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再次殺入空調業,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見分曉?

今年的12月12日是雷軍與董明珠“5年10億”賭約到期的日子,彈指一揮間,五年過去了。回頭再看董明珠和雷軍的那場關於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模式的激辯,更多的都像是一個賭氣之舉。

彼時經過三年傳奇般發展的小米腹背受敵,喬布斯留下一部IPhone 4s後絕塵而去,智能手機行業在蘋果和三星的統治下廝殺爭搶著僅存的份額,華為崛起之勢無可阻擋,OPPO開始儲備專利為將來的“諾曼底登陸”做準備。

小米再次殺入空調業,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見分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彼時的我們看不出雷軍的信心從何而來,隨著雷軍對小米手機的瘋狂迭代,小米在智能手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最後終於迎來了雷軍在萬眾矚目之下敲響港交所那面重達200公斤的特製大鑼。這時的我們才“恍然大悟”,雷軍所說的「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是什麼意思。而此時的小米市值已經突破了4000億,小米選擇在這個時間上市,除了自身融資需求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小米再次殺入空調業,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見分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小米奮鬥十年終成正果,但是雷軍似乎並不著急宣佈這場賭約的勝負。繼米家空調伴侶、智米空調之後,小米再次推出了新的互聯網空調。以“不將就的舒適”為賣點的米家空調標出了“0.1℃精確控溫”的技術,但其實這項專利技術同樣是屬於長虹變頻空調獨有的,而小米和長虹的合作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小米再次殺入空調業,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見分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從小米再次發佈的空調產品來看,自2015年與美的合作生產的產品失敗後,這一次小米更多的應該是為了自身IOT的生態佈局而非是為了再向格力證明些什麼。作為空調設備的行業龍頭,格力在空調方面累計申請了超過3500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佔了近一半之多,僅僅2017年格力就完成了4182件發明專利的申請和1273件專利授權。

小米再次殺入空調業,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見分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較於格力,小米在空調領域的29個專利顯然構不成任何威脅,更何況這份專利表是由23個外觀設計和6個實用新型組成的。米家空調多數專利都來自自己的全資子公司——珠海三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申請了包含發明專利在內的40餘項專利技術,但即便在加上另一家珠海亞丁科技公司所申請的專利數,米家空調在以“掌握核心科技”著稱的格力面前也還是一個孩子。好在小米在宣傳中巧妙的規避了技術上的弱點,主推外觀設計與智能化操作,稱“顏值即正義”。

小米再次殺入空調業,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見分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遠在智能手機業的寒冬到來之前,小米就敏銳的嗅到了一絲寒意,幾乎就在這場賭約下注之後,雷軍就迅速的開始了自己生態鏈的組建,「小米在2014年投資了27家生態鏈公司,2015年28家」。

對小米而言,僅靠一款米家互聯網空調就去和格力、美的抗衡顯然是不現實的,它的意義在於能否從眾多強大的競品中突圍,成功的納入自家的生態系統,畢竟對於小米而言,更重要的是去儘快的完善IOT平臺,而非贏得賭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