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個問津書院,長期傳承地方文化

天津有個問津書院,長期傳承地方文化

這幾年,讀書圈裡最耀眼的是天津問津書院,雖然現在的書院不少,但像問津這樣只耕耘。不求回報的卻不太多。究其原因,是書院做的純粹,一幫學人願意守護著一座城的記憶。

也許這得益於問津的負責人王振良,他既是媒體人,也是學者,利用問津這個平臺做了許多實在事。僅僅是一套“問津文庫”,就讓我們看到了天津文化的豐富。每月推出一期《問津》,這雖是小雜誌,卻是小切口講述天津故事。此外,每月還有一期主題講座,每年還來一場盛大的學術年會,支持讀書民刊發展,無不彰顯出書院的活力。

我雖然在成都,卻因為全國民間讀書年會認識了振良兄,由此也還是見證了書院的發展歷程,皆因時不時會收到圖書或者雜誌,都讓人覺得親近,因此也給一些圖書寫過書評推薦。有一年我還帶著成都作家走進問津書院,讓不少人驚歎,天津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地方。

6月是問津書院成立五週年的日子,二三十位愛書人從全國各地齊聚天津,與其說是祝賀書院成立五週年,倒不如說是期待書院走的更遠。問津書院的發展模式看似簡單,卻也是因為背後有支持的企業。雖然全國企業有千萬家,像這樣有情懷的卻並不太多吧。

這兩年,振良兄還牽頭成立一個“微城市”聯盟,天津、成都、揚州、南京等十多個城市以自己的力量挖掘各自的地方文化,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助推文化復興了。

問津書院的魅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們,地方文化的打造就是需要這般身體力行。

在這裡,我祝願問津書院走得更遠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