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清初漢人拚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清朝的誕生和結束都是圍繞著辮子這事,因為每次都面對漢人激烈反抗。清初的剃髮令是為了讓漢人臣服。以至於下發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最高壓的政策。而漢人傳統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無奈鮮血和信念抵擋不住屠刀和時間。在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下,留辮子慢慢被漢人接受,併成為漢人的生活一部分。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而清末剪辮子也是如此,革命黨要用剪辮子來表達“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信念。這時候,滿人都非常順從的剪辮子,很多漢人反而不幹了。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很多人認為漢人比較迂腐,忘記了自己祖先為了抵制清朝的辮子,而付出的鮮血。可是兩次剪辮子對中國人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不是說回到之前的漢人習俗。清末的剪辮子完全類似於西方的髮飾,這種髮型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完全沒有過的。這讓很多國人比較擔心未來西化後的數典忘祖!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清朝留辮子的歷史已經有兩百多年了。對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來說,這種髮飾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當一個人審美已經定型的情況下,是無法接受剪辮後的形象的。不信的話,你讓現在的中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裝束做個評價,肯定覺得是群妖魔鬼怪。正常的做法應該是鼓勵剪辮,但由於政治原因。沒有給那些老人留下選擇空間。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在剪辮的實際操作中,革命黨往往是隨身拿把剪刀,在大街上拽住頭髮喀嚓一剪刀解決。在這種野蠻強制的做法下,會讓人有一種屈辱感,抵抗就容易理解了。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說到剪髮,早在清朝洋務運氣時期,滿清貴族就對這辮子動力念頭。康有為上書光緒皇帝的新政,其中一條就是去辮。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有辱國家形象。在國際上,清朝的辮子經常被人拿來當笑話說的。1905年,清廷組織大臣出洋考察,就有大半大臣剪辮後再出國。清朝的新軍在訓練中也發現,保留辮子會嚴重影響士兵使用槍械。所以在1904年清朝軍隊中就允許剪辮。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對比滿人對剪辮的開明,會給人一種錯覺。感覺留辮子是漢人的傳統。比如北大當教授辜鴻銘始終堅持馬褂、瓜皮帽、大辮子的裝束。即使在大學講臺上也是如此,並以此為中華國粹。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而溥儀的帝師蘇格蘭人莊士敦也在回憶錄中記載:很多滿族人認為剃髮留辮是漢人的習俗。在辛亥革命爆發時,很多滿族人剪掉辮子以表示對革命的不滿。

為什麼清初漢人拼命抵抗的辮子,到了清末又寧死不剪呢?

其實這一切都是教育的結果,兩百多年的歷史,就足以讓人們的感知和歷史真相面目全非。你對清末漢人拒絕剪辮子怎麼看?不妨留言處交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