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念?

這籹籽sd


中國人是最講孝道和人情的國度。“百善孝為先”,是一句古訓。如今,有些人說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念,有書君認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對“孝順”的一種誤讀。


一、為什麼有人這樣認為呢?



是因為有人對孝順沒有真正理解。有人覺得孝順就是無條件的順從老人。就是老人怎麼說都是對的,怎麼做都是對的。即使明知父母做的不對,也不糾正,放任父母的做法,其實這不是孝順,是愚蠢!


前段時間,網上很火的一個案例: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夥子,從新婚第一天起,他的媽媽就睡在了小夫妻的新房裡,並且跟兒子睡一張床,讓兒媳自己睡旁邊的小床。後來媽媽另找了老伴,又帶著後老伴一家住進了小兩口的家。三年後,小夫妻二人終於忍無可忍,含淚走進民政局離婚。

    

兒子雖然知道媽媽做得不對,可是卻不採取有力的措施,一味遷就,最終離了婚。

   

有的父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或者本身性格有些偏執,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我們不能因為孝順就一味順從。幫助父母改變他們錯誤的認知,以及一些執念,其實也是一種孝順。


二、一個人為什麼要孝順?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為兒女遮風擋雨,精心呵護兒女成長,生怕有一點閃失。其中付出的心血,沒辦法計算,更無以回報。


因此,當父母年老的時候,作為兒女,適當照顧他們,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也是兒女的本分。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尚且知道回報父母,何況人呢?

   

孝敬父母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有書君看到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生意人A,跟客商剛剛談完一樁生意,客商答應考慮。在坐同一輛車去飯店的路上,A接到了母親的電話,他向同車的人表達歉意以後,接通了電話,並且慢聲細語地跟母親說話。


母親問得很仔細,他回答得也很耐心。接完電話,客商說,不用考慮了,到飯店咱們就正式簽約。因為“知道好言好語跟父母說話的人,必定是一個孝順的人,這樣的人,做什麼也不會錯的。”

    

孝順父母,天必佑之。


三、怎樣孝順老人,才不是愚孝?


這才是有書君今天要講的重點。


1、首先是給老人物質上的幫助。


春秋時郯國的國君郯子,他的父母視力不好,聽說鹿奶對眼睛有好處,郯子為了接近母鹿獲取鹿奶,找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差一點被獵人誤殺。但因此他孝順的美名也傳遍天下。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不用再像郯子那樣為了給母親討一點鹿奶冒著生命的危險。我們儘可能滿足他們物質上的要求,讓他們衣食無憂,讓他們病有所醫,是很容易的事。


2、給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孔子有一段著名的言論,就是關於孝的。他的大意是,我們不能認為養父母,就是孝了。家裡也養著一些動物,如果我們對父母不敬,那和養著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因此,父母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還有精神上的關懷。對於父母雖然不用“早請示晚彙報”,起碼做到經常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常回家看看。


父母身體不舒服,帶他們去看病,必要時陪護。這都是在精神上的一種照顧。這重點體現在一個“敬”字上。


3、父母有錯,和文言悅色指出,使其糾正。


“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這句話說得很漂亮。是說誇獎一個人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但是糾正一個人的過失,就要在私密的地方告之。不要讓人難堪,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這句話不但用於職場,也適用於對父母。


因此,我們對於父母的一些錯誤思想,要和言悅色地指出,讓他們愉快地接受建議。


4、兄弟姐妹和睦,也是一種孝順。


手心手背都是肉。多子女的父母,如果孩子之間不合,這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塊心病。兄弟姐妹是血緣親情,彼此之間,無非是為了兩件事不合,一是財物,二是說話的態度。大家如果不太注重利益,凡事以親情為重,就會相處融洽。就不會讓父母為兒女煩心。


5、愛惜身體,不讓父母為自己擔憂。


“身體髮膚,授之父母。”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是有割不斷的血肉親情。如果我們不保重身體,父母肯定會為我們揪心。因此,保重身體,也是一種孝。而且我們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更好的孝順父母。


6、工作出色,讓父母以我們為榮。


作為年老的父母,我們就是他們的詩和遠方。我們工作出色了,有出息了,他們跟著臉上也有光,他們在同齡人中也顯得有底氣和尊嚴。讓他們精神愉悅,身體健康,也是一種孝的表現。


7、潔身自好,不因自己的過失給父母帶來恥辱。


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一些有職位和權力的人,也要做到廉潔奉公,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光明磊落。不要因為自己的過失讓父母蒙羞,這也是一種孝順。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上面列舉的七種“孝順”的做法,哪一種不是與時俱進的?哪一種是落後的道德觀念呢?


孝是做人之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我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兒女的本分,讓父母過得幸福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美德不存在落後不落後的問題。但是在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數千年曆程中,“孝順”的概念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現在的角度來講,很多人認為孝順就是老人說什麼你聽什麼,老人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一旦我說了你不聽,不做,那就是不孝順。抱有這種觀念的人裡可能老年人佔的比例更大。這是真正不懂孝順,誰都不能這麼去要挾別人,親生父母也不行。

孝順,從表面上看是後輩對前輩的一種尊崇態度,但是孝順實際上應該是先輩和後輩雙方的責任、義務的一種和協體現。在達到“孝順”的這種關係裡,對雙方即前輩和後輩都有要求,也就是說在這種關係裡前輩和後輩雙方都是即有責任也有權力,沒有人可以只擁有權力,不付出責任。

“孝”是儒家非常提倡的美德。但是儒家並不提倡愚孝。《論語》裡孔子說原壤“少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一個人如果你年少的時候自己就不懂得學習孝悌之道,長大了又一事無成沒有任何值得說起的作為,那麼到老了還不死就純屬是個害人精。那麼試問,這樣的人如果到老了還有什麼權力要求別人一定別人一定要孝順你呢?

儒家提倡的社會關係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每個人在做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的基礎上自然而然也就可以獲得應有的權力。不僅儒家,試看夏商周的養老制度,那些養於學、饗於禮的老人,是不是都要求年高德劭?《禮記》裡的十義也是要求處在社會關係中的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角色所應該做到的事: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就孝順而言,父要慈子才能孝。

父母做的事不管是對是錯一定要聽從,一定不能不從嗎?《弟子規》裡也說“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父母有了過錯是要勸諫的,絕不能是錯誤還要順從。對父母的孝順應該是發自於內心,為了父母好,也考慮到父母的內心感受。孔子和子夏說到孝的時候也說“色難。”對父母要保持和顏悅色。

《孟子》說“大孝終身慕父母。”孝順並不簡單地以養口體,使衣食無憂,或是完成父母的一些小心願。最高境罰的孝是和父母的精神交流,使雙方互相理解,從而得到父母的歡心。孝順的觀念只會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有進展,絕不隨著社會的發展就讓這種美德消亡。尤其在當代社會,父母和子女有可能會遠距離分隔,那麼更要做到體仰父母之心,讓父母從精神上得到滿足。


沅汰歷史


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念,未免有失偏頗,鴉有反哺,羊有跪乳報恩。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自然天經地義。要倒掉的不是盆裡的孩子,而是髒水一一那些落後愚昧的孝順道德觀。

比如孝經開篇曰: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小孝事親,中孝事君,大孝立身。"

忠孝不分家由來,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忠孝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為子綱是為專制,吳起殺妻的愚忠,古人也不恥有傷人倫。認為忠君是孝的擴大和發展,把孝的社會作用擴大和神化,孝悌之至無所不通,對於傳播和維護封建綱常起了很大作用。

咸豐皇帝奕寧和清恭親王奕忻爭儲時,在杜受田授意下避時就虛,刻意在道光皇帝面前裝孝子,“兒臣日夜對上蒼祈禱,惟願皇阿瑪早日康復,此乃國家萬民之幸”,兒臣之幸也全靠演技成功上位。

自漢有舉孝廉,關乎前途,拼守孝時長拼厚葬,在察孝廉過程中有許多荒唐之舉。如令小魯迅害怕的"郭巨埋兒“,"刻木事親"等。因為上有所好,為了前程變著法比賽誰更感天動地,違背正常的倫理。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當今人才選拔中察德中若以孝論,誰還去追求遠方的事業?

再比如《二十四孝》有不少是屬於“愚孝”,不應學習效法,如“郭巨埋兒”應徹底摒棄。人盡熟知的臥冰求鯉,不過感冒倒也忍了,割肉事親就要流血受傷,“恣蚊飽血”誰受得了,"郭巨埋兒”為奉養老人,更是違法…



現代社會也講究的尊老敬老,法律規定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法律代表不了全部,比如人倫親情,法律規定要關心父母應常加看望,那麼一個月幾回並不能量化。"孝”作為道德規範作為補充,應去偽存真,摒棄糟粕孝而不愚,恭而不忠,除權威,興平等,重親情而尊重個體,講的是尊老愛老的親情和感恩之心。"順"不是言聽計從,而是精神上對老人的關愛。

老人該不該有"養兒防老"之心,如何防止"父母皆禍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吧。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我的觀點要比提問者激進得多得多。

不止孝順,一切、所有、全部的倫理都是落後的觀念。

倫理本身就是強勢者為了保持自己將來處於劣勢時,仍能享受到強勢時的待遇而給弱者套上的精神枷鎖。

封建帝王佳人無數奢靡淫樂,卻令民間男女授受不親;印度上層社會豪車滿地、紙醉金迷,卻在民間宣揚苦行僧的意識形態。這樣不公平的倫理觀念比比皆是,卻被智力尚未開化的人們奉為真經,人們人性的脆弱、智力的低下可見一斑。

人與人之間本來應該是互敬互愛、互利互助的關係,卻生出一個極不平等的孝順觀念,並用一大堆理由去證明其正確性。其實,倫理的世界根本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無論什麼樣的觀點,都能找出一大堆像模像樣的理由去證明它。各個國家和民族風俗習慣的極大差別,就證明了這一點。有的民族,人老了就被獨自扔到荒涼地帶等死,不是也被本民族認為是天經地義嗎?

正確的家庭關係是怎樣的呢?首先家庭本身就是社會落後的表現,這暫且不提。在現代家庭中,父母不能把自己的私利強加於子女,給子女造成財產、精神上的損失;子女應贍養、關愛父母,讓父母老有所依。這兩者任何一方做不好,都應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而不是一方予取予求,另一方唯唯諾諾。

孝順與家長制一脈相承,都是極不平等、愚昧落後的觀念,我們應該及早拋棄這一觀念,樹立互敬互愛、互助互悅、和諧穩定的家庭新風尚。


民科尖兵


孝順是美德,愚孝是民族的悲哀。

有人說,父母不論對錯都該孝。因為孝順和對錯無關,只是你跟父母的關係。但是,如果一個人連對錯都不分,他還是人嗎?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知對錯,無論君臣,父母,親與師都是有對錯的,要分對錯的。沒有對錯世界就會亂套。我老家一個人,他老爸愛喝酒鬧事,他一直支持,還跟父親一起跟人鬧事,後來他父親惹上一混混,被殺了。他自己也被打殘。我能說是他的所謂孝害了全家嗎?

有人說,父母給你生命,就該感恩。你撿條狗就可以隨意打罵?給你生命?說不定你這生命就純粹是意外身後產物,當初根本就沒想要你,或者本想把你弄牆上的。你可能無非是一時偷歡的產物。生育並不偉大,

只有那種因為想要孩子,並因為愛孩子才給你生命的才值得尊重!

值得尊重的從來不是誰給你生命,而是誰養育了你。我一同學,剛生下來父母嫌棄她是女孩子就扔了,後來被臨村一戶人家撿到。人家兩個孩子本來壓力就大,結果還是堅持養大了她。誰知道這個女孩長大了後變得很漂亮,她親生父母又跑來認親,想把她介紹給一個有錢人!可惜的是她是愚孝的孩子,被親生父母用二十萬賣給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那個男人有些變態,天天把她鎖家裡怕她跑,經常打。我們想幫助她,她卻不答應,怕這男人去傷害她父母。她覺得她該順從父母。一個如花的生命,被鎖在家裡從不能出門變成生育機器,被打得遍體鱗傷,這就是所謂的你們應該感恩的孝!

我更見過一戶奇葩,一對父母生了三個女兒,覺得是賠錢貨,十幾歲就送出去一個賣淫的那裡賣,他跟人合夥拿錢。自己天天吃喝玩樂。生命在所謂的感情面前,有時低踐入塵埃!一生的命運,實際上都掌握在那個給你生命的人手裡,如果如此痛苦,有時想想,她們不如不曾來過。

太多太多類似的悲哀,可惜太多的愚昧無知。不想再說,每說一件都是讓人悲痛的故事。所以,孝應該,是進步的表現。但愚孝,順,是生命的悲哀,民族的落後,人性的踐踏,不應該推崇!


醉月壹笑




這是一道有著750多個回答的問題,在看完將近一百多個答主的回答之後,實在是忍不住說兩句。

此時我心中對一句話感慨頗深:“仗義多是屠狗輩 ,負心最是讀書人”為了吸引眼球,大肆鼓吹歪論,謬論!然後吸引一大批圍觀者,滿足自己那一點點虛無的存在感!

首先,孝順這就不是一個討論的問題,烏鴉尚有反哺之情,何況人乎?這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沒有錯,但是自由是有底線的,不是毫無道德底線,毫無為人標準肆意妄為的自由!



養兒方知父母恩。真不知道哪些大言不慚的答主是否有兒女,是否有父母!

不管在任何社會,任何國度,甚至是任何的生存條件下,父慈子孝永遠都是一個家庭最核心,最幸福的保障!

當然有些自持很有文化的人,會駁斥家庭觀念,我只能說,當一個人自由到,無父無母,無家庭無國度,無信仰無理念的時候,其實這個人也就沒有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的必要性了!



一個人如果沒有正常的倫理觀念還是人嗎?你只不過是用兩條腿行走的機器罷了!

更多的答主還是把問題討論的焦點放在了孝道和愚孝上。

孝順,老小!你如果能夠明白這兩個詞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切了!

老人其實和小孩一樣,沒有多大的區別,你在反駁和抵抗的時候,先想一想你小時候父母是如何對待你的。想想在你還是頑童的時候,父母是如何對你耐心有加,對你循循善誘!



“百善孝為先”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身上僅存的那點道德底線不能再棄守了!

這些年,在這種荒繆的理論下,在媒體的報道下,我們看到了多少不孝的例子,歪風邪氣不能助長,社會需要一個正能量的大環境!

在父母的心中你始終是一個孩子,希望所有人在跟父母發生意見向左的時候,能夠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責任,也多一份循循善誘,就如我們小時候,他們對我們一樣!



孝順父母不存在落後這回事,在任何的歷史條件下,在任何的時代環境下,永遠都不會落後!


遊戲小花旦


孝順永遠不是會是落後的道德觀念。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父母含辛茹苦的將我們撫養長大,無論是從物質還是精神上對我們的付出都是無法用具體的數值來衡量的,那我們知道烏鴉都會反哺,而如果我們對我們有重恩的父母卻都不能感恩,不能孝順那是不是會感到很慚愧呢?

那這個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是怎麼得出來的呢?我想可能說的是一些愚孝的人吧。很多人誤認為孝就是對父母百依百順,那父母錯了也要順著來,那這樣的孝其實是不對的。《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那這孔子回答的這段話其實就很好的指出來: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那我們就應當婉轉的指出來,那如果一味的聽從父命,其實是陷父母為不義,這怎麼能稱為孝呢?

那世上有沒有不義的父母呢?當然是有的,像《歡樂頌》裡樊勝美的父母就是代表之一。他們為了兒子,無底線的壓榨女兒樊勝美。那樊勝美為了孝順父母也是無條件接受,樊勝美這種行為其 實就是愚孝,就是她這種孝順的觀點落後的道德觀念,這種孝是我們所不提倡的。

而後面樊勝美想通後,不再無論條件聽父母的安排,而是十分理智與智慧應對時,那才叫真正的孝。因為只有這樣,她的哥才會有可能獨立,她的父母也不會淪為被人叫吸血鬼父母了。


悅讀會


這不知道又是哪個不忠不孝的逆子逆女提出的奇葩觀點了!“孝順”成了落後的道德觀念,難道“不孝不順”還成了什麼值得炫耀誇獎的事情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說“孝順落後”不過是以己意揣摩世道罷了,就“孝順”一道來說,不應該不過時,而是應該大力提倡。

古人說的“父母在,不遠遊”,看似是個老觀點,其實是個歷久彌新的社會大道,包含著中國人對於社會、世道和人心的理解,是這片古老土地上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任何一個人都是社會人,沒有社會屬性的人類就不能稱之為人類,而應該稱之為曾經發生過的狼孩,人類的孩子被棄之荒野,進而被狼哺養,這樣的孩子成長出來,完全沒有人的思維,人的意識,其實是不能稱之為人的。

當然,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社會屬性,那也就沒有必要遵從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則,比如說作為人來說最為重要的社會關係――親情。


有時候社會提倡大義滅親,以更廣泛的意義代替家庭的意義,說實話,私心私情是每個個體的人本能的反應,多數時候泯滅過任性的人已經不能稱之為完人,而是一個有過殘缺經歷和殘缺概念的人。

只有這樣的人才會說出“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念”,不知道是為自己開脫,還是誤人子弟,這種並不高明甚至滿含低級趣味的說辭,以看似嚴肅又肯定得口吻說出來,保不齊有些人就信了。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箇中國人,這些中國人的生存的最高理念應該是深入骨髓深入人心的。

不孝順永遠是一個人的汙點,一個一旦被定性就永世不得翻身的大汙點,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因為不尊重人道的人,最終也會被社會所拋棄!


歷史三日談


為什麼說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念?

我一看這個題目就不順勁!怎麼說話呢!什麼時候孝順成了落後的道德觀念了?我真是白活了這幾十年,頭一次聽到這樣的妖怪的論調。

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光榮的道德傳統,道德傳統還有過時一說?孝順父母豈有落後一說!真真咄咄怪事豈有此理!

父母把你帶到人世間,以後享福受累是你自己的造化。父母的養育之恩足使你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的。只要有一點人味就應該盡孝心,無論父母怎麼樣,哪怕是做的不很對,做兒女的也不能有不孝之心。

我想持這種“落後”觀點的人,肯定是為自己忤逆不孝的思想找藉口,把別人孝順說成“愚孝”,自己好堂而皇之的我行我素,唯我獨尊,自己是聖人似的。這樣的人,哎!說你什麼好呢!你不是單身狗吧?也可能有自己的兒孫吧,你怎麼給孩子們傳輸呢!打算讓孩子們去怎麼做呢?

萬事孝當先,好自為之吧!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感謝信任,我是暖心理簽約心理諮詢師馬海明。您說的孝順是落後的傳統觀念這個觀點,應該是細分開來說的。傳統觀念裡面的孝順分成兩個字,一個是孝,一個是順。孝就是本著自己內心對父母養育自己的感激感恩之情,源自內心的想去為他們著想,為他們去做一些事情。以此來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來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上面一些好的體驗,比如陪伴比如照顧。這個孝字體現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對原生家庭的回饋。孝這個字並不是基於道德觀念的,它是一種源自於人們內心的自然的一種表達,它是一種情感需要。

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動物,對於養育他們的父母,都會源自內心的想要為他們做一點事,想要去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物質享受,更好的精神食糧。想要去保護他們的安全,想要讓他們更加的輕鬆和愉悅。這個孝字不是誰強加給誰的,也不是有什麼目的性的,它是自然的,就像太陽出來了,水會變得溫熱,並且慢慢會升上天空變成白雲,一個道理。而順字卻完全不同,它代表了順應順從,在古代的傳統觀念裡,君君臣臣之間,父子之間,最重要的體現了一個詞,就是順從。無論你的君主你的父母他們是對還是錯,你都要先去按照他們說的去做,這對於自身的發展是不利的,有一種被壓制被壓抑的感覺。這個順字不是自然的,他是被外在環境,人文環境所內化的一種所謂的超我。

因為為了要迎合父母,迎合自己的長輩而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意願的追求的事情,可能當時會覺得把事情平復下來了,大家都皆大歡喜了,然而當事者的內心是不平靜的,而且有很多人在此基礎上,漸漸的對自己的父母心生怨隙,漸漸的就會破壞掉這個家庭的和諧,所以順字當時看上去是好的,好像是符合道德要求的,但是從時間長遠來看,這個順字很有可能會是破壞親子關係之間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為他有壓抑的成分在裡面,不自然的成分在裡面。所以孝順是否是一種過時的道德標準,現在看來是需要細分來看的。讓親子之間能夠更好的溝通,彼此之間更能夠互相的理解,知道對方的需求是什麼,這才是現在新時代的孝順的真諦。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馬海明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