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世界500強

不知道為什麼?京東總是對自己的行業地位這麼看重。當小米驚心動魄的上市,市值超越了京東之後,世界500強又成為了重要舞臺,因為,這是唯一領先BAT的排行榜。

都是營收,但意義卻截然不同,京東只是過路財神

根據財富提供的數據,京東2017年營收為3623億,阿里巴巴為2502億,騰訊為2377億,由此來看,就營收指標來對比,京東大概能領先阿里巴巴和騰訊半個身位。

有人形象的比喻,一部手機,京東以1800元價格進貨,以2000元價格賣出,營收就是2000元,毛利為200元,淨利潤可能以個位數來計算。但是,如果者是該手機品牌的天貓旗艦店,同樣以2000元價格銷售,期間可能要交給平臺各種服務費和推廣成本合計200元,阿里巴巴的營收只有200元,但淨利潤可能有150元

當然,這樣的計算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因為,京東進貨銷售的流程可以佔用生產商的貨款,在結算週期中可以形成可持續經營現金流,也就是拿別人的錢去花,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商超都是如此計算。

從事實來看,京東其實很難被歸屬為地道的互聯網公司,本質上只是將銷售渠道轉移到網絡上的一家沃爾瑪,這與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純粹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比較營收的意義不大。

這樣總結一下,京東實際是過路財神,營收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數數錢而已,並非是真的自己公司的錢,更多應該算是“應付賬款”,但阿里巴巴與騰訊的營收卻是實打實的,基本上都是自家利潤所得,不用再掏出去。

尷尬的世界500強

總量還不錯,但增速放緩嚴重,大而不強困擾未來前景

不管怎麼說,京東已經很成功,能把那麼多貨賣出去,已經非常不容易,但這樣的重公司卻必然會遭遇規模邊際效應,成長會更加艱難,乾的都是粗活累活。

按照財富的數據,京東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位列181位,比去年提升了80位,但是,也是在這一年,分別位於300位和331位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卻成長更快。簡單計算,在財富排行榜上,阿里巴巴比去年上升了162位,騰訊也提升了147位,顯然遠遠高於京東的80位。

當然,做統計的人都知道,排名變化的多少並不能作為企業表現好壞的重要依據,更重要的還是要看增長量。

京東的營收增長速度遠遠不及阿里騰訊,2017財年,京東營收的同比增長只有40%,相比2016年的42%持續下滑,甚至到了2018年,京東的增速也被商業模式類似的蘇寧反超。

同時,我們也看到,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加28%,GMV同比增速30%,這與營收的增速基本保持在了同一水平上,並非是偶然現象。這些數據也顯示,京東的增長正在全面放緩,營收的繼續向上的空間越來越小。

我們再看看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增長速度。阿里巴巴前一個財年的營收增速為58%,騰訊的營收增速為56%,這兩個數字都遠遠高於同期京東的40%,且前不久阿里巴巴給出的新財年指引中的數字相比,增速差距還會繼續拉大。以此計算,在一兩年之後,包含商品進貨價格的零售商重公司的京東的營收可能都要被互聯網服務商的輕公司阿里巴巴與騰訊超過。

僅以營收論英雄,財富的價值觀其實沒有那麼科學

作為世界上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排行榜,財富500強使用極簡的標準來衡量企業之“強”,但實際只是在評估誰“大”,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模式的變遷,這套標準已經越來越無法有效衡量。

實際上,如果要做科學評價,需要綜合多項指標,更需要指標之間的權重平衡,但那樣做顯然也難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倒不如簡單粗暴的一個指標更好用,這也是財富多年來堅持僅以營收論英雄的根本原因。

一家優秀的強大的公司,應該是營收大、利潤高、為未來的投入也大、市值被看好,比如中國的華為。僅就可以扣上互聯網的帽子的公司來說,利潤也比單純的營收更具有價值。

從企業經營角度分析,京東營收3623億,利潤卻只有1.1682億人民幣,與之相對照的,阿里巴巴利潤卻高達670億人民幣,騰訊利潤達到了驚人的715億。其實,如果像這兩年發展的樣子,拼多多都有可能比京東要大起來,京東如果不能儘快的完成從大到強的轉化,未來日子更不好過。

客觀的講,正如很多經濟學家所所,財富這500強指標其實停留在上個世紀的工業時代和傳統零售概念中,在新經濟時代早已落伍。當然,也正是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沃爾瑪得以長期佔據榜首,而同樣具有零售商特徵的亞馬遜領銜互聯網公司,保證了美國公司的領導地位,有沒有私心,我們也不知道。

京東是一家成功的線上零售商,如今也在嘗試佈局線下,更需要大量資金在科技方面投入,但過低的利潤率和拼規模達成的“揠苗助長”都限制了未來的空間,要想更近一步,需要的是轉型的魄力與高瞻遠矚的洞察力、執行力。長頸鹿與獵豹去比脖子長,即便贏了很爽,也其實都自己沒有什麼意義,卻可能是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內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