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勝利的巔峯,「聯合國軍」被打得狼狽而逃,潰不成軍

抗美援朝勝利的巔峰,“聯合國軍”被打得狼狽而逃,潰不成軍

(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

第二次戰役真正把“聯合國軍”給打疼了,僅美軍損失了兩萬多人。志願軍乘勝收復包括平壤在內的三八線以北廣大地區,“聯合國軍”被迫退到三八線以南進行防禦。朝鮮戰局由此得到根本性扭轉,其戰果大大超出了中朝兩國政府的預計。

志願軍出國前,毛澤東曾經設想在平壤至元山的公路以北構築陣地堅守,半年以後再談攻擊問題。未曾想,志願軍剛剛出國兩個多月,部隊就打到了三八線。他在政協會議上高興地說:“這次戰爭,我們本來存在三個問題:能不能打,能不能守,有沒有東西吃。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兩三個月就解決了。”

第二次戰役的勝利更出乎美國朝野的意料。美聯社、合眾社痛心疾首,稱這是美軍歷史上“最丟臉的失敗”、“最黑暗的年月”。麥克阿瑟名譽掃地,被國會戴上了“最壞的笨蛋”、“蠢豬式的司令官”等令他極為難堪的帽子。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彭德懷根據志願軍面臨的實際情況和困難,本來想多休整一段時間,但毛澤東出於對國際形勢的考慮,要求提前作戰,而且還要突破三八線。

接到中央的指示,本來已不抽菸的彭德懷又抽起煙來。他業餘生活沒有什麼特別的嗜好,唯一的愛好就是飯後下盤象棋,結果這個愛好也取消了。幕僚們知道他在考慮作戰方案,都儘可能不去幹擾他。

到第四天,彭德懷突然把飯碗一放,主動提出要“殺”一盤。大家都很高興,紛紛圍上來觀戰。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是個急性子,看彭德懷下棋時不慌不忙,便催他下快一點。

抗美援朝勝利的巔峰,“聯合國軍”被打得狼狽而逃,潰不成軍

(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笑道:“這叫穩進方針。”說完把棋盤一掀,談起了對新的戰役的統盤籌劃,原來他考慮的就是“穩進方針”,即專打韓軍,縮小目標,能吃就吃,適時收兵。

1950年12月31日,除夕之夜,彭德懷發起第三次戰役。此次戰役也被稱為新年攻勢,之所以要選在元旦到來之際發動戰役,就是因為知道西方國家對陽曆年比較重視,有過新年元旦的慣例,此時攻擊可以保證戰役的突然性,打它一個冷不防。

敵軍完全沒有想到志願軍會在除夕之夜展開新的進攻。一夜之間,志願軍便得以強渡臨津江,突破了這一麥克阿瑟要求必須固守的“三八防線”,“聯合國軍”狼狽而逃,潰不成軍。

雖然彭德懷在這次戰役中預先設定了專打韓軍的策略,卻也把美軍給嚇得不輕。根據一本韓國戰史的記載,當時美軍士兵扔掉了重炮、機關槍等幾乎所有嫌重的武器,連肯攜帶步槍的人都寥寥無幾。士兵們爭先恐後地爬上卡車南逃,車上擠得甚至都不能再容納下一個小孩。

從第一次戰役時就開始出現的“撤退症”已演變成為“後退狂”。 朝戰戰史中這樣寫道:心驚膽戰的美軍士兵心裡都只剩下了一個念頭,把那可怕的敵人甩掉幾英里,拼命跑呀!

1951年1月5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共同進佔漢城,抗美援朝達到了勝利的巔峰。金日成發佈命令,在平壤與漢城兩地以二百四十門大炮鳴放二十四響,以示慶祝。

抗美援朝勝利的巔峰,“聯合國軍”被打得狼狽而逃,潰不成軍

(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

抗美援朝的三次戰役,三戰三捷,步步推進,標誌著彭德懷在軍事造詣上已完全進入了一個頂尖戰將的成熟階段。他在決策時頭腦超常冷靜,既不猶豫動搖,同時又能三思九慮,慎重決斷,從而能夠做到不動則已,一擊必中。

在開國元帥名錄上,毛澤東親點彭德懷居於第二位,排名僅次於朱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