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明明有十多個兒子,乾隆爲何要把皇位傳給嘉慶?

用戶58535274128


乾隆之所以選擇永琰(嘉慶)繼承皇位,有點排除法的意思。乾隆名義上有17個兒子,其中13個先他而離世。早逝的那些皇子中,也有他中意的,比如永璉、永琮、永琪等,但乾隆活得太長,這些皇子活得太短。

為數不多的幾位長大成人的皇子也不能令乾隆滿意。

皇八子永璇是諸皇子中最長壽的一位,死於道光十二年(1832)。但是永璇剛愎自用,向來不為乾隆所喜愛。上圖永瑆書法

皇十一子永瑆,詩文精潔,尤善書法,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乾隆也深愛其才,常巡幸永瑆府邸,並命令刊行其貼,行諸海內。可是,永瑆天性隱忮、好以權術馭人,又不講信用,惟知逢迎權要,持家也十分苛虐,他的護衛常因莫須有的罪名而遭到斥革。家中積銀80萬,然守財如命。一天其乘馬倒斃,竟令全府吃馬肉,整日不再舉炊。其妃奩資甚厚,永瑆將奩資索入庫中,逼得王妃食稀粥度命。永瑆這些行為不為乾隆所喜,不選擇他也正常。上圖永瑆書法上圖永璘墓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是一個好遊嬉,不喜讀書,不務正業的皇子。年輕時,屢犯宮禁,微服出遊。乾隆對他深惡痛絕,將其降為貝勒。永璘深知自己在老爸心中的地位,也無非分之想。當乾隆晚年,皇位繼承仍未成定局時,有人詢問於他,他曾笑對人言:“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惟求諸兄見憐,將和珅第賜居,則吾願足矣。”

乾隆在建儲之事上,並沒有多少選擇餘地。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才手書嗣皇帝之名藏於鐍匣,儲於正大光明匾後。這次選中的是永琰,但乾隆也不十分滿意和放心。

《清高宗實錄》記載,在當年冬至南郊大祀時,曾以永琰之名默禱於上帝:如若永琰賢且能,願上帝護佑他治國有成;如若永琰不賢,願上帝促其早亡,毋使它日貽誤社稷,再給他一個重擇元良的機會。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永琰的身份才曝光。這一天,乾隆於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將乾隆三十八年(1773)所定密緘嗣位皇子之名,公同閱看,宣佈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建元嘉慶。同時宣佈自己將禪位於嗣皇,以明年為嘉慶元年。


鄧海春


乾隆是繼康熙後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膝下皇子眾多。乾隆在位期間功勳卓著,然而乾隆直到晚年還在為立儲之事大傷腦筋,為何會出現如此尷尬的局面呢?下面有書君為大家解答解答。


乾隆雖兒子數量多,但夭折的也不少,最後活下來能成為皇位繼承候選人的只有四位,且這四位又不成器。他們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下面有書君為大家介紹介紹這四位皇子。


一、皇八子永璇身有足疾,難繼大統


永璇天資聰穎,勤奮有加,乾隆皇帝當然喜歡這個兒子,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是個瘸子。在清朝,連相貌醜陋都不會被推舉為皇位繼承人,更何況一個瘸子。


皇帝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儀容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先天條件不足的永璇被排除在皇位候選人之列了。



二、皇十一子永瑆一毛不拔,無緣皇位


皇十一子永瑆倒相貌齊全,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自然能當大任。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堂堂一位皇子竟然是位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他不僅一人省吃儉用,還帶領全府上下吃粗茶淡飯,穿麻布粗衣,就是府裡疑似被毒死的一匹馬,也被永瑆勒令吃掉,還稱是改善伙食,可以想象在永瑆府上當差的僕人怕是終年不見葷腥了。


這樣一位吝嗇至極的人自然而然地受到群臣嘲諷,就連乾隆也指責永瑆過於節儉,


但永瑆屢教不改,於是乾隆將他剔除出皇帝候選人之列了。



三、皇十七子永璘威信不高,難以服眾。


永璘志不在讀書,因此學問平庸,這對於繼承皇位來說是個硬傷,更令人頭痛的是,永璘貪玩成性,每天必出宮遊玩,把讀書上課都拋之腦後。


而且永璘終日與平民百姓廝混在一起,雖然平易近人,但終究在群臣中間沒有威信,即使繼承皇位也會遭到群臣反對,因此也不在乾隆皇位候選人的考慮範偉內了。



四、皇十五子永琰無功無過,無奈繼承。


永琰沒有身體毛病,也刻苦讀書,成績突出,但還沒有達到才高八斗的地步,因此乾隆並不想考慮這位資質平庸的皇子。


然而,其他三位都因不同原因出局,只剩下永琰了,好在永琰雖平淡無奇,但終究也沒有大過,因此乾隆只能硬著頭皮,讓永琰繼承皇位了。



這下大家應該明白乾隆為何會在立儲之事上左右為難了吧!


雖說虎父無犬子,乾隆治國有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治家卻稍遜風騷,導致他呈後繼無人之勢。如果他能兼顧治國齊家,想必清朝也不至於繼他之後再無政績突出的皇帝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乾隆帝對於自己立儲的問題上,遇到的煩惱不比祖父康熙皇帝小。立嫡長子為儲君是自古以來的立法,但是乾隆的嫡長子永璉(諸子排行第二)剛被立為太子沒多久就不幸夭折,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乾隆為此痛哭一場,為這位太子舉行了隆重葬禮。

太子夭折,接下來仍舊是嫡子繼位。永琮是皇后生的第二個兒子,哥哥死了他就是嫡長子了。然而不到兩歲的時候,這位小太子也死了。皇后僅有的兩個兒子先後死去,自此痛心疾首撒手人寰。乾隆傷痛不已,面對前來接皇后靈柩的庶出兒子們張口叱罵,第一個遭迎頭痛擊的就是庶出的皇長子。因為嫡子據死,按常理來說下一個就是皇長子封為太子了。因此乾隆看到皇長子就來氣,想當然的認為他覬覦太子之位。皇長子身邊的皇三子也被無辜波及,乾隆皇帝一時想不開竟要拔劍殺人,眾人趕緊阻攔。皇長子受了驚嚇很快病倒,沒多久也死了。乾隆皇帝這才緩過神來,又為皇長子痛哭一場,封他為定親王。

嫡子俱死,後來乾隆皇帝也不再另立皇后。太子只能從其他庶子中選擇。乾隆兒子雖多,但夭折了不少。成活的皇子成器者也少。直到乾隆晚年,立儲的問題實在不能再拖。而此時乾隆活著的兒子只剩下六個,其中兩個過繼給兄弟。剩下的四個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然而這四個候選人,乾隆一個也不喜歡。他常常苦惱自己英明一世,怎麼會有這麼一幫犬子。太祖時代諸王都沒受過系統的教育,但個個都有入承大統的能力。自己的兒子自幼飽讀詩書,結果都教育成這般模樣。

1.永璇是個瘸子,這般儀表難繼大業。再加上他比較散漫,做事缺乏耐心。儘管永璇年齡居長,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乾隆還是不喜歡他。

2.皇十一子永瑆書法造詣極高,風雅多才。但乾隆覺得他附庸風雅、忘記滿洲尚武之風。但乾隆若是從沒考慮過他,也不是實情。但時間久了,大家對永瑆越來越沒信心。永瑆本來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吝嗇地出了名。他府中攢著幾十萬兩白銀,卻天天領著大家喝粥。王府裡死了一匹馬,他也要求把死馬吃了省飯。時間久了,連王公大臣都拿他取笑。再加上他一身怪癖,乾隆就把他毫不猶豫地排除了。

3.皇十七子永璘年紀很小,後來也證明他確實不成器。他整日出宮閒逛,和販夫走卒侃大山。從小不愛學習,乾隆又覺得這孩子太輕佻。永璘倒頗有自知之明,對皇太子的位置沒有半點渴望的意思。所有的皇子都暗暗為當上太子努過力,偏偏他不屑一顧,當他的遊俠。

4.最後就剩下十五子永琰了。然而對於他,乾隆也不喜歡。永琰雖然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也不錯,舉止也算得上端莊大氣。不過乾隆認為這不過是普通皇子分內的事。乾隆渴望有一個才能出眾的兒子承繼大統,偏偏永琰既沒什麼突出的優點也沒什麼突出的缺點。乾隆十分寵愛和孝公主,曾說你若是男可立為太子。這側面反映了他對皇子們普遍不滿。乾隆曾想過直接從孫子中挑選繼承人,但礙於森嚴的禮法作罷。最終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終於決定讓相對不那麼糟糕,各方面平平的永琰做太子。

永琰後來登基,乾隆做了太上皇。過了三年提心吊膽的日子後,乾隆駕崩。嘉慶皇帝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

參考書目:《嘉慶皇帝》喻大華/著


小方說歷史1990


顒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禪位即帝位。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後,開始親政。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一、乾隆不希望放權,更不希望繼承人打破他的統治框架

首先要說一點,乾隆皇帝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強的皇帝,他一直死死的把權力攥在手裡,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休想分權。在召見朝鮮使臣時,乾隆甚至直接告訴朝鮮使臣“不要看我們換了皇帝,大事還是我說的算。”乾隆禪位給嘉慶也是被迫的,乾隆的偶像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登基之初就說過“如果自己能夠在位60年,就會退位,絕對不能超過康熙。”乾隆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那麼長壽,一口氣真的在位60年。可是隨著時間的臨近,乾隆當真不想把位置讓出來,可是不讓有不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選定了嘉慶。嘉慶這個人十分孝順,而且很古板。選擇這樣一個繼承人,乾隆可以保證自己在有生之年的權力不受侵蝕。

在乾隆看來,嘉慶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這也是符合乾隆要求的。乾隆認為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建設以後,大清盛世會一直持續下去。只要後世子孫沿著自己已經制定好的路線發展就沒錯,因此不需要那種喜歡折騰的繼承人。創業難守業更難,乾隆喜歡選擇一個穩重的繼承人。嘉慶正好就是這樣的人,在乾隆長時間的觀察中,嘉慶是一個穩重又保守的人,這樣的人最合適。當然,這是在乾隆中期的事情,在乾隆前期,這些庶出的孩子連繼位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乾隆一心想讓自己和皇后的孩子接班,可是幾個孩子先後夭折,乾隆不得不在後幾位皇子中選擇繼承人。最後,乾隆選來選去也只剩下了嘉慶。

二、嘉慶也並非庸主,但他無力迴天

其實嘉慶也是有威脅,他的一個哥哥永瑆也很有能力,並且得到了乾隆的欣賞。這就是乾隆晚年的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不過嘉慶有一個好兒子。在中國歷史上,因為一個好兒子得到皇位的人比比皆是。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就是因為朱高熾有個好兒子朱瞻基。康熙把皇位傳給雍正的原因,也有乾隆這個乖孫子的成分。現在在選定自己的繼承人問題上也不例外,乾隆十分喜歡自己的孫子道光。不要看在近代史上,道光皇帝窩窩囊囊。他可是一位弓馬嫻熟的皇帝,乾隆感覺道光身上有自己當年的樣子。這諸多的因素疊加在一起,確保了嘉慶的位置。60年的大限來臨以後,嘉慶正式繼承帝位。不過起初,他仍是一個傀儡,真正的權力在太上皇乾隆手裡。

在乾隆還在世的時候,嘉慶不敢絲毫違背乾隆的意願。但是在乾隆去世的第四天,嘉慶的改革就開始了。首先是迅速扳倒了權臣和珅,然後把全國的封疆大吏也進行的人事調整。嘉慶皇帝的反腐工作開始了,嘉慶這個皇帝看出了一些問題。不過嘉慶看的還是太淺,他認為只要整頓幾個貪官,就可以使天下重新恢復到太平盛世的局面。可是哪有這麼簡單,如果貪腐問題在高壓之下仍屢禁不止,那這就不是人的問題,而是體制的問題。在清朝那樣的專制統治之下,沒有形成完善的監察權,官員們貪腐是根本禁不住的。順便說一聲,就在乾隆皇帝去世的同一年,美國國父華盛頓去世。華盛頓為美國留下了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而乾隆給嘉慶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求之


這個問題算是歷史研究的“顯學”之一。之所以成為“顯學”,有很多人討論,主要是嘉慶能夠當皇帝,怎麼看都是一個“奇蹟”。

簡而言之,皇位傳給嘉慶,既是不得不為的結果,也是可選擇範圍內最好的結果

乾隆長壽,多妻多子,前前後後總共有十七個兒子,嘉慶排行十五。排行靠後,且不是嫡子,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皇位落到他頭上的或然率低的可憐。

雖然清代沒有嚴格依循“立嫡立長”的繼承原則。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自己,沒有一個皇帝是靠“立嫡立長”而登上大寶的。

But!“立嫡立長”依然是皇位繼承的重要考量因素,而且乾隆對“立嫡”的執念,比起他爺爺康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道是“子憑母貴”,排行和出身不佔優,靠母親的孃家牛逼而逆襲成功,這種例子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可惜嘉慶的生母魏佳氏的孃家也不牛逼。

魏佳氏的父親名叫魏清泰(漢人),本是正黃旗包衣,屬於正黃旗漢軍,無權無勢的一介小吏。先是沾了女兒的光,被抬旗入鑲黃旗滿洲。之後又沾了外孫的光,被追封一等承恩公。

有一點,嘉慶跟他母親很像,都是起手一把爛牌,最後愣是打成了清一色。魏佳氏進宮時只是個“貴人”,別看title帶個“貴”字,其實等級很低。這個等級連固定編制都沒有,只要皇帝身體扛得住,弄多少個“貴人”都不違反禮法。魏佳氏靠著自己精明能幹,加上兒子給力,一路混到了皇貴妃,死後還被追封為皇后。

按照封建迷信的說法,能當皇帝的主,都是八字死硬死硬,剋死一大票兄弟那是基本操作。乾隆有十七個兒子,十個成人。成人的十個裡面,過繼了兩個,早死了四個,最後實際有可能競爭皇位的也就四個人。

乾隆帝即位初年,立過一次太子。當時密立正妻元配富察氏的兒子永璉為皇太子。可惜永璉立為太子兩年後偶感風寒,於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僅9歲。感冒都能弄死個皇太子,這也只能說是這孩子福薄壓不住。

這事對乾隆的打擊還是挺大的,他連續五天沒有臨朝,並把密定諭旨公佈於眾,

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

死了嫡長子,還有嫡次子。可惜嫡次子永琮不到兩歲就歸西了。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也就是元配富察氏也去世了。這下徹底斷了“立嫡”的可能性,儲君只能是在庶出皇子裡選擇了。

要不怎麼說“天子自有神明護佑”呢。嘉慶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出生前十幾年,老天爺就出手把“立嫡”的可能性徹底抹殺了。

既然不“立嫡”,那就“立長”唄。結果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立刻莫名其妙掉坑,就因為對孝賢純皇后之死顯得不夠悲痛,倆人被乾隆申飭,已經基本被排除在儲君候選人之外了。其中永璜還因此鬱鬱而終。

乾隆的兒子“死走逃亡”的,最後剩下有希望當儲君的只剩下“仨兒子+一個孫子”。仨兒子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一個孫子則是皇長子永璜的第二個兒子綿恩。

從《清史稿》看,永璇似乎沒有什麼過錯,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陷。但朝鮮人的史料中,但是記了永璇不少黑材料。

據《李朝正宗實錄》記載,乾隆五十六年,朝鮮使臣金履素回國覆命,讓書狀官沈能翼整理了一份別單,別單稱“第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實錄》還記載“第八王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

綜合來看,

永璇應該是生來腿有殘疾,不受乾隆待見(一直到嘉慶四年才混到親王),也無望儲君之位。所以沉湎酒色,算是破罐子破摔了。但就是這麼個沉湎酒色的主,居然是乾隆兒子裡面活的最久的,一直熬到了道光年間。

永瑆寫的一筆好字,據《清史稿》記載,“永瑆幼工書,高宗愛之”,而永瑆的族侄昭槤在《嘯亭雜錄》裡也稱讚永瑆的書法“書法遒勁,為海內所共推。”

但這位皇子據說人品差點意思。按照昭槤在《嘯亭雜錄》中的說法,永瑆是“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護衛多以非罪斥革……逢迎權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罵詈之”。

而且這位皇子據說還摳門至極,搞出了不少奇葩事。身為盛世皇子,秘了媳婦的嫁妝,還摳的媳婦吃不飽穿不暖。自己的馬死了,煮了給全家當口糧,一點不浪費,“是日即不舉食,其吝嗇也若是”,也算是難得一見。永瑆這種性格跟他爹肯定是談不到一塊去的,也基本被排除在儲君候選之外了。

綿恩雖然是孫子輩,但年齡比嘉慶還要大。綿恩生於乾隆十一年,比嘉慶大了整整十四歲。雖然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實際上是把他當長孫來培養的。綿恩長期擔任京師禁衛軍的領導,負責拱衛京畿。朝鮮國使臣曾認為,未來的皇帝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綿恩的可能性會更大。

喜歡歸喜歡,但畢竟差著輩分,而且有建文帝的前車之鑑,乾隆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隔代傳位。


月下沒有花


你以為弘曆想嗎?他也不想啊啊啊!!!!但是,他當時還有什麼選擇呢???

乾隆皇帝的立太子之路,簡單說就是四個字:“立誰誰死!”

嫡長子永璉,看名字就能知道他對這個孩子有多深的期望吧——璉是古代宗廟中盛黍稷的器皿。乾隆本來秘密把他立為太子,結果,9歲,永璉感染傷寒病逝了。

接下來,孝賢皇后又給他生了一個永琮。這個名字還是能看出來有多愛——古代一種玉器,外邊八角,中間圓形,常用作祭地的禮器。結果,20個月,永琮出痘夭折了。

這兩個孩子,是乾隆比較顯著的已經寫好秘密立儲的候選人。

大概因為這兩個例子,乾隆皇帝之後就開始默默看人,接下來,他看上了五阿哥,就是你們熟悉的小燕子的老公。結果,25歲,永琪得了附骨瘡,死了。永琪去世二十多年之後,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曾經嘆息說:“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

那麼,我們看看,除了嘉慶皇帝,他還有什麼選擇。

老大永璜和老三永璋因為在孝賢皇后死之後表現不夠好,不夠傷心,於是失寵。這倆沒可能繼位,而且相繼在乾隆十五年和二十五年死掉了。

老二死了,不提。

老四永珹和老六永瑢,一個過繼給了允裪為嗣,一個過繼給了允禧為嗣。這倆也沒戲了,別人的兒子。

老五死了,不提。

老七永琮死了。

老八永璇,做事不得體,人緣不好,曾經受到乾隆帝的公開斥責。

老九、老十夭折,名字都沒來得及取。

老十一永瑆,寫字寫得好,但是乾隆對他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反感,曾經嚴厲申斥。

老十二永璂,繼皇后之子。可是老媽出了剪頭髮那檔子事情,雖然是嫡子也沒可能了。最後只落得個貝勒頭銜。乾隆四十一年去世。

老十三永璟和老十四永璐,三四歲也死掉了。

你覺得還有什麼可選的?報菜名都報到十五阿哥了!


susie李舒


乾隆皇帝是在85歲時將皇位傳給嘉慶,因為當時他已經當政60年,他也早就說過,當政不會超過爺爺的61年,所以他選擇了在這一年退位。乾隆皇帝一輩子生了很多的子女,但為什麼他會選中後來的嘉慶皇帝呢?其實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傳位是採取的秘密建儲的辦法,這個辦法確實很保密,以確保皇子之間不會爭位。連乾隆皇帝最寵信的大臣和珅也是臨時知道新的繼承人的,所以給嘉慶帝送了一個玉如意,結果後來還被算到自己犯死罪的原因之一。

乾隆皇帝曾兩次進行秘密建儲的活動。他曾將孝賢皇后所生的二皇子永璉立為皇太子,秘密建儲,當時永璉才6歲,不料三年之後,也就是永璉9歲就夭折了。此後,乾隆皇帝又立孝賢皇后所生之第七子永琮為太子,不料永琮又因為出痘而夭折死。對於兩立兩死的局面,乾隆皇帝非常傷心,曾說:“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之過耶!”

乾隆皇帝一生共生過17個兒子。大約在乾隆三十多年的時候,乾隆皇帝才又立儲君。

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除夭折外的外,當時共有七個兒子。其中十二子永基為廢后烏喇那拉抵所生,絕對不可能繼承皇位,因為一旦繼承,廢后就會被尊為皇太后,這與禮制不全。

四皇子永成、六子永容已經過繼給別人,不能立為儲君。當時身邊只有4個兒子,其中八子永璇,有足疾,殘疾人,又好酒色,不可能立。十一子永星是書法天才,文氣太重。十七子永遴,年僅8歲,不可能立得太早。故只能立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

乾隆皇帝對這個兒子並不是很滿意,所以在立儲之後說,說果此人如無福享受,希望老天立立即懲罰,將他收走,以便再立新君。


倪說歷史


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立嫡立長是確立儲君的重要原則。比如唐高祖李淵這位皇帝,即便秦王李世民功勳卓著,還是選擇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不過,對於清朝皇帝,在選定太子的過程中,並沒有遵循“立嫡立長”的慣例。在乾隆之前,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等皇帝,均不是因為嫡長子而繼承皇位。而這,也是十五阿哥永琰可以成為嘉慶皇帝的重要基礎。

換而言之,如果乾隆皇帝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沒有十五阿哥永琰什麼事了。

其次,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雖然有10多個兒子,但是,對於這10多個兒子,大部分都沒有成為儲君的可能,其中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乾隆的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淙、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也即這7個兒子全部早夭,而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這3個兒子,也是英年早逝。

因為乾隆皇帝非常長壽,以上10個兒子顯然不存在成為儲君的可能了。而皇四子和皇六子,因為是過繼出去的阿哥,同樣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權力。

由此,對於乾隆皇帝來說,看似可以選擇的繼承人有很多,實際上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這5個人。在十五阿哥永琰之外,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十一阿哥永瑆因為不注重騎射,文人習氣也沒有受到乾隆的喜愛;十二阿哥永璂則沒有出眾的才能。在此背景下,十七阿哥永璘雖然和永琰同為令妃之子,不過因為年齡太小了,加上性格上比較任性嬌縱,也沒有被乾隆選中。

最後,由此,正像是“矮子裡拔將軍”,乾隆皇帝選擇將皇位傳給嘉慶,也可以說是從現有的並不出色的人中選擇最佳者。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皇帝因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所以不願意自己的在位時間超過康熙。在乾隆當了60年皇帝后,乾隆選定了嘉慶。嘉慶這個人十分孝順,而且非常古板守舊。選擇這樣一個繼承人,乾隆可以確保自己繼續擔任掌握大權的太上皇,並且遵循自己在位時間不超過康熙皇帝的承諾。


情懷歷史


其實乾隆也不滿意嘉慶的!

眾所周知,乾隆曾經至少有4次秘密立儲過!第一次是嫡長子永璉,第二次是嫡次子永琮,第三次是著名的五阿哥永琪。可惜,前面三個都死了!所以乾隆也一直認為自己命硬,喜歡的女人,兒子,都活不久,都先於自己而去!比如以上的三個兒子,比如元后孝賢,皇貴妃慧賢,包括著名的令妃,年齡比乾隆小很多,也是40來歲就去世了。所以,乾隆認為自己註定是個孤家寡人!

所以,乾隆在後期也就不想著立儲這件事兒了!第一是因為立誰睡死,第二也是因為滿意的都死光了,剩下的都那麼回事兒,沒有特別滿意的!

根據朝鮮史料記載,當時乾隆在選擇繼承人上曾經有過思量,因為他實在太能活了!以致於生生熬死,熬老了前面幾個兒子!後面年輕力壯的兒子又沒有出彩的,所以也有人建議乾隆仿照前朝。在孫子裡面選一個出彩的繼承皇位!當時最受寵的皇孫是定恭親王綿恩。這個綿恩是皇長子永璜的次子,但是他的長子早逝,所以綿恩的地位和建文帝是一樣的,都是老皇帝的大孫子!但是乾隆皇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認為跨過兒子直接立所以會造成動亂,不利於皇朝的統治!所以孫子輩的所有人都被排除在外了!

前面說了,乾隆太能活了,前面的兒子死的死,養廢了了的養廢了!所以前面幾個兒子不予考慮!後面的兒子,除了廢后生的不予考慮,朝鮮妃子生的不予考慮,最大的就剩嘉慶了!剩下的都比嘉慶還小呢!最主要是乾隆最小的幾個兒子都被令妃包圓了,立誰都一樣……

然後乾隆就愁啊,嘉慶他也不滿意啊!於是,據說,他在祭天祭祖宗的時候就發下誓言,列祖列宗在上,今有皇十五子永琰,若不可立為儲君,就讓他隨了幾個哥哥去孝敬各位祖先。若是尚可立為太子,就讓他好好的活著。最後,永琰活的好好的,乾隆地也都80了,所以就立了永琰當太子了!永琰當時也35歲了。乾隆帝考察了永琰也考察了10來年……最後,沒招兒了,沒別人了,然後這孩子也命硬,沒被儲位剋死,所以他就當了皇帝了……當然,據說最後嘉慶是被雷劈死的,所以,看來這列祖列宗的也還是不滿意他啊,就是反射弧長了點兒……

當然,乾隆皇帝不止一次的說過,如果最小的最受寵的十公主(就是嫁給豐紳殷德的那個)是個男孩子,必立為儲君!這個孩子不止長相上,包括性格上,為人處世上都像極了乾隆!可惜她就是個女孩兒……這事兒就連嘉慶也是知道的!在繼位後也是對這個妹妹多有照顧……


趙佳巖律師瀋陽


乾隆一生共十七子,在各朝皇帝裡面算是比較多的。

但是,乾隆這個人氣場太強,堪稱克妻克子,因而多數妻、子都走在了他的前頭。

以兒子為例。其中,十歲前夭折的有七人,分別為皇二子、皇七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

長到二十而未滿三十去世的有五人,分別為皇長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十二子。

而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紀稍長的皇六子去世。

換言之,乾隆總共十七個兒子中,只有四個活到其身後,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顒琰、皇十七子永璘。

當然,一方面是乾隆自己太長壽了,兒子再多,也經不住他活那麼久。

而在另一方面,乾隆最開始是刻意打算立嫡的。

但不幸的是,孝賢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與皇七子永琮相繼夭亡,而緊隨其後是孝賢皇后本人。立嫡之願,遂化為泡影。

此後二十餘年,乾隆再未認真考慮過立儲之事。

當然,如果乾隆還迷戀立嫡的話,也不是沒有機會,畢竟他當時只有四十歲左右,還屬青壯力強之年。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後,原嫻貴妃烏喇那拉氏被立為新後,其先後生下二男一女,即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與皇十三子永璟。

儘管後兩個很快夭折,但皇十二子永璂畢竟順利地長至成年。如果要立嫡的話,永璂還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但不幸的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度南巡時,繼皇后烏喇那拉氏與乾隆發生嚴重衝突而被打入冷宮。次年,烏喇那拉氏在淒涼無助中死去。

由此,永璂的命運被迅速扭轉,當其以二十五歲之齡去世時,他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皇子身份。

如此一來,可供選擇的皇子有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七人。

最後,也實在是沒什麼好人選,只好從矮子裡面拔將軍,選中了皇十五子永琰為皇位繼承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