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如衣裳

淘宝如衣裳

如今淘书,不寄望于淘到几册满意的书,照冉大的话说,这个周末淘书,在场而已。这里的淘书精神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爱书人,二是生意人。我等爱书,也爱的是少数派,常常是淘书处于“饥饿”状态。但正因如此,总希望下一场有更多的收获。

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是成都绕不过去的话题,但除了相关的资料整理,至今还没有一册可读可传播的书册,这是让人遗憾的事情。遇见《辛亥革命与四川社会》,其中有作者王笛,也就是后来写茶馆的王笛了。此书亦有可读之处。

川剧之类的书不少。偶遇《川剧揽胜》,系“可爱的祖国”丛书之一。这也是陈国福的签名本,就顺便拿下。其实这类签名本在旧书摊也是寻常的事。川剧振兴,一方面是学术研究,一方面是观众培养,皆不可忽略也。

交通与公路是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之路。在成都还没有一部关于公路历史方面的图书。这常常给人以想象,成都的手工业发达,与其道路有极大的关系。遇到《四川省公路志》,自然不容错过,在今天以怎样的视角去打量历史,也许就有了新发现。

王光祈是音乐家,其故事很多,这册《王光祈研究论文集》,是1984年王光祈研究会的第一次活动的论文集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关于“胡风案”,在四川不能不提及林祥治。荒诞的时代,总会留下些许记忆。我感兴趣的是,林曾办“同学们”读书会,这是1947年的事情。《历史不能忘记:深切怀念林祥治同志》是自印本,这是怀念文集,不少文章提及成都的旧事,虽然不少是只言片语,却提供了实证。

前段时间,和朋友到新津纯阳观去,对其中的故事很有兴趣了解一下。这册《新津纯阳观艺文集萃》,封面有点残破,但不影响阅读,系新津县文物管理所、新津县博古工艺研究所编。可惜对此处的慈善机构正心堂和妇幼院介绍缺失,也是一大遗憾了。

成都的教育史也很有内容。在1980年代曾先后出版过相关的图书。这类书有内容有故事,不像今天的史书那么不靠谱。见到《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简史》(1913—1987),校史编写组编,内部资料。这个学校多次更名,搬迁,可见其中的故事有着怎样的复杂性。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内陆都市做教育的不易。

逛到八点过,打算再溜达一下就撤离到河边喝茶去。可巧,遇见了《四川烹饪》旧杂志,里面有王利器、车辐等人的文章,再翻,居然是创刊号。老板只要五元钱,那就拿下了,这类杂志是可以遇见就收的。

四川省文史馆所创办的《文史杂志》也是在1980年代,后来的杂志,可读性虽然强了,但文史性却弱了。旧书摊遇见这册1986年第1期的杂志,其中有介绍川茶的内容,更让人有兴趣的是,其中介绍了刘芦隐的晚年生活。稍后在河边喝茶时,张老师说曾经“三山雅集”的孙辈在这个月的二十几号组织一次雅集,再续前缘。这当然是风雅的事情。

有时淘书,不经意间就有新故事发生。八点半,楼下的书摊都已渐渐撤离了。和周菽兄到四楼观书,平时淘书难得上楼来,总觉得收获不多,但此次在楼上亦发现几册颇有意思的书,倒也是意外的惊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