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扶老人被訛,是誰讓「扶不扶」成爲社會公德「試紙」?

近日,浙江台州餓了麼小哥杜林聰路遇老人摔倒,好心扶起卻被冤枉的事,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引發強烈關注。

外賣小哥扶老人被訛,是誰讓“扶不扶”成為社會公德“試紙”?

據瞭解,6月26日,浙江台州餓了麼小哥杜林聰路遇老人摔倒,自己好心將摔倒的老人扶起,但老人誤以為是被他所撞,要他給個說法。小哥報警後,現場目擊的人很多,旁邊的路人主動幫小哥證明是一場誤會,老人聽完後表示自己確實也是不知道,也挺愧疚的,休息了會兒看沒有大礙,自己離開了現場。

​28日下午17點左右,餓了麼官方微博對此事回應稱:“謝謝路人為餓了麼外賣小哥證明,也希望我們的小哥不會因此而不敢幫扶老人。”

外賣小哥扶老人被訛,是誰讓“扶不扶”成為社會公德“試紙”?

關於“扶不扶”的話題,隔三差五地會熱一回,幾乎成了檢驗公眾道德指數的“試紙”。網上很多人評論說這是一個“扶不起”的時代,甚至某相親節目中女方會拋出扶老人的問題來判斷男方經濟實力,在普羅價值觀上我們默許了冷漠和誣陷。

​回到這次外賣小哥扶老人的新聞事件,一眾網友的聲音也出現了一邊倒的景象:

外賣小哥扶老人被訛,是誰讓“扶不扶”成為社會公德“試紙”?

網友們多數都選擇了不相信老人,還有的感慨說幸好有目擊者,還有的提議應該把故意碰瓷列入刑法,不過也有些網友表示相信老人不是故意的,一位網友說:希望也不要簡單地看成壞人變老了,我外婆有老年痴呆症,但初期看起來思路清楚沒什麼問題,只會性情改變總無中生有的懷疑周圍的人害她,我家人一開始不知道她得病受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委屈,但她只是開始老年痴呆記憶錯亂了,會把自己幻想出來的事情當真的,過了兩年就開始記憶減退像我們瞭解的老年痴呆了。

​筆者認為,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鼓勵人們做好事、行善舉,要堅守某種“不變”,那就是懷著一顆純淨的心靈去幫助他人,從中得到快樂。但也應該看到,社會環境變了,思想多元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廓清一些觀念,健全法律和制度,呵護愛心,保護善舉。

​遇到老人摔倒,你會選擇扶還是不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