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人士为何没有到重庆、西安等地置业或炒房?

艾小城


所谓炒房,跟刚需不一样,他们买到手是为了尽快出手,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在买房时会有选择性。他们会看这个城市未来发展,可居住性,成长空间越大,利润就更丰富。所以,他们首先选择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城市,当这些城市利润空间小了,又会转战到第二梯队,比如杭州,南京,成都,海口,厦门等地。我们看到,这些城市都是最适宜居住,工作,旅游,生活的地方,未来发展空间也大,这个城市发展越好,房价涨幅自然大,涨幅越大,利润就大,风险自然也小。

现在房价说是炒房团抬高的,我个人不是很赞同,一个城市发展了,房价自然会上涨,如果房企不看好这个城市,他们也不敢高价拿地,他们高价拿地自然会高价卖出,当一个城市房价火热的时候,说明这个城市有他火热的原因,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举个简单的例子,乡镇的房子很便宜,为什么没有人去买呢?资本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哪里有利益资金就会去哪里,这是自然规律。

当重庆,西安快速发展的时候,房价自然也会上去。这个只是时间问题。

房价的涨幅,其实跟炒房没有任何关系,打个比方,你手上有了余钱,存银行会贬值,投资股市又会亏本,做实业大环境又不好,投资进去亏本出来,你当然不愿意去投资这些,风险大又辛苦,结果反而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选择一个既安全,又可以保值的投资理财产品,投资什么呢?好的项目,有利润的你进不去,因为缺少人力资源。百姓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房地产。

所以,当一个城市在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提升的时候,有远见的人最先感受到商机,他们最先行动,当你还在想着房价什么时候下跌时,他们已经出手,后知的人会跟上,这样就会推动这个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等一般人反应过来时,房价已经很高了,你本来可以首付一套,但你相信房价会跌,所以你等,结果等来的是房价不断上涨,等来的是你再也买不起房。

所以,当别人买了房,自己却无房可住,这时你首先就要找自己的原因了,为什么别人有,你没有,别人的父母可以帮他出首付,你的父母不能,別人没有钱借钱也买了房,为什么你没有?


让心冬眠2


房价为什么要跌了,让悲催的80后来告诉你

房价走势,大家都说看不明白,让我来告诉你,必跌无疑!!

为什么?我们不谈国家政策,不谈经济,我们来谈谈悲催的80后。 80后的出身就是一个悲剧。80后的父辈50后,是我们国家最大一个年龄群体,理所当然的,80后也成为最大的年龄群体,大到什么程度呢?国家开始重视和实施计划生育理论了,要知道,计划生育可不是79年才提出来的,是因为预计到生育高峰才开始实施的。79年计划生育开始的这波人,实际也要算这里提到的80后群体。 这意味着什么知道吗?这意味者这个80后买啥啥贵,卖啥啥贱。什么事儿都赶不上趟,一路吃70后的灰,这个70后尤其指71-74年左右的人。基本上现在大家的领导,马化腾等互联网巨头,就都是这个年代的人。

有个段子说的好,他们(70后)是有兄弟姐妹的,他们上学是免费的,他们的工作是分配的,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他们的房子是免费的,他们下海是热乎的,他们泡妞是有钱的,机会来了他们是有实力的。

看到这里,如果你是一个80后,一定很扎心吧?但是光扎心没有意义,我们要看到本质,解决问题!这些看似偶然的巧合,其实都是社会资源面对人口波动无法适应的表现。我们出生在80后,就如同我们出身在中国。如果说出生在中国是选择了人生的hard模式,那么中国的80后,就是地狱模式。 还是回到房价这个问题吧。现在80后最大的已经年近40,该买房的,基本都买了,接下来的年龄群体,数量大幅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政府开放二胎了,用工开始涨价了,哈哈,大家以为是国家思维变了,经济发展了?其实是人口波峰过去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接下来的90后群体数量大大减少,还按照以前的套路进行商品和社会资源供给,必然供大于求啊,最大的冤大头不买了,房子能不跌?就算80后有改善需求,但毕竟不是刚需,改善性的需求是价格弹性的,贵了就没人买。当然,这种价格下跌不涉及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


20180214追加

房地产是稀缺资源吗?全国人民需要住多大地方?

我给大家计算一下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房地产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所以将财产的增值保值寄托于此。 我也没法下结论,就是想算算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住下全国人民需要多大地方?

现在我国全国大约不到15亿人,我们就算15亿。居住标准呢,每人30平,一个家庭3人,就算3人100平,15/3x100=500,那就是需要500亿平,看着挺多吧?真吓人。 好,我们再来计算,一平方公里是多少平米呢?1000x1000=100万,居然有100万平?然后还不止呢,毕竟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十层的高楼啊,一般高层容积率为5,那就可以建500万平房子! 那么我们再来计算,满足全国人民居住需要多少平方公里土地呢?500亿/500万=1万。需要1万平方公里,听上去不少哦。一万平方公里有多大呢?边长为100公里的一个正方形,就是一万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对此还没有认识的话,我放一张沈阳的地图给大家看看。



蓝色半透明色块就是一万平方公里!原来一个沈阳市区加周边就解决了啊?咦?这个G91国道怎么回事?难道是沈阳的10环?沈阳已经准备好迎接全国人民来住了? 当然,并不是居住就能解决问题,城市人口还需要有医疗,学校,各种服务业配套,咱们多算点儿,两个沈阳够不够? 咱们全国有334个地级市,370个县级市,地方够不够大,土地稀不稀缺?

二、为什么现实反差这么大?

看上去感觉地方够用啊,为什么房价那么高呢?必有古怪啊:)抛开炒作的那部分高价,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稀缺的。

首先是收入,我们要生活不只是有房子就行了,还得有收入,有了钱才能买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房价增长和城市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进入了这个城市,就享受了这个城市的产业资源,所以必然是稀缺资源。大家可能对什么是产业资源不太了解。我简单地解释下,比如你找风投,你不去北京,你在各个二线城市找,你就是在浪费时间。又比如你搞电子产品,不去深圳你怎么搞?上下游配套都在深圳,在深圳可以上午去配件市场买零件,中午回家组装,下午拿到电子批发市场销售,晚上把故障设备返给零件厂。在别的城市你行吗?快递业这么发达的今天,兜这一圈你也得一个月。这就是行业资源。那么如果行业发展的好,这里的人收入都高,还都得住这个城市,房价自然推高。这个作用范围是城市级别的,只要在这个城市,就能够享受到这些资源的好处。

其次是教育和商业,学区,影响孩子前途,这个不用说了吧?商业,周边生活配套多不多,全不全,关系到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程度。这个大家容易理解。那么这个资源的辐射范围就不是城市级的了,是区域级的。这个就会影响到区域性的房价。

最后,有一些影响的因素,但是相对不那么决定性的,可以改变的,例如风景,地产商品牌,房子建筑质量等,这些在刚需面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真正稀缺的资源,不是房子和地,是产业、教育、商业资源。

三、该怎么办?

本来发现房地产不是稀缺资源,挺高兴,仔细一分析,是不是又要绝望了呢? 其实上述问题从政府出手,都是能解决的。但我们只是老百姓,我们只能研究现状下我们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分清自己的基本需求,是自住刚需?还是投资需求?

先来看自住刚需。自住刚需现在来看是利好的,因为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关于人口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非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价格必然越来越低。自主刚需主要考虑上述的核心资源,行业、教育、商业,其他方面不要太多要求,而且上述这几个方面也不可能要求都满足,都满足的价格也不会太低。在资金不充裕的时候,将目光聚焦在核心资源上,坚决拒绝其他伪需求的诱惑。这样可以在房地产出现利空时少吃点儿亏,利好时也可以跟着增值。

再看投资需求,凡是不具备足上述3个核心资源的,投资价值就不大,具体来说,2线及以下城市的非核心区域,都不建议投资。除非是有明确的发展预期。城市化和大城市的虹吸现象会让小城市价值越来越低。三四线城市连核心区域投资都应该慎重。

整体来说,除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核心区域,这些投资板块,我是看衰房纯自主区域的地产价格的,其他地方的高房价就是泡沫。大家如果觉得空空说的有道理,欢迎大家转发哦~~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和空空讨论:)


星空网络


首先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江浙炒房团是去了重庆的,但是收效甚微;至于去没有去西安,肯定也去了,但是成都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两个龙头城市,肯定是被炒房团重点锁定的两个城市。

然而为什么成都这两年房价被炒起来了,但重庆却成了炒房团铩羽而归的地方呢:

1,重庆不像成都那样,城市发展摊大饼,重庆由于是山城,又有长江嘉陵江等大江大河流经,所以很多区县都是分散开的,这也注定了重庆的楼盘不会集中在某个片区,楼盘分布比较均衡。

2,成都对四川周边乃至外省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炒房团一来炒房,很多外地人害怕房价继续上涨,于是跟风买进。两年以来成都的房价就是这样被炒起来的。但是重庆不一样,重庆虽然作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也会对周边产生很强的虹吸效应,但感觉外省人来重庆定居的数量其实并没有成都那么多。

3,重庆的宏观调控这一块,一向做的比成都要好很多,成都的楼市控制感觉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经济自由发挥,调控有限。但重庆为了保障民生,尤其降低本地人生存压力,对于房价这块一直控制得比较好。

4,很多大城市经济发展GDP其实都依靠楼市,重庆不一样,是一座工业城市,最近又引进了很多高新技术产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极力控制楼市,以免破坏重庆可持续潜力发展的模式,对于炒房行为自然严加控制。

在全国二线强城市楼市上涨的风潮中,重庆算是比较温和的,不愧为良心城市,希望继续保持。


娇羞帝老师


对于炒房者来说,没有不想去的地方。关键在两条,一是有无利益可图,一是由于空子可钻。

对重庆来说,按照房价水平,是有利可图的,炒房团也是蜂拥而上的,我身边有些人,就曾公开号召去重庆炒房。一方面,多数人看到调控这么严,没有听从炒房者的狂喊,所以,炒房者没有能够喊到多少人跟他们一起去炒房,他们因此也没有达到组团的目的,而两头拿钱,只是自己去炒了一下;另一方面,重庆在市场监管方面,力度很大,控制力也很强,炒房者去了以后,房子是买了,但几年下来,上涨幅度有限,没有想象的那么利益空间大,所以,炒房难言成功(就他们的预期来说,相差很大)。但是,说他们铩羽而归,也不完全,钱还是赚了一点的。

所以,对炒房团来说,重庆市有利可图的,只是,重庆的监管和调控超出了其他地方很多,所以,炒房团没有空子可钻,目的没有达到。相反,其他地方,在调控方面,明调暗不调的现象比较严重,也就给炒房团太多的空间了,从而出现了房价大幅上涨的现象。

炒房团能不能炒房,炒房后能不能获利,关键还是要看地方对待炒房的态度。就像近日西安、杭州等地紧急出台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一样,炒房者真的是无孔不入,必须时时警惕,刻刻不能放松。让炒房者如过街老鼠,才有可能遏制好炒房,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谭浩俊


在江浙人的眼里,重庆、西安是市场,内陆重要城市而已,一般都看不上眼。重庆更是如此,历来是人口劳工输出的地方。兴许成都、西安还不错,毕竟二千多年一直是故都重镇,在文化上值得尊重,但却不是江浙一带的人们可以宜居和资本流入的城市。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浙商在西南西北做生意,也会在当地置业,只不过是为了生意和生活,赚到钱还会回流到江浙,这点资金算不上炒房,导致当地房地产大涨。一线城市的大资金也不会流到重庆西安,毕竟心理预期达不到那个档次和效果。

也许等这些城市流出的人口赚到了钱,回乡置业,但一般从众心理都是如果有钱何不在赚到钱的沿海城市置业从此留下来呢,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医疗、气候、生活空间呢?如果离开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重庆、西安等西南西北地区发展都是个问题,人口不像东北那样流失已是万幸,更何遑炒房呢?


泊之


浙江人,福建人第一批大户到重庆炒房是2001年,随后一批又一批,直到2012年每次都大败而归。2012这两个地方的人基本没去重庆炒房,2016年结果全国的小散来重庆炒房。估计未来3,5年还是被割羊毛(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因为每批炒房客都以为自己最聪明,套的都是别人。然而重庆是一个让炒房者来了离不开的城市。😃😃


飞鱼romi


感谢邀请,以下的回答为个人经历,不做数据支撑,大家看起开心就好

我们先来看一下重在和西安两个城市,前几年,这两个城市的房价一直不高,很多外地来的人都觉的这两个城市的人民很幸福,起码在住房上面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2016年的时候,这两个西部重头城市房价都没有破万,大部分只是8000左右的价格,这相对于一些二线城市近两万的价格来说温和太多了,当然,人民对于当时的执政人员也是非常感激的,那么至于为什么这两个城市房价前期不高,各有特点和因素,这里不多说

江淅一带的商人投机是出了名的,怎么可能放过这两个所谓的价值洼地,2012年的时候就有很多的江淅投资客到这些地方来买房了,但那时候一般都是大资金,就是一买几十套这种起步,当然也有一些散客来,所以前期他们已经有过一次布局了在这些区域,最多的时候应该是2016年底,当时出现了大量的外地客户,特别是重庆,整个重庆的房价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政府马上出台了针对外地客户房产税的政策,这样外地客户才有所减少,可见江淅这些投资客的眼光还是很超前的,但2017年后半年开始,这些客户便很少了,也许是大部分已经完成了在这两个城市的投资布局,也许是当地限购等相关政策的影响,所以现目前来看,在这两个城市买房的客户大部分还是本地人为主

希望小编的这些经历对题主的问题有所帮助


大头看房


不知道提问者为什么会觉得西安没有浙江炒房团。

在16年以前,西安房价4000多,高的7000多,17年人才政策之前,西安房价已经在飙升了,人才政策之后,到现在,已经达到了13000左右的均价,高的有20000多了,这个房价难道不是炒房团炒起来的?

有人说是因为房少所以涨价,但是你去看看没开盘的有多少?都是看着涨价使劲捂盘的,越捂价越高,房越少。


空想的咸鱼


西安房子已备江水淹死了!没看到西安闹房慌,17年2月大人携同党到目前西安房里由4千多到现在的13000多,,你说这群东西没来,还是来的不是东西!大人为防止无人接盘开启人员抢购模式,日落户8000人,短时间达成21万人,更有18年4月开始了历史先河,西安无房可卖了!看来不是没人炒,其实是没房卖了!没房卖了了!


秦风古渡1


这些都是啥地方吗???浙江人45岁,北京2套房,深圳5套房,广东4套房,上海3套房!为啥要去西安,重庆???空气不好,交通不好?在说一点,初中没毕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