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个问津书院,长期传承地方文化

天津有个问津书院,长期传承地方文化

这几年,读书圈里最耀眼的是天津问津书院,虽然现在的书院不少,但像问津这样只耕耘。不求回报的却不太多。究其原因,是书院做的纯粹,一帮学人愿意守护着一座城的记忆。

也许这得益于问津的负责人王振良,他既是媒体人,也是学者,利用问津这个平台做了许多实在事。仅仅是一套“问津文库”,就让我们看到了天津文化的丰富。每月推出一期《问津》,这虽是小杂志,却是小切口讲述天津故事。此外,每月还有一期主题讲座,每年还来一场盛大的学术年会,支持读书民刊发展,无不彰显出书院的活力。

我虽然在成都,却因为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认识了振良兄,由此也还是见证了书院的发展历程,皆因时不时会收到图书或者杂志,都让人觉得亲近,因此也给一些图书写过书评推荐。有一年我还带着成都作家走进问津书院,让不少人惊叹,天津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地方。

6月是问津书院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二三十位爱书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天津,与其说是祝贺书院成立五周年,倒不如说是期待书院走的更远。问津书院的发展模式看似简单,却也是因为背后有支持的企业。虽然全国企业有千万家,像这样有情怀的却并不太多吧。

这两年,振良兄还牵头成立一个“微城市”联盟,天津、成都、扬州、南京等十多个城市以自己的力量挖掘各自的地方文化,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助推文化复兴了。

问津书院的魅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地方文化的打造就是需要这般身体力行。

在这里,我祝愿问津书院走得更远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