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盛夏时节,行走于龙都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广场到庭院,从房前屋后到田间地头,处处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满眼的绿色,让人无法想象过去这里黄沙遍野、尘土飞扬的景象。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濮阳,一个与黄河结缘的城市,东南有黄河蜿蜒流过,西有黄河故道纵贯南北,境内有各类风沙化土地126万亩。过去,由于森林植被稀少、土地沙化严重,“风起沙扬、浑无一片”“干旱低产、靠天吃饭”“走路不睁眼、吃饭不端碗”成为我市广大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种出绿色来、改变‘穷沙窝’”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图为黄河故道旧貌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近年来,尤其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市按照黄河生态涵养带、金堤河生态涵养带、黄河故道防护林带和都市林业生态圈“三带一圈”的空间布局,在黄河故道上强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大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在黄河故道上筑起了一道道集生态、产业、旅游于一体的“绿色长城”。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图为黄河故道防护林

防沙治沙 黄河故道满眼绿

7月14日,走进位于市城区黄河西路的濮上生态园区,只见草绿树茂、候鸟群集、河湖相连。置身其中,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可谁又会想到,建园前,这里正是黄河故道风沙区。每到冬春季节,风起沙扬、遮天蔽日,黄沙肆虐、逶迤成丘,所到之处农田被毁、庄稼被埋,群众苦不堪言。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一场大战黄沙的绿化战役打响了。短短几年内,濮上生态园区雏形渐具、功能日显,园区内茂密葱郁的植被终于锁住了漫漫黄沙。

如今,濮上生态园区栽植各类乔灌花木500万株,植物上千种,动物近百种,水域1000亩,融多种旅游功能于一体,成为镶嵌在龙都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濮上生态园区的建设,只是我市推进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加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濮上生态园区也只是我市黄河故道“绿色长城”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图为濮上生态园区现状

清丰县是黄河故道风沙危害重灾区。近年来,该县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濮阳北部生态屏障为己任,强力推进防沙治沙和生态防护林建设,相继建设了1.24万余亩的清丰阳子国家生态公园(试点)、2000亩的中华孝文化森林公园、9000亩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及万亩万相红梨基地等一大批生态防护和林产工程。

同时,该县还以“四好公路、清溪清丰”行动为抓手,突出功能化建设,大力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林水相依、生态屏障、农田林网、廊道绿化等十大生态工程,逐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多功能、复合型防护林体系,构筑起独具平原特色的生态景观。

据统计,自2014年至今,该县累计植树造林1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年均造林绿化面积占县域面积的2%以上,锁住了97%的风沙化土地,极大地提升了沙区生态环境质量。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图为清丰生态防护林现状

同样,在南乐县,该县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南乐的目标,着力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大力推进绿化水系工程建设。

一时间,占地约7000亩的南乐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乐西湖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该县森林绕城、绿廊穿城、游园缀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图为南乐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

如今,伴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铿锵步履,黄河故道已一改往日面貌。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生态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万亩经济林基地、城市生态廊道等以组团重叠、矩阵排列、首尾相连的形式,在黄河故道上构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扮靓了广袤的龙都大地。

生态惠民 “穷沙窝”变“聚宝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仅让更多的群众走进森林、享受绿色,还能为群众增添财气、带去福气。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我市既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又注重发挥其产业功能,努力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以林业产业大发展助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我市,随着黄河故道森林生态体系的逐渐完善,清丰县阳邵绿海圆梦农业观光园、清丰县大屯万相红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南乐县张果屯镇草莓采摘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昔日荒凉的黄河故道,不仅蝶变为集鲜果采摘、畜禽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区,还发展成为我市6条主要旅游带之一。据统计,2017年全市森林旅游逾9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亿元。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图为开发区皇甫经济林基地

同时,公园绿地、经济林基地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周边土地升值,土地出租、流转让周边群众有了更实惠、更稳定的收入,还将更多的群众从土地解放出来,他们就近打工、做生意,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图为林下养殖

此外,我市还充分依托林木资源,积极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了清丰县家具产业园、范县浙豫木业城等一批产业化龙头和产业化集群,培育出濮阳龙丰纸业有限公司、濮阳县森大木业、范县光明密度板厂等年产值超亿元的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余个,形成了具有濮阳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引下,我市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黄河故道绿了起来,龙都大地美了起来,广大群众富了起来。”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在黄河故道防护林带上持续实施优质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等七大提升工程,努力形成“林上采、林间种、林下养、林中游、林边加工、林外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兴林、产业富民,让黄河故道因林而美,让群众因林而富。

(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吴红臣)

黄河故道上筑起“绿色长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