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人士爲何沒有到重慶、西安等地置業或炒房?

艾小城


所謂炒房,跟剛需不一樣,他們買到手是為了儘快出手,利益最大化。所以,他們在買房時會有選擇性。他們會看這個城市未來發展,可居住性,成長空間越大,利潤就更豐富。所以,他們首先選擇北京,上海,深圳為代表的城市,當這些城市利潤空間小了,又會轉戰到第二梯隊,比如杭州,南京,成都,海口,廈門等地。我們看到,這些城市都是最適宜居住,工作,旅遊,生活的地方,未來發展空間也大,這個城市發展越好,房價漲幅自然大,漲幅越大,利潤就大,風險自然也小。

現在房價說是炒房團抬高的,我個人不是很贊同,一個城市發展了,房價自然會上漲,如果房企不看好這個城市,他們也不敢高價拿地,他們高價拿地自然會高價賣出,當一個城市房價火熱的時候,說明這個城市有他火熱的原因,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舉個簡單的例子,鄉鎮的房子很便宜,為什麼沒有人去買呢?資本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哪裡有利益資金就會去哪裡,這是自然規律。

當重慶,西安快速發展的時候,房價自然也會上去。這個只是時間問題。

房價的漲幅,其實跟炒房沒有任何關係,打個比方,你手上有了餘錢,存銀行會貶值,投資股市又會虧本,做實業大環境又不好,投資進去虧本出來,你當然不願意去投資這些,風險大又辛苦,結果反而血本無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選擇一個既安全,又可以保值的投資理財產品,投資什麼呢?好的項目,有利潤的你進不去,因為缺少人力資源。百姓只有一個地方可去,那就是房地產。

所以,當一個城市在不斷髮展,不斷壯大,不斷提升的時候,有遠見的人最先感受到商機,他們最先行動,當你還在想著房價什麼時候下跌時,他們已經出手,後知的人會跟上,這樣就會推動這個城市的房價不斷上漲,等一般人反應過來時,房價已經很高了,你本來可以首付一套,但你相信房價會跌,所以你等,結果等來的是房價不斷上漲,等來的是你再也買不起房。

所以,當別人買了房,自己卻無房可住,這時你首先就要找自己的原因了,為什麼別人有,你沒有,別人的父母可以幫他出首付,你的父母不能,別人沒有錢借錢也買了房,為什麼你沒有?


讓心冬眠2


房價為什麼要跌了,讓悲催的80後來告訴你

房價走勢,大家都說看不明白,讓我來告訴你,必跌無疑!!

為什麼?我們不談國家政策,不談經濟,我們來談談悲催的80後。 80後的出身就是一個悲劇。80後的父輩50後,是我們國家最大一個年齡群體,理所當然的,80後也成為最大的年齡群體,大到什麼程度呢?國家開始重視和實施計劃生育理論了,要知道,計劃生育可不是79年才提出來的,是因為預計到生育高峰才開始實施的。79年計劃生育開始的這波人,實際也要算這裡提到的80後群體。 這意味著什麼知道嗎?這意味者這個80後買啥啥貴,賣啥啥賤。什麼事兒都趕不上趟,一路吃70後的灰,這個70後尤其指71-74年左右的人。基本上現在大家的領導,馬化騰等互聯網巨頭,就都是這個年代的人。

有個段子說的好,他們(70後)是有兄弟姐妹的,他們上學是免費的,他們的工作是分配的,他們的愛情是純潔的,他們的房子是免費的,他們下海是熱乎的,他們泡妞是有錢的,機會來了他們是有實力的。

看到這裡,如果你是一個80後,一定很扎心吧?但是光扎心沒有意義,我們要看到本質,解決問題!這些看似偶然的巧合,其實都是社會資源面對人口波動無法適應的表現。我們出生在80後,就如同我們出身在中國。如果說出生在中國是選擇了人生的hard模式,那麼中國的80後,就是地獄模式。 還是回到房價這個問題吧。現在80後最大的已經年近40,該買房的,基本都買了,接下來的年齡群體,數量大幅下降,下降到什麼程度?政府開放二胎了,用工開始漲價了,哈哈,大家以為是國家思維變了,經濟發展了?其實是人口波峰過去了……

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吧,接下來的90後群體數量大大減少,還按照以前的套路進行商品和社會資源供給,必然供大於求啊,最大的冤大頭不買了,房子能不跌?就算80後有改善需求,但畢竟不是剛需,改善性的需求是價格彈性的,貴了就沒人買。當然,這種價格下跌不涉及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


20180214追加

房地產是稀缺資源嗎?全國人民需要住多大地方?

我給大家計算一下 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房地產是稀缺資源,不可再生,所以將財產的增值保值寄託於此。 我也沒法下結論,就是想算算賬,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住下全國人民需要多大地方?

現在我國全國大約不到15億人,我們就算15億。居住標準呢,每人30平,一個家庭3人,就算3人100平,15/3x100=500,那就是需要500億平,看著挺多吧?真嚇人。 好,我們再來計算,一平方公里是多少平米呢?1000x1000=100萬,居然有100萬平?然後還不止呢,畢竟現在動不動就是幾十層的高樓啊,一般高層容積率為5,那就可以建500萬平房子! 那麼我們再來計算,滿足全國人民居住需要多少平方公里土地呢?500億/500萬=1萬。需要1萬平方公里,聽上去不少哦。一萬平方公里有多大呢?邊長為100公里的一個正方形,就是一萬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對此還沒有認識的話,我放一張瀋陽的地圖給大家看看。



藍色半透明色塊就是一萬平方公里!原來一個瀋陽市區加周邊就解決了啊?咦?這個G91國道怎麼回事?難道是瀋陽的10環?瀋陽已經準備好迎接全國人民來住了? 當然,並不是居住就能解決問題,城市人口還需要有醫療,學校,各種服務業配套,咱們多算點兒,兩個瀋陽夠不夠? 咱們全國有334個地級市,370個縣級市,地方夠不夠大,土地稀不稀缺?

二、為什麼現實反差這麼大?

看上去感覺地方夠用啊,為什麼房價那麼高呢?必有古怪啊:)拋開炒作的那部分高價,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什麼是稀缺的。

首先是收入,我們要生活不只是有房子就行了,還得有收入,有了錢才能買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房價增長和城市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進入了這個城市,就享受了這個城市的產業資源,所以必然是稀缺資源。大家可能對什麼是產業資源不太瞭解。我簡單地解釋下,比如你找風投,你不去北京,你在各個二線城市找,你就是在浪費時間。又比如你搞電子產品,不去深圳你怎麼搞?上下游配套都在深圳,在深圳可以上午去配件市場買零件,中午回家組裝,下午拿到電子批發市場銷售,晚上把故障設備返給零件廠。在別的城市你行嗎?快遞業這麼發達的今天,兜這一圈你也得一個月。這就是行業資源。那麼如果行業發展的好,這裡的人收入都高,還都得住這個城市,房價自然推高。這個作用範圍是城市級別的,只要在這個城市,就能夠享受到這些資源的好處。

其次是教育和商業,學區,影響孩子前途,這個不用說了吧?商業,周邊生活配套多不多,全不全,關係到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程度。這個大家容易理解。那麼這個資源的輻射範圍就不是城市級的了,是區域級的。這個就會影響到區域性的房價。

最後,有一些影響的因素,但是相對不那麼決定性的,可以改變的,例如風景,地產商品牌,房子建築質量等,這些在剛需面前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真正稀缺的資源,不是房子和地,是產業、教育、商業資源。

三、該怎麼辦?

本來發現房地產不是稀缺資源,挺高興,仔細一分析,是不是又要絕望了呢? 其實上述問題從政府出手,都是能解決的。但我們只是老百姓,我們只能研究現狀下我們怎麼辦。首先我們要分清自己的基本需求,是自住剛需?還是投資需求?

先來看自住剛需。自住剛需現在來看是利好的,因為城市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少(關於人口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非一線城市的非核心區域,價格必然越來越低。自主剛需主要考慮上述的核心資源,行業、教育、商業,其他方面不要太多要求,而且上述這幾個方面也不可能要求都滿足,都滿足的價格也不會太低。在資金不充裕的時候,將目光聚焦在核心資源上,堅決拒絕其他偽需求的誘惑。這樣可以在房地產出現利空時少吃點兒虧,利好時也可以跟著增值。

再看投資需求,凡是不具備足上述3個核心資源的,投資價值就不大,具體來說,2線及以下城市的非核心區域,都不建議投資。除非是有明確的發展預期。城市化和大城市的虹吸現象會讓小城市價值越來越低。三四線城市連核心區域投資都應該慎重。

整體來說,除了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核心區域,這些投資板塊,我是看衰房純自主區域的地產價格的,其他地方的高房價就是泡沫。大家如果覺得空空說的有道理,歡迎大家轉發哦~~也希望大家在評論區和空空討論:)


星空網絡


首先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江浙炒房團是去了重慶的,但是收效甚微;至於去沒有去西安,肯定也去了,但是成都和重慶作為西部地區的兩個龍頭城市,肯定是被炒房團重點鎖定的兩個城市。

然而為什麼成都這兩年房價被炒起來了,但重慶卻成了炒房團鎩羽而歸的地方呢:

1,重慶不像成都那樣,城市發展攤大餅,重慶由於是山城,又有長江嘉陵江等大江大河流經,所以很多區縣都是分散開的,這也註定了重慶的樓盤不會集中在某個片區,樓盤分佈比較均衡。

2,成都對四川周邊乃至外省的人有很強的吸引力,炒房團一來炒房,很多外地人害怕房價繼續上漲,於是跟風買進。兩年以來成都的房價就是這樣被炒起來的。但是重慶不一樣,重慶雖然作為長江上游中心城市,也會對周邊產生很強的虹吸效應,但感覺外省人來重慶定居的數量其實並沒有成都那麼多。

3,重慶的宏觀調控這一塊,一向做的比成都要好很多,成都的樓市控制感覺更多的是依賴於市場經濟自由發揮,調控有限。但重慶為了保障民生,尤其降低本地人生存壓力,對於房價這塊一直控制得比較好。

4,很多大城市經濟發展GDP其實都依靠樓市,重慶不一樣,是一座工業城市,最近又引進了很多高新技術產業,為了可持續發展一直都極力控制樓市,以免破壞重慶可持續潛力發展的模式,對於炒房行為自然嚴加控制。

在全國二線強城市樓市上漲的風潮中,重慶算是比較溫和的,不愧為良心城市,希望繼續保持。


嬌羞帝老師


對於炒房者來說,沒有不想去的地方。關鍵在兩條,一是有無利益可圖,一是由於空子可鑽。

對重慶來說,按照房價水平,是有利可圖的,炒房團也是蜂擁而上的,我身邊有些人,就曾公開號召去重慶炒房。一方面,多數人看到調控這麼嚴,沒有聽從炒房者的狂喊,所以,炒房者沒有能夠喊到多少人跟他們一起去炒房,他們因此也沒有達到組團的目的,而兩頭拿錢,只是自己去炒了一下;另一方面,重慶在市場監管方面,力度很大,控制力也很強,炒房者去了以後,房子是買了,但幾年下來,上漲幅度有限,沒有想象的那麼利益空間大,所以,炒房難言成功(就他們的預期來說,相差很大)。但是,說他們鎩羽而歸,也不完全,錢還是賺了一點的。

所以,對炒房團來說,重慶市有利可圖的,只是,重慶的監管和調控超出了其他地方很多,所以,炒房團沒有空子可鑽,目的沒有達到。相反,其他地方,在調控方面,明調暗不調的現象比較嚴重,也就給炒房團太多的空間了,從而出現了房價大幅上漲的現象。

炒房團能不能炒房,炒房後能不能獲利,關鍵還是要看地方對待炒房的態度。就像近日西安、杭州等地緊急出臺暫停企事業單位購買住房一樣,炒房者真的是無孔不入,必須時時警惕,刻刻不能放鬆。讓炒房者如過街老鼠,才有可能遏制好炒房,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


譚浩俊


在江浙人的眼裡,重慶、西安是市場,內陸重要城市而已,一般都看不上眼。重慶更是如此,歷來是人口勞工輸出的地方。興許成都、西安還不錯,畢竟二千多年一直是故都重鎮,在文化上值得尊重,但卻不是江浙一帶的人們可以宜居和資本流入的城市。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浙商在西南西北做生意,也會在當地置業,只不過是為了生意和生活,賺到錢還會迴流到江浙,這點資金算不上炒房,導致當地房地產大漲。一線城市的大資金也不會流到重慶西安,畢竟心理預期達不到那個檔次和效果。

也許等這些城市流出的人口賺到了錢,回鄉置業,但一般從眾心理都是如果有錢何不在賺到錢的沿海城市置業從此留下來呢,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醫療、氣候、生活空間呢?如果離開國家的均衡發展戰略,重慶、西安等西南西北地區發展都是個問題,人口不像東北那樣流失已是萬幸,更何遑炒房呢?


泊之


浙江人,福建人第一批大戶到重慶炒房是2001年,隨後一批又一批,直到2012年每次都大敗而歸。2012這兩個地方的人基本沒去重慶炒房,2016年結果全國的小散來重慶炒房。估計未來3,5年還是被割羊毛(相對於其他城市而言)。因為每批炒房客都以為自己最聰明,套的都是別人。然而重慶是一個讓炒房者來了離不開的城市。😃😃


飛魚romi


感謝邀請,以下的回答為個人經歷,不做數據支撐,大家看起開心就好

我們先來看一下重在和西安兩個城市,前幾年,這兩個城市的房價一直不高,很多外地來的人都覺的這兩個城市的人民很幸福,起碼在住房上面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2016年的時候,這兩個西部重頭城市房價都沒有破萬,大部分只是8000左右的價格,這相對於一些二線城市近兩萬的價格來說溫和太多了,當然,人民對於當時的執政人員也是非常感激的,那麼至於為什麼這兩個城市房價前期不高,各有特點和因素,這裡不多說

江淅一帶的商人投機是出了名的,怎麼可能放過這兩個所謂的價值窪地,2012年的時候就有很多的江淅投資客到這些地方來買房了,但那時候一般都是大資金,就是一買幾十套這種起步,當然也有一些散客來,所以前期他們已經有過一次佈局了在這些區域,最多的時候應該是2016年底,當時出現了大量的外地客戶,特別是重慶,整個重慶的房價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政府馬上出臺了針對外地客戶房產稅的政策,這樣外地客戶才有所減少,可見江淅這些投資客的眼光還是很超前的,但2017年後半年開始,這些客戶便很少了,也許是大部分已經完成了在這兩個城市的投資佈局,也許是當地限購等相關政策的影響,所以現目前來看,在這兩個城市買房的客戶大部分還是本地人為主

希望小編的這些經歷對題主的問題有所幫助


大頭看房


不知道提問者為什麼會覺得西安沒有浙江炒房團。

在16年以前,西安房價4000多,高的7000多,17年人才政策之前,西安房價已經在飆升了,人才政策之後,到現在,已經達到了13000左右的均價,高的有20000多了,這個房價難道不是炒房團炒起來的?

有人說是因為房少所以漲價,但是你去看看沒開盤的有多少?都是看著漲價使勁捂盤的,越捂價越高,房越少。


空想的鹹魚


西安房子已備江水淹死了!沒看到西安鬧房慌,17年2月大人攜同黨到目前西安房裡由4千多到現在的13000多,,你說這群東西沒來,還是來的不是東西!大人為防止無人接盤開啟人員搶購模式,日落戶8000人,短時間達成21萬人,更有18年4月開始了歷史先河,西安無房可賣了!看來不是沒人炒,其實是沒房賣了!沒房賣了了!


秦風古渡1


這些都是啥地方嗎???浙江人45歲,北京2套房,深圳5套房,廣東4套房,上海3套房!為啥要去西安,重慶???空氣不好,交通不好?在說一點,初中沒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