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和楊蘭春因《朝陽溝》而起的恩恩怨怨,以至於老死不相往來

文 / 東海釣夫

“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山溝裡空氣好,實在親鮮----”。

現代豫劇“朝陽溝”的出現,是在中國戲劇史話上開天闢的一個里程碑,是在多少年來以傳統古裝戲劇一統天下的戲路中,為現代戲劇拓開了一條新路。有人說,現代京劇樣板戲才是正宗。其實那幾個樣板戲是應合當年意識形態第一的政治需求,是御製戲劇,刀劈斧砍痕跡深重,原創性已經被一些大人物和政治需求折騰的面目全非,滿目瘡痍已經失去了其原作的戲劇價值。反觀“朝陽溝”土生土長,植根於農村成長於民間;簡單的劇情,風趣的情節變化;活靈活現的農村語言,對話;經過改革的現代語言和優美旋律,給戲劇界帶來一片清新和新意,像淨淨的湖面投入一顆寶石,使湖水泛起的片片彩色的漣漪擴展激盪。難怪有人說:不論該劇的主題如何,它的經典性都不容質疑,《朝陽溝》的音樂形象還是淳樸的劇情都是空前絕後的劃時代經典之作。朝陽溝紅遍全國後,由於群眾喜愛,發生了很多和朝陽溝有關聯的風趣事件,冒出了很多銀環,栓保、出了唱腔糾紛、還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很多“朝陽溝” 我們把這稱為朝陽溝現象。

到底那個朝陽溝是電影和戲劇中描寫的“朝陽溝”?還得先從朝陽溝他”爹”楊蘭春說起。可以這樣說:沒有楊蘭春就沒有“朝陽溝”。當時楊蘭春是三團的編劇。說起楊蘭春,他演過戲,當過兵,還到中央戲劇學院學習過戲劇創作和導演。當時傳統戲劇一統天下,楊蘭春所在的豫劇三團由於是以現代戲為主,有很多唱腔改革,結果導致現代戲的經濟收益,相對於傳統古裝戲名角雲集的諸多豫劇演出團體來說不是太好,有時甚至面臨賣不出票的窘迫境地。1958年是大躍進時代,政治統帥一切,戲劇也必須迎合政治需要。當時的文化局長馮紀漢找到楊蘭春,希望他以大躍進速度禮創作一出反映知識分子下農村的現代戲。楊蘭春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豐富的創作經驗,一邊排演,一邊編寫劇本,唱詞根據劇情發展和情節變化隨時編寫。劇團也啟動了所有的積極因素和固有的人力資源,一個星期果然排出了一個戲。但臨到演出之際,這個戲的戲名還沒有確定叫什麼。

常香玉和楊蘭春因《朝陽溝》而起的恩恩怨怨,以至於老死不相往來

豫劇三團主演與楊蘭春

楊蘭春是朝陽溝他爹,誰是朝陽溝它娘?說揚蘭春也弄不清不是沒有道理。“朝陽溝”三個字出在當時政治掛帥的時代,“朝陽”兩個字即充滿政治需要。在當時“朝陽”是一個很時髦的名詞,“朵朵葵花向太陽”“照的我們心裡亮”“萬物生長靠太陽”中國大地又出現了多少朝陽路、朝陽街、朝陽區?所以說:朝陽溝三個字的潛臺詞,乃是迎合當時政治需要。這也就是理論工作者常說的: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所以說“朝陽溝”到底是或者在什麼地方,在一個文藝作品中是不重要的,也不是作品所考慮的內容。當然,當時迎合政治需求老百姓並沒有錯,1958年大躍進的狂熱就是當時的中國政局,可謂樹欲靜而風不止。

“朝陽溝“三個字其實就是一個政治標籤,同時朝陽溝也成了楊蘭春的命根子。朝陽溝一炮打響,全國各地出現很多朝陽溝其實就是政治的延續。但“朝陽溝”一戲在人物刻畫和劇情渲染上,並沒有落入當時政治第一的正面人物“高大全、紅光亮”劇情“響噹噹”“硬梆梆”的刻板模式”。而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深入,銀環思想鬥爭波瀾起伏有一個合理的思想轉變過程,銀環在全村人的關懷下,通過山溝人和城市人的對比,以情入理,既樸實又自然,沒有什麼政治高調。這個戲受到空前歡迎,和這個作品的合情合理是脫不開干係的。

“朝陽溝“的成功,使河南豫劇院三團名聲大燥,甚至出現一票難求,洛陽紙貴的現象。說到這裡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當朝陽溝排演成功以前,曾有一種傳聞,一種說法:說常香玉在朝陽溝排演成功之前,豫劇院曾要求解散經營狀況不好的三團;還有一種說法:說豫劇三團因為票房問題曾主動要求解散三團,把他們分配到豫劇院的各個劇團中,遭到常香玉的拒絕。而這兩中說法的結果是導致了三團和常香玉有了誤會,有人認為常香玉對它們置於水火而不顧,其實那是豫劇院集體討論的結果,而這個誤會卻由常香玉來承擔了,因為她是院長。再回過頭說三團,成功往往是逼出來的,要沒有這一逼,三團解散了,還會有後面響譽國內外的朝陽溝麼?還會有空前絕後的票房價值一票難求麼?而三團卻對常香玉有了結怨,以至到後來這個結怨越來越深。朝陽溝享譽大江南北後,毛主席親自邀請朝陽溝劇組到北京彙報演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觀看,並親切接見了劇組成員。

常香玉和楊蘭春因《朝陽溝》而起的恩恩怨怨,以至於老死不相往來

朝陽溝

三團曾先後5次赴京晉演。在朝陽溝赴京演出前,接著又發生了常香玉和楊蘭春的進一步誤會。當“朝陽溝”受到毛主席和黨中央邀請後,受到了河南省委的高度重視,河南省委宣傳部考慮到常香玉在全國的影響,決定讓常香玉帶團,並建議常香玉在朝陽溝中飾演一個角色,經過選擇,栓保孃的角色被常香玉替代。這樣,就把飾演栓保孃的高潔推下了這個重要角色,這樣常香玉和三團之間不免又打了一個心結,又產生了一個隔駭。朝陽溝重新進行了精心排演,結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常香玉又和楊蘭春發生爭執,事情的原委是因為一句唱詞的改動。常香玉認為一句唱詞,“罵一聲親家母你個老妖婆”不符合栓保孃的性格特徵,通情達理的栓保娘不會開口罵人,應當該為:“埋怨聲親家母你個糊塗老婆”。當時已經被高潔演紅的拴保媽在上京公演又換人,已經使三團還有楊蘭春都已經感到不快,楊蘭春認為常香玉居然現在又要改動自己親自編寫的唱詞。楊蘭春認為:常在省高層領導的干預下擠進該劇組,常又居然又要改戲時,耿直的楊老就忍不住了……,於是兩個人進一步發生了爭執。這也是楊蘭春在常香玉生病期間一直到去世,楊蘭春都沒有去探望常香玉的原因。在常香玉病危期間,一個電視臺曾經對楊蘭春進行採訪,並動員揚蘭春能不能去看看病危的常香玉?結果此舉遭到楊蘭春的委婉拒絕。當時電視臺採訪人問楊蘭春春:那麼,你就沒有一點過失麼?揚蘭春以沉默對答,固執理念,透露出老年人的倔犟和不服輸。與之對比的是,常香玉在重病之際,親自請三團朝陽溝劇組王善樸等幾個主要演員到病房以探討豫劇現代戲的創作與演出為名,對三團演出的現代戲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三團的將來寄予厚望。筆者以為常香玉此舉無非是在自己去世之前,以了結這個長期打在心中的心結,並向三團朝陽溝劇組的演員進行道歉,一泯是非,再無遺憾。

常香玉、楊蘭春因為栓保孃的唱詞改動發生爭執,後來的電影“朝陽溝”拍攝上映之後,我們發現唱詞“罵一聲親家母你個老妖婆“並沒有改動。其實這涉及到一個知識產權問題,用現在的語言說改動劇本唱詞就是涉及到著作權,即知識產權問題。但當時還是在大鍋飯時期,還沒有知識產權這個詞彙。八十年代有一本戲曲雜誌上有一篇對楊蘭春的通篇採訪,講楊蘭春在八十年代還在努力上訪,就是要求落實“朝陽溝“的版權問題,要求說明”朝陽溝“的導演和編劇到底是誰?還說有人在整他。關於知識產權問題,楊蘭春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沒有錯,但認為有人在整他但沒有說是誰。我想明眼人可能都會想到是指誰?可見楊蘭春和常香玉積怨甚深。當年文化革命常香玉被整之時,其中就有一些三團的人。當然這個誤會的根源在於文化革命,但當時很多人確實被衝昏了頭腦。楊蘭春認為,常香玉在利用自己的權利想在“朝陽溝”上插一腳。事實說明,電影“朝陽溝“上映後,沒有改動唱詞,電影上也沒有一點關於常香玉的信息。按常香玉在豫劇界的知名度是不是需要在朝陽溝上插一手,有沒有必要?看來揚蘭春是多慮了。常香玉在病重之際,邀請三團朝陽溝主要演員就是溝通之舉,和解之舉,道歉之舉。常可謂高風亮節,不願意把這段誤會帶走到另一個世界。我們戲迷可能都還記著這個寶貴的鏡頭:常香玉在病中垂危之際,把朝陽溝幾個主要演員都請到醫院病,常香玉嘴 唇蠕動著,睜大眼睛看著大家,嘴角動著似乎想說什麼。當時我們看到魏雲她們幾個眼圈全紅了。據後來魏雲回憶說:當時魏雲叫常香玉叫常老師。常香玉說:演現代戲你們就是我的老師;當有人說《朝陽溝》是常老的代表作時,常香玉說。“這是三團的戲,我不願沾三團的光。

常香玉和楊蘭春因《朝陽溝》而起的恩恩怨怨,以至於老死不相往來

常香玉

朝陽溝質樸生動,和日常生活非常貼切的鄉土語言,是朝陽溝成功的諸多原因之一,也令現代劇作家作詞蒙羞。其中上山和下山兩段優美動聽經過改動不同於傳統的現代旋律,生動質樸活靈活現的唱詞是貫穿朝陽溝全劇的主線索,而最後精彩的四人對唱,則是朝陽溝全劇,大團圓的皆大歡喜的中國傳統戲劇的結局。劇情相對簡單沒有複雜的情節,以一城市和農村落戶的思想鬥爭和正確選擇貫穿全戲,使朝陽溝劇情草根鄉土性的主題流暢,貫通一瀉千里。所以說傳統地方戲戲劇的價值就在於它的一個字,“土”。植根於農村,成長於老百姓的鄉音之間。地方語言的親和力是在我們血液中流通的基因,共同的感受,也就是為什麼地方戲要以地方語言為主的根本原因了。我們知道楊蘭春出身於農村,更得力於他觀察生活概括生活藝術再現生活的天才能力。1956年他在登封曹家灣體驗過生活,還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過銀環、栓保的原型人物,都是楊蘭春創作的素材材料。以至於河南登封和河北武安都爭著認為自己的家鄉才是真正的朝陽溝正宗,楊蘭春的故鄉武安甚至不惜引進巨資,請專家進行創意策劃,打造旅遊勝地朝陽溝,有栓保和銀環的塑像,有栓保和銀環生長和生活的院落.這些現象其實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出於開發振興地方經濟的考量。我們就不必再浪費大家的時間和耗費筆墨了。朝陽溝現象還引出一段河南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魯本修的女兒狀告王基笑侵權,訴諸法庭,打起官司,可見朝陽溝的成功引發出多少趣聞事端。最後,還是以朝陽溝一段家喻戶曉的優美唱段結束筆者亂侃朝陽溝,不怕專家、戲迷笑話,以高興為主。筆者夫拋磚,專家戲迷拋玉,多多批評。有唱豫劇的地方,就離不開朝陽溝唱段,朝陽溝中幾十段優美唱段,段段都是優美動聽上口傳唱的經典,以至於唱了半個世紀唱到現在,居然象朵朵長久盛開的玫瑰花園,愈唱越豔,愈唱愈好聽。

“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山溝裡空氣好,實在新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