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汙水爲清水 變河道爲景觀 變渠湖爲公園

曾經南關飲馬河、東環路蘆葦池、東泉乾渠、黃水溝等河道渠系的黑臭場景讓人不忍直視,嚴重影響了周邊群眾的正常生活。經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如今,這些河道渠系已搖身一變,“死水”變“活水”、“臭水”換“清流”。“現在每天下午沿東環路棧道走一圈,細水清流,蘆葦搖曳,空氣清新,感覺很舒服。”久居甘州區金安苑小區的陳女士說。

依託山水林田湖草項目,我市大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甘州區東環路蘆葦池、黃水溝、東泉渠等河道渠系沿線生活汙水直排問題全面解決,基本做到汙水應收盡收,全部進入管網。同時,對河道渠系進行清淤疏浚和河岸襯砌硬化修復,有效改善了水動力條件,修復河道渠系生態系統。通過實施各河道渠系截汙納管和清水補給工程,東環路蘆葦池河道、黃水溝、東泉渠和阿薛渠水體水質情況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東環路蘆葦池黑臭水體河道整治項目已完成,從東環路蘆葦池河道擬建溢流堰處起,向北沿東環路蘆葦池河道經育英學校、崑崙大道至天然氣門站,敷設3.2公里的DN1200mm鋼筋混凝土汙水管道;從北三環與崑崙大道交匯十字,沿崑崙大道西側向北至汙水處理廠,敷設2.767公里DN1500mm鋼筋混凝土汙水管道。北段已建成通水,共計敷設汙水管道2.68公里,南段一標段已建成通水,敷設汙水管道1.3公里、清水管道310米,與東泉渠連通並通水;南段二標段已建成通水,敷設汙水管道2.67公里。累計完成投資5185萬元。

東泉乾渠黑臭水體治理項目計劃建設東泉乾渠、張火公路周邊汙水收集項目,敷設汙水管網10.5公里,主要收集東泉乾渠沿岸居民小區排放的生活汙水,集中排放至城市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實現清汙分流;改造張火公路沿途企事業單位汙水管道15.6公里,配套檢查井,組織實施河道清淤工程,治理長度9.22公里,清淤疏浚渠道2.1公里,現澆砼襯砌渠道4.82公里,透水襯砌渠道1.48公里,安裝雙臂波紋管0.82公里,改建各類建築物12座。至目前,已完成主管11.35公里,支管8.2公里,汙水一體化提升泵站1座;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現澆渠道2750米,格賓籠護岸1950米,U型渠預製安裝1500米,各類渠系建築物23座。累計完成投資2450萬元。

黃水溝黑臭水體治理項目計劃建設黃水溝、張火公路周邊汙水收集項目,敷設汙水管網20.95公里,組織實施河道清淤工程,整治黃水溝6.63公里,透水襯砌渠道0.26公里,襯砌護坡5.19公里,修建圍欄28.95公里;張掖火車站職工家屬區排汙管網3.2公里,配套檢查井120座。至目前,已完成主管7.6公里,支管13.1公里,汙水一體化提升泵站2座;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河道清淤4.8公里,溝道格賓籠襯砌8.1公里,修建車橋4座,防護欄28.2公里,漿砌石渠道560米,鋼帶波紋管480米。累計完成投資2550萬元。

飲馬河河道黑臭水體治理清水補給工程已全部完工,開挖埋設鋼帶增強型聚乙烯螺旋波紋管6.48公里,修建各類建築物53座,其中水閘5座、進水池2座、檢查井20座、車橋18座、人行橋1座、穿路涵洞6座、閘室管理房1座。累計完成投資1648.38萬元。

老城區飲馬河道和東環路蘆葦池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完成東環路蘆葦池排汙主管道敷設690米,澆築檢查井14座,對沿線7個排汙口進行截流,蘆葦池新建木棧道2473平方米,安裝欄杆1190米,砌築擋土牆3447立方米,鋪設滲水磚5263平方米,管道美化737米,鋪設人工草皮2330平方米,修復水系2萬平方米,清淤1.8萬立方米,新建攔水壩227米。老城區八大明渠排汙口截流工程完成截汙管道敷設1776米,截流排汙口35個。老舊管道擴容改建11615米,砌築井室271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