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道上築起「綠色長城」——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紀實之一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盛夏時節,行走於龍都大地,從城市到鄉村,從廣場到庭院,從房前屋後到田間地頭,處處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滿眼的綠色,讓人無法想象過去這裡黃沙遍野、塵土飛揚的景象。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濮陽,一個與黃河結緣的城市,東南有黃河蜿蜒流過,西有黃河故道縱貫南北,境內有各類風沙化土地126萬畝。過去,由於森林植被稀少、土地沙化嚴重,“風起沙揚、渾無一片”“乾旱低產、靠天吃飯”“走路不睜眼、吃飯不端碗”成為我市廣大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種出綠色來、改變‘窮沙窩’”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吶喊。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圖為黃河故道舊貌

群眾有所呼,政府有所應。近年來,尤其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我市按照黃河生態涵養帶、金堤河生態涵養帶、黃河故道防護林帶和都市林業生態圈“三帶一圈”的空間佈局,在黃河故道上強力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大力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積極培育壯大林業產業,在黃河故道上築起了一道道集生態、產業、旅遊於一體的“綠色長城”。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圖為黃河故道防護林

防沙治沙 黃河故道滿眼綠

7月14日,走進位於市城區黃河西路的濮上生態園區,只見草綠樹茂、候鳥群集、河湖相連。置身其中,不由得讓人心曠神怡。可誰又會想到,建園前,這裡正是黃河故道風沙區。每到冬春季節,風起沙揚、遮天蔽日,黃沙肆虐、逶迤成丘,所到之處農田被毀、莊稼被埋,群眾苦不堪言。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一場大戰黃沙的綠化戰役打響了。短短几年內,濮上生態園區雛形漸具、功能日顯,園區內茂密蔥鬱的植被終於鎖住了漫漫黃沙。

如今,濮上生態園區栽植各類喬灌花木500萬株,植物上千種,動物近百種,水域1000畝,融多種旅遊功能於一體,成為鑲嵌在龍都大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

濮上生態園區的建設,只是我市推進黃河故道防沙治沙、加強生態防護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濮上生態園區也只是我市黃河故道“綠色長城”上的一顆“綠色明珠”。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圖為濮上生態園區現狀

清豐縣是黃河故道風沙危害重災區。近年來,該縣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建設濮陽北部生態屏障為己任,強力推進防沙治沙和生態防護林建設,相繼建設了1.24萬餘畝的清豐陽子國家生態公園(試點)、2000畝的中華孝文化森林公園、9000畝的引黃入冀補澱工程及萬畝萬相紅梨基地等一大批生態防護和林產工程。

同時,該縣還以“四好公路、清溪清豐”行動為抓手,突出功能化建設,大力推進森林進城、森林圍城、林水相依、生態屏障、農田林網、廊道綠化等十大生態工程,逐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的多功能、複合型防護林體系,構築起獨具平原特色的生態景觀。

據統計,自2014年至今,該縣累計植樹造林15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年均造林綠化面積佔縣域面積的2%以上,鎖住了97%的風沙化土地,極大地提升了沙區生態環境質量。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圖為清豐生態防護林現狀

同樣,在南樂縣,該縣緊緊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南樂的目標,著力做好“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大力推進綠化水系工程建設。

一時間,佔地約7000畝的南樂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批覆為國家溼地公園建設試點,樂西湖被水利部批准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該縣森林繞城、綠廊穿城、遊園綴城的城市綠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圖為南樂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

如今,伴隨著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鏗鏘步履,黃河故道已一改往日面貌。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生態公園、國家級溼地公園、省級森林公園、萬畝經濟林基地、城市生態廊道等以組團重疊、矩陣排列、首尾相連的形式,在黃河故道上構築起一道道“綠色長城”,扮靚了廣袤的龍都大地。

生態惠民 “窮沙窩”變“聚寶盆”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僅讓更多的群眾走進森林、享受綠色,還能為群眾增添財氣、帶去福氣。

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過程中,我市既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功能,又注重發揮其產業功能,努力實現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在以林業產業大發展助推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成績。

在我市,隨著黃河故道森林生態體系的逐漸完善,清豐縣陽邵綠海圓夢農業觀光園、清豐縣大屯萬相紅梨現代農業示範園、南樂縣張果屯鎮草莓採摘園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昔日荒涼的黃河故道,不僅蝶變為集鮮果採摘、畜禽養殖、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園區,還發展成為我市6條主要旅遊帶之一。據統計,2017年全市森林旅遊逾9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5億元。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圖為開發區皇甫經濟林基地

同時,公園綠地、經濟林基地的建設,不僅帶動了周邊土地升值,土地出租、流轉讓周邊群眾有了更實惠、更穩定的收入,還將更多的群眾從土地解放出來,他們就近打工、做生意,走上了發家致富路。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圖為林下養殖

此外,我市還充分依託林木資源,積極推進特色林業產業發展,通過資源整合、兼併重組,促進產業規模化、集團化、集約化經營,形成了清豐縣傢俱產業園、範縣浙豫木業城等一批產業化龍頭和產業化集群,培育出濮陽龍豐紙業有限公司、濮陽縣森大木業、範縣光明密度板廠等年產值超億元的省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餘個,形成了具有濮陽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群和產業帶。

“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指引下,我市大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黃河故道綠了起來,龍都大地美了起來,廣大群眾富了起來。”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我市將在黃河故道防護林帶上持續實施優質用材林、速生豐產林、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林下經濟、林產品加工和森林旅遊等七大提升工程,努力形成“林上採、林間種、林下養、林中游、林邊加工、林外銷售”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產業興林、產業富民,讓黃河故道因林而美,讓群眾因林而富。

(記者 李振濤 通訊員 吳紅臣)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