“汝应下跪”,十四二话不说就下跪叩拜雍正,十四如此不尊重自己,反到以自己对手马首是瞻,这或许也是雍正狠心对十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康熙遗诏真假事件?有人说康熙遗诏属意十四为皇位继承人,从种种迹象表明也很有可能,因为康熙将死之际最宠十四,不但很多下臣递来的折子让他一同审阅,而且在西藏被准格尔部侵袭之际,康熙让十四当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规格出征,还接受朝中众臣叩拜离去,如此大礼如此恩宠让人不得不疑问康熙是想把皇位给十四的,加上康熙遗诏是由雍正和隆科多所发出,并非是康熙自己所写,加上雍正生母对雍正的态度,不经让人遐想连连,所以为了稳定人心,雍正肯定是要对十四有所动作的。

其三点:由于十四以将军王的身份平定了西藏战乱,严重打击了准格尔部,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已捕获人很多人心,加上曾经支持八爷胤禩的人都转为支持十四,十四胤禵的羽翼丰满,如雍正不狠心对付他,恐怕在朝中无法树立皇帝威严,所以雍正无论是考虑到哪一点,胤禵都将要面临如此的下场。


儒人历史


康熙晚年,八阿哥胤祀在争夺皇位失宠后,就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使十四阿哥胤禵成为与四阿哥胤禛竞争皇位最主要的对手。他不但得到了康熙帝的宠信,而且得到了诸多皇兄皇弟以及大臣们的支持。



雍正帝即位前后之际,胤禵正在西北用兵,掌握着兵权。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动的西藏叛乱也被彻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远震。同时他在西北招贤纳士,网罗党羽,随时准备争夺皇位,登基当皇帝。而且惟恐自己离京师太远,信息不畅,便和胤祀等人密切勾结。他对胤祀说:"父皇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儿。"表面上是在关心康熙,真正的用意是为他通风报信。在胤禵出征西北出任抚远大将军时,胤祀等就支持他出面来夺位,当面祝他"早成大功,得立为皇太子。"根据胤禵的性格看,和以往为八阿哥求情顶撞康熙和伪造太子调兵手拎看,这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家伙。
所以十四阿哥胤禵是一个有实力、有基础、有党羽,直接可能造成威胁的人。
在继位之初,皇位尚不稳固,底下暗流涌动的情况下,雍正如果不主动出击,痛下杀手,被十四阿哥胤禵先发制人,轻则局面失控,重则皇位不保、性命堪忧。所以即位后雍正帝即把胤禵作为重点打击对象。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智谋。
首先,康熙帝崩逝后,雍正帝下令说:父皇的丧事,若允不能亲临,恐怕内心不安。因此,还是让他急速回京吧。从表面上看,雍正帝这段话是为胤禵着想,实际上是在削夺其兵权。在调回胤禵的同时,雍正帝随即命辅国公延信赶赴甘州军营,接管了胤禵的帅印,并命川陕总督年羹尧协助延信处理西北军务。

其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七日,胤禵回到京城,他赴康熙帝灵柩前哭拜,当时,雍正帝也在那里。看见哥哥当了皇帝,胤禵万分愤慨,本来自己大有希望坐江山,想不到今日却屈为臣下。但毕竟君臣有礼,胤禵勉强地远远地给自己的对头哥哥叩了头,但不向新皇帝表示祝贺。雍正帝为了表示自己气度宽宏,大度能忍,于是便向前去迁就他,但他还是不动弹。雍正帝借机允恼羞成怒,当面指责他心高气傲,决心打击他的气焰,削去了他的王爵,只保留贝子身份。



紧接着,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送康熙帝灵枢至遵化县景陵享殿,并于此时传旨训诫胤禵,胤禵仍不服气。遵化的事情完毕后,雍正帝返驾回京,而留下胤禵看守景陵,并谕令副将李如柏,若胤禵要去陵寝,除有重大的事情外,都不准他去,这实际上就是把他软禁起来了。雍正帝这样做,既达到控制胤禵的目的,又把胤禵和胤祀彻底地分开,不再让他们有任何联系,更不许他们商议对策,从而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



总的来说,雍正帝对待胤禵,采取的是一种柔中见刚、刚中见狠的手段,并因此控制了局势,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是非常有政治手段和智谋的。


汉水秦川


无情最是帝王家呀。

生在帝王家,只有输赢,没有亲情。

即使是亲兄弟,如果派系不同,可能比不是亲兄弟更加痛恨。因为会有这样一层心理,你是我的兄弟,你就应该支持我,实际上你却支持了别人。


四阿哥支持太子党。老十四却去支持八爷党。胜者王侯败者寇。最后历史选择了让四爷胜出,老十四的日子当然就不好过啦。

况且在那个朝代,很多妃嫔生出来的孩子会被别的妃嫔带,因为怕过于娇惯,也怕出现宫内争斗的现象。所以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关系并没有太多的亲近。即便是有血缘关系。


文心采露苑


首先种种迹象表明,特别是康熙皇帝在临死之前与十四皇子的信札中,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皇十四子是非常关心和看重的,雍正皇帝刚继位就派亲信去收缴康熙皇帝生前与皇十四子之间的来往信件,可见雍正皇帝十分担心信札中有对自己皇位不利的信息,恰恰印证康熙皇帝临死并没有明确继位人,所以雍正皇帝很担心信札中有对皇位的明确指向,对于皇位的竞争,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都是相当残酷的,已经完全超越了亲情,所以如此对待皇十四子,并不是十分奇怪的个案


柒月杂坛


關於雍正皇帝為何如此對待自己的親弟弟 那是古人之事 更是故人之事 關於歷史層面 那些研究清史的朋友很多 在這裏本就步置喙了

但是從人情世故的角度而言 我們可以感同身受 在我們遇到困難以及麻煩的時候 自己的親弟弟不幫自己也就算了 反而處處支持自己的政敵 甚至還要與虎謀皮 先不說帝王之家 就連一個普通人也是難以釋懷 比如春秋時代的郑庄公誅殺了自己的弟弟 並且創造出歷史性的神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殺了自己弟弟 伊達政宗也殺了自己弟弟

正如一句話所說“我不求你能幫我 只求你別害我” 如此痛徹心扉之言 我等亦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