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sterdam 與它合照的成千上萬,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今天的主角很特別,它就是來到阿姆斯特丹必須要打卡的城市地標

I amsterdam

不像巴黎埃菲爾鐵塔或者紐約勝利女神像那般歷史悠久,作為阿姆斯特丹城市地標的 I amsterdam 雕塑很年輕,誕生於2004年的它到了今年也剛滿14週歲。在世界一眾城市地標裡算是初出茅廬的小輩。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儘管年輕,可是它的魅力值卻一直穩居歐洲眾多地標的前列在各個社交媒體上,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這裡,拍下一張擁有回憶的照片,來記住自己在阿姆的足跡。在 Instagram上,網友們更是為 I amsterdam 雕塑建立了兩個熱門標籤 #iamsterdamsign以及 #iamsterdamletters,標籤有無數張有趣的打卡照,可以看出大家對它傾注的滿滿熱情。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先上一組好玩的數據來了解下這座雕塑:

1. I amsterdam 雕塑高2米,總長度為24米。每個字母平均重約250公斤(551磅)。

2. 2010年2月的一個夜晚,雕塑的兩個字母“A”和“M”離奇失蹤,第二天被人發現雕塑只剩下了 I sterdam。

3. 2017年,超過1200萬來自荷蘭和海外其他國家的的遊客來這裡打過卡、拍過照。

4. 雕塑建成前的兩年,一位叫 Vanessa van Dam 的設計師將" Iamsterdammer" 作為標語印成明信片出售,在建成了雕塑之後,政府將這位設計師的版權買了下來,併入了 I amsterdam 城市品牌的一部分。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這座人見人愛的雕塑之所以能擁有今天的人氣和魅力,還要從它背後的故事說起。

十多年前,剛進入千禧年的歐洲各國陷入了一場漫長的經濟危機之中,荷蘭也不列外。各行各業不景氣就算了,就連能夠拉動經濟、帶動消費的旅遊業也停滯不前,來阿姆斯特丹遊玩的人也越來越少。這可把政府給急壞了。為了改變這個狀況,城市規劃局和旅遊局不得不盡快想出一個解救旅遊產業於水火中的對策。

阿姆斯特丹不缺歷史建築和文化底蘊、也不缺人文藝術和博物館,但就是缺一個能將它們串起來、能代表這座城市特色、能響亮地叫出口的“口號”。

這個時候,反觀旅遊業一直興旺發達的城市,比如紐約。他們在1977年為了強化旅遊業而推出了“I ❤ NY”的城市 logo,還註冊成了商標。旅遊景點和紀念品商店裡都充斥著這個帶著心形標誌的 logo,讓它成為了城市的一張名片。每一個來到紐約的人,幾乎都會買一個 logo 紀念品帶回家鄉,無形之中,一個小小的 logo 就能將紐約的城市形象傳播到世界的另一端,讓更多人喜歡上它的風趣幽默和激情活力。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倫敦也有同樣的例子。倫敦地鐵裡帶有濃濃英式腔調的“Mind The Gap”如今也成為了這座英倫之都的魅力標籤,紀念品冰箱貼和馬克杯上都印有它的身影。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也許是有這些珠玉在前,阿姆斯特丹負責這項城市推廣任務的營銷人員也誕生出了創造城市 logo 或者 slogan 的想法。可是究竟選取哪些詞來組成slogan呢?

一個城市的 slogan 不該是冷冰冰的物理存在,而應該注入血液和靈魂、有溫度的意識感知和共鳴。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國際化的城市,世界各地的人彙集在這裡工作、學習、生活,他們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財富和組成部分。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他們熱愛這座城市,並

為它感到驕傲,賦予了阿姆“有趣的靈魂”。 那麼何不將這份情感融入到 slogan 之中呢?

就這樣,城市推广部的工作人員慢慢提煉出了城市 slogan:

The people of Amsterdam are Amsterdam

We are Amsterdam

I amsterdam

I amsterdam 巧妙地將 Amsterdam 中的 am 與英語第一人稱中的 I am 融為一體。既代表著“我是阿姆斯特丹”,也意味著“我是阿姆斯特丹人”一語雙關,直戳人心。讓生活在這裡的人發自內心的為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自豪。這大概也是城市送給居民最好的禮物吧。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確定了城市 slogan 之後,政府將 I amsterdam 註冊成了商標,推出了同名城市旅遊諮詢網站、紀念品和城市旅行卡,進一步的統一、擴張、推廣了城市品牌。接下來,就等待他們放最後的大招了:建立 slogan 地標!

既然是地標,沒有什麼比位置更重要的了!阿姆是藝術之都,遊客來這裡一定會去的地方那肯定是荷蘭國立博物館和梵高博物館沒跑了。所以最終地標的位置就被確定在了眾多博物館林立的 Museumplein

。這裡不僅人氣旺,廣場四周的環境和佈局也漂亮大氣,再適合不過。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紅色標誌就是雕塑所在位置啦!)

事實也證明,I amsterdam 地標的選址是無比正確的選擇,每天來到這裡拍照的遊客和本地人數不勝數。遊客可以爬上巨大的字母,或者鑽進字母縫隙拍照,在這個很酷、很潮的雕塑上開啟各種花式的創意拍照法,雕塑的親和性無疑又為它增添了不少好感。社交網絡和通訊發達的今天,人們發到網絡上的圖片在很短時間內就能被更多人看到,阿姆的城市名片也很快地傳遞到世界各地,讓大家看到荷蘭有趣的另一面。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城市推广部之後乘勝追擊,不定期會推出變色版的雕塑給大家帶來驚喜。

比如“絢麗如我彩虹色”: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驚為天人原諒色”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在 I amsterdam 雕塑火了之後,不少國家的城市都紛紛複製了這個方法,在自己城市也增加了類似的雕塑來招攬遊客、刷好感。比如法國尼斯的蔚藍海岸雕塑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可以說 I amsterdam 雕塑的建立,成就了荷蘭旅遊業在千禧年經濟低迷之後的復興。讓原本陷入旅遊業低谷的荷蘭又再次散發出朝氣和活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走心的 slogan 文案,“I amsterdam”。就是這一句簡單的話,將所有阿姆斯特丹人的熱情凝聚在一起,賦予了雕塑一個“有溫度”的生命。話說,你在這裡打卡了嗎?

· 往期回顧 ·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I amsterdam 与它合照的成千上万,懂它故事的百里挑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