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幾乎全軍覆沒,卻震動全球,還寫進歷史書!

武昌起義之前,孫中山已經領導過八次武裝起義。這八次起 義,都是在廣東組織的,而最著名的一次1便是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的辛亥“三二九”起義。

1910年,由於前幾次起義的失敗,部分革命者產生了悲觀情緒。11月,孫中山在馬來亞召開了檳榔嶼會議,參加者有黃興、趙 聲、胡漢民等。會上,孫中山分析了形勢,認為革命風潮已盛,起 義時機已成熟。於是,大家決定1911年春在廣州集合各省革命之 精華,發動大規模起義,先佔廣州,再由黃興統率一軍進軍湖南湖 北,由趙聲帶領另一軍出江西攻南京,兩軍會師長江,然後北上直 搗北京,推翻清朝。

這場戰爭幾乎全軍覆沒,卻震動全球,還寫進歷史書!

起義日期原定在1911年4月13日。不料4月8日發生了革命黨人 溫生才刺殺清廣州將軍孚琦的事件,反革命加強了戒備,到處搜捕 革命黨人。這樣,原定的起義計劃受到了影響。起義日期幾次改變,最後由黃興確定在4月27日,亦即農曆的三月廿九曰發動。由 於敵人戒備森嚴,革命黨人聯絡困難,加以部分槍械未到,致使原 定的四路進攻計劃無法落實,最後只有黃興統率的一軍孤軍作戰。

這場戰爭幾乎全軍覆沒,卻震動全球,還寫進歷史書!

3月29曰下午5時一聲槍響,黃興帶領著“先鋒”(即敢死 隊)130多人,臂纏白布,從越華路小東營5號總指揮部衝出,直 搗總督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逃跑,革命黨人遂火燒總督府。 起義軍退出衙門時,遇到大批清軍伏撃,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終於 寡不敵眾,絕大多數革命黨人壯烈犧牲。事後,革命黨人的遺體被 陳屍在諮議局前的曠地上,慘不忍睹。同盟會員潘達微先生冒著生 命危險,收集了死難烈士遺骸七十二具,叢葬於現在的黃花崗,這便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來歷。

這場戰爭幾乎全軍覆沒,卻震動全球,還寫進歷史書!

“三二九”起義中革命黨人的英勇犧牲精神震撼了中國,敲響了清朝的喪鐘,黃花崗起義成為武昌起義的前奏。正如孫中山所說:“是役也 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果然,幾個月 後,武昌起義爆發,全國各地奮起響應,終於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