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如衣裳

淘寶如衣裳

如今淘書,不寄望於淘到幾冊滿意的書,照冉大的話說,這個週末淘書,在場而已。這裡的淘書精神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愛書人,二是生意人。我等愛書,也愛的是少數派,常常是淘書處於“飢餓”狀態。但正因如此,總希望下一場有更多的收穫。

辛亥革命與保路運動,是成都繞不過去的話題,但除了相關的資料整理,至今還沒有一冊可讀可傳播的書冊,這是讓人遺憾的事情。遇見《辛亥革命與四川社會》,其中有作者王笛,也就是後來寫茶館的王笛了。此書亦有可讀之處。

川劇之類的書不少。偶遇《川劇攬勝》,系“可愛的祖國”叢書之一。這也是陳國福的簽名本,就順便拿下。其實這類簽名本在舊書攤也是尋常的事。川劇振興,一方面是學術研究,一方面是觀眾培養,皆不可忽略也。

交通與公路是帶動經濟、文化的發展之路。在成都還沒有一部關於公路歷史方面的圖書。這常常給人以想象,成都的手工業發達,與其道路有極大的關係。遇到《四川省公路誌》,自然不容錯過,在今天以怎樣的視角去打量歷史,也許就有了新發現。

王光祈是音樂家,其故事很多,這冊《王光祈研究論文集》,是1984年王光祈研究會的第一次活動的論文集合,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王光祈的音樂思想。

關於“胡風案”,在四川不能不提及林祥治。荒誕的時代,總會留下些許記憶。我感興趣的是,林曾辦“同學們”讀書會,這是1947年的事情。《歷史不能忘記:深切懷念林祥治同志》是自印本,這是懷念文集,不少文章提及成都的舊事,雖然不少是隻言片語,卻提供了實證。

前段時間,和朋友到新津純陽觀去,對其中的故事很有興趣瞭解一下。這冊《新津純陽觀藝文集萃》,封面有點殘破,但不影響閱讀,系新津縣文物管理所、新津縣博古工藝研究所編。可惜對此處的慈善機構正心堂和婦幼院介紹缺失,也是一大遺憾了。

成都的教育史也很有內容。在1980年代曾先後出版過相關的圖書。這類書有內容有故事,不像今天的史書那麼不靠譜。見到《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簡史》(1913—1987),校史編寫組編,內部資料。這個學校多次更名,搬遷,可見其中的故事有著怎樣的複雜性。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內陸都市做教育的不易。

逛到八點過,打算再溜達一下就撤離到河邊喝茶去。可巧,遇見了《四川烹飪》舊雜誌,裡面有王利器、車輻等人的文章,再翻,居然是創刊號。老闆只要五元錢,那就拿下了,這類雜誌是可以遇見就收的。

四川省文史館所創辦的《文史雜誌》也是在1980年代,後來的雜誌,可讀性雖然強了,但文史性卻弱了。舊書攤遇見這冊1986年第1期的雜誌,其中有介紹川茶的內容,更讓人有興趣的是,其中介紹了劉蘆隱的晚年生活。稍後在河邊喝茶時,張老師說曾經“三山雅集”的孫輩在這個月的二十幾號組織一次雅集,再續前緣。這當然是風雅的事情。

有時淘書,不經意間就有新故事發生。八點半,樓下的書攤都已漸漸撤離了。和周菽兄到四樓觀書,平時淘書難得上樓來,總覺得收穫不多,但此次在樓上亦發現幾冊頗有意思的書,倒也是意外的驚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