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不懂反壟斷調查,你也敢闖國際市場?

隨著全球性反壟斷調查案件的日益增多,各司法轄區執法機構間的合作逐漸加強,中國企業可能面臨更多法域的嚴格調查。在日前舉辦的美國對華維生素C反壟斷訴訟案專家研討會上,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鄧志松指出,中國企業想在國際貿易中站穩腳跟,經營行為必須符合反壟斷法的規定。

我國企業對於國際上反壟斷審查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比如認為反壟斷審查不會帶來嚴重後果。事實上,違反併購交易的反壟斷審查法規,可能面臨鉅額罰款,甚至交易終止、個人監禁等嚴重後果。

提醒|不懂反壟斷調查,你也敢闖國際市場?

4月10日,歐盟對福克斯傳媒集團(FNG)倫敦辦公室進行突擊檢查,調查其涉嫌對體育賽事轉播的壟斷行為

據鄧志松介紹,違反美國反壟斷法規定,將對企業罰款100萬美元或對相關管理人員判處最高長達10年的監禁,且近年來呈現出加強對個人層面(企業員工、董事和僱員)執法的趨勢。在歐洲,歐盟委員會僅有權對經營者進行罰款,無權對經營者作出罰款或刑事制裁。但已有19個歐盟成員國對個人違反競爭法的責任作出規定,14個成員國已構建了刑事處罰體系和行政罰款體系。

還有部分企業認為,只有巨型交易才需要關注反壟斷審查,小額交易並不會受到太多的關注。鄧志松表示,不僅僅是巨型併購交易,交易數額不大但對競爭可能會帶來妨害的交易也受到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重視。

2014年,在全國電影媒體(National CineMedia)和屏幕視覺(Screenvision)的合併交易中,雖然交易金額僅為3.75億美元,但美國司法部仍提起訴訟要求阻止該交易。根據美國司法部數據,這兩家公司在美國通過長期獨家合同,已經鎖定超過80%電影院的“開場廣告”,這會剝奪電影院和其他廣告商發佈廣告的機會,同時帶來可能提高電影票價的風險。在美國司法部的訴訟下,最終雙方不得不放棄了交易。

在鄧志松看來,中國企業面臨的反壟斷風險表現在兩個層面:

  • 申報層面。

全球化經營會使中企的併購交易觸發多個轄區的反壟斷監管。當目標企業處於全球多個法域經營下時,如何籌劃、安排、協調各司法轄區的反壟斷監管審查,就成為必須考慮的重要事項,需要中企認真規劃反壟斷申報所涉及的材料收集、與監管機構的溝通及按照交易時間表作出安排等事項。

  • 監管機構審批層面。

伴隨著中國企業在同一行業的多次併購,反壟斷監管機構會要求中國企業採取資產剝離方案,甚至制止交易。對於各國反壟斷監管機構的態度,中國企業在併購交易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成為反壟斷調查對象,中企如何應對?

鄧志松強調,企業要先明確被調查的主體、客體和處所,再分時段進行準備。被調查的主體包括涉嫌壟斷行為的經營者、行業內的競爭者、交易相對人、行業協會等,被調查處所包括辦公場所、重要工廠或生產設施等,被調查的客體包括紙質文件、電子文件(電腦、手機、PDA等)、相關人員、銀行賬戶等。

在相關機構開展調查前,企業要建立應急小組,做好突襲搜查應對指南。接受調查時,調查機構一般遵循初步接觸、初始會談、人員問詢、銀行賬戶查詢的步驟,企業要做好配合工作。調查結束後,企業要完成文檔編錄、彙報與溝通、配合後續調查等事項。

“接受調查時,企業要保持尊重、配合而非對抗的態度,與執法機構進行有效溝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公司高管可以與執法機構會面,通過為調查提供便利的方式,申請寬大處理。如果情況較為複雜,建議聘請律師作為溝通橋樑,引導案件正向發展。”鄧志松說。

此外,中企須建立有效的反壟斷合規體系,監測公司的潛在壟斷行為,防範法律制裁的風險。鄧志松表示,反壟斷合規體系建設包括來自企業高層的承諾、風險識別與評估(橫向壟斷風險與縱向壟斷風險)、適當的合規政策與管理程序、對員工的培訓。企業應建立風險控制制度,每年定期審查風險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及時與完善,並對目標國反壟斷法的立法、執法、理論動態進行監控與更新,同時配合執法機關執法重點做好公司業務的發展轉換。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