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3天3.3億,就在普遍認為7月將被國產片完全主導的時候,一部好萊塢大片突然悄悄打破了國產片保護月的傳言,而且在排片上竟然開始碾壓《我不是藥神》。

傳奇影業出品的《摩天營救》這個週末可謂勢頭正勁,首日上映就拿下1.12億票房穩居榜首,上映2天累計票房突破2億,3天后票房突破3億,排片上升到了37%,超過《我不是藥神》!網友不得不發出感嘆,“巨石強森真的是一如既往的穩呀”。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從《摩天營救》目前的趨勢來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6分,但是很有可能突破5億,甚至達到6億以上總票房。《動物世界》和《邪不壓正》恐怕有些慌,在國產片壓陣的暑期檔,票房第二的位置難道要被傳奇影業的這部動作災難片反超獲得嗎?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雖然北美票房慘淡,但是對於中國地區票房大賣,出品方的傳奇影業應該是可以滿足;而且就在上個月6月29日,據外媒Deadline報道,美國傳奇影業完成了一筆額度10億美元的融資,這筆新的融資取代了此前在2021年到底的5.85億美元的信貸融資。換言之,傳奇影業獲得了更多的融資。

雖然明裡暗裡,傳奇影業早就被被王健林剔除在萬達電影的重組方案之外,但是自身融資的完成和影片的中國票房成功總算讓傳奇影業找到了一條重新做回自己的出路。

被萬達“拋棄“,傳奇影業迴歸純正好萊塢本色?

客觀分析可以發現,傳奇影業雖然重新做回了自己,但是遠未達到“恢復當年勇“的程度。

岩石強森主演的《摩天營救》雖然在中國地區票房打響開門紅,三天三億,有望成為暑期檔僅次於《我不是藥神》的第二名,但是其北美票房卻一片慘淡,票房收入目前還不到3000萬美元,遠遠落後於預期,並且這部電影在其他海外市場的表現也很一般,在57個放映市場僅拿到了4000萬多萬美元的票房。

換算一下,中國地區以外的票房大概不過也就4億多人民幣的水準,很有可能這部《摩天營救》又將成為一部由中國票房主導的好萊塢“中倉片“。

對於一部耗資1.25至1.29億美元的電影而言,這樣的票房可謂差強人意,但是話說回來,能夠在中國重新獲得票房青睞,對於傳奇影業來說也算是一個“勉強合格“的成績。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勉強合格”的情況,傳奇影業早就習以為常,畢竟自身出品的許多影片包括《環太平洋2》《魔獸爭霸》《長城》《金剛骷髏島》等多部影片的中國票房都要好於北美,所以傳奇影業真可謂是“中倉片“的始祖天尊。

從2016年35億美元萬達收購傳奇影業,再到2018年7月萬達電影再次重組,傳奇影業被宣告正式剝離在重組方案之外,

不知不覺間傳奇影業已經在這三年蛻變為了一家專業製作在北美不受歡迎,在中國頗受熱捧影片的好萊塢電影公司。雖然和萬達的結局誇張點說是“始亂終棄”,但是中國市場也確實曾經給傳奇帶來了極高的知名度和“勉強合格”的票房。

現在被萬達正式完全“拋棄”後,傳奇影業恐怕終於有機會重新做回自己。就在萬達電影宣告重組4天前,傳奇影業公司被deadline爆料要把融資規模從最初計劃的5.85億美元提高到10億美元——這恐怕不是巧合。

獲得新的10億美元貸款後,傳奇影業旋即表示:“結合資產負債表原有的現金餘額以及獲得的這筆新的貸款,公司將獲得20億美元的流動資產。”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這樣的資金到位保證了傳奇影業可以重新上路,拍一些“不那麼中倉片”的電影了。7月初傳出消息,傳奇影業將要拍攝新版的基於好萊塢經典影片IP改編的《沙丘》,並且請來了《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來負責這個項目。與此同時,傳奇影業和Sunrise動畫工作室聯合宣佈計劃打造一部以“機動戰士高達”題材改編的真人電影。

終於,傳奇可以放開手做自己想做的影片,再也不用為了《長城》和《魔獸》而拼命討中國觀眾喜愛了。

業績的壓力之下,做自己也不輕鬆

眾所周知,電影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燒錢。傳奇影業雖然獲得了新的貸款,重新充了值,雖然從《沙丘》到《高達》,發佈了新的項目,但是始終自身還是籠罩著提升業績以便持續燒錢的壓力。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如果仔細觀察傳奇上個月拿到手的這筆10億鉅款可以發現,該筆融資基本是一個“借債“,是傳奇影業和摩根大通及一家銀行簽署的“週轉信貸”。

所謂的週轉信貸,是指銀行承諾借款一定額度給企業,若企業沒有貸得足夠的額度,則對剩餘部分付一定的承諾費。如果企業信譽惡化,即使簽訂了信貸協定,企業也可能得不到借款。所以銀行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必須滿足企業的借款要求。

所以,這10億美元只是一個額度,需要傳奇影業一筆筆去申請獲得,並非一口氣就轉到了傳奇的公司賬上。

由此看來,傳奇燒錢拍新片的前景恐怕也並非一片光明燦爛。其實,一直以來,缺錢和虧錢就幾乎一直是傳奇影業的屬性。

就在萬達收購之前,傳奇影業2014年和2015年淨虧損高達22.4億元和36.3億元。當時,萬達為了這樣一年虧損幾十億的企業卻愣是給出了估值35億美金的鉅額資金,讓外界大感以外。萬達給出的理由是“傳奇影業最近兩年虧損較大的主要原因包括被收購管理層加速行使期權導致非現金股權激勵費用大幅增加,當年廣告宣發成本較高以及對部分資產計提減值。而管理層期權已全部行使完畢,對未來業績不會再產生影響,預計傳奇影業 2016 年將實現盈利,2016~2018 年間將合計實現淨利潤約31億元。”

現在看來,當時預計傳奇影業可以盈利31億元的公告真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從2017年的情況看,傳奇發佈了三部大片《魔獸》《長城》和《金剛:骷髏島》,除《金剛:骷髏島》全球票房達到5.6億美元,其他兩部均不及預期。雖然傳奇從未對外正式公佈其2017年或者2018年的財務狀況,但是正所謂“報喜不報憂”,外界預測傳奇的虧損或許不會比前幾年減少多少。

現在萬達終於下定決心徹底“拋棄”了傳奇,接下來傳奇將要走怎樣的道路呢?

作為一家重量級的電影公司,傳奇影業曾經出品包括《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侏羅紀世界》在內的多部大片,在全球票房上也曾經取得過極佳的成績,但是這一切似乎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近些年從傳奇出品的影片來看,動作類打怪電影成了傳奇最愛的類型,從《魔獸》,《長城》,《環太平洋》系列,再到《金剛》系列,以至於現在正在籌備中的《沙丘》以及《高達》,我們看到的都是充斥著大量特效鏡頭和動作場景的“英雄人物打怪物”的情節。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傳奇將會延續這一風格。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當然,與過去有所不同的是,傳奇將不再侷限於將自己的精力時間一味地投入給中資主導的影片。就在融資10億之後,傳奇影業對外表示:“傳奇影業始終在尋求與萬達和亞洲市場上其他機構合作,以最大化其業務的擴張和在積累這一不斷增長的市場中的優勢。” 從中可以看出,傳奇已經不再單獨聚焦萬達,他們希望的是能夠將打怪獸式的作品推廣到整個亞洲地區。

雖然今後傳奇可以擺脫中國勢力的完全影響,但是懸掛在頭上對於業績的壓力勢必還將進一步決定傳奇未來的拍攝方向。《摩天營救》在北美地區大敗而歸,在中國卻有希望衝擊1億美元的票房成績,這對於傳奇來說還是敲響了一個警鐘:雖然萬達“拋棄”了自己,但是中國市場卻並沒有,未來自己的影片無論如何變化,恐怕最牢靠的一塊市場還是會在中國。

傳奇影業的新決策者如何運籌?

2017年,包括創始人Thomas Tull(托馬斯.圖爾)和臨時首席執行官高群耀以及傳奇東方總裁Peter Loehr(羅異)在內的傳奇影業高管紛紛離職,在當時傳奇出品影片面臨票房困境以及萬達在國內市場開始捉襟見肘的敏感時期,外界紛紛對這樣的人事變動表示擔憂。畢竟圖爾一手打造了傳奇的版圖,而高耀群更是推動萬達投資傳奇的關鍵人物。

後來人去樓空,傳奇的決策層也面臨動盪。今年一月爆出消息,原引力影視董事總經理以及安樂影業總經理姜偉已經悄悄接替羅異出任傳奇東方總經理。

完成融資10億美元,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如何重新做自己?

資料顯示,姜偉去年12月底辭去了香港邵氏兄弟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一職,他也曾擔任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旗下引力影視的董事總經理。姜偉自1994年開始在索尼任職7年,在此期間參與制作併發行了《臥虎藏龍》,並且還曾經幫助發行了多部環球影業影片,包括《速度與激情》等。

由此看來,傳奇影業不僅在資本運作層面在進行調整,在人事上也在迎接新的局面。只是從羅異下課再到姜偉被傳接任,傳奇東方的首腦之位空缺了將近半年,從中也可以看出傳奇對於其中國業務的方向確實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

所謂人在事在,人走事砸。或許,對於傳奇來說,真正的關鍵不在於又融了多少錢或者是否能隨著萬達重新打包上市,而是在於究竟是怎樣的人來幫助自己進行內容和管理上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