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記憶的移植和編造,當寫輪眼來到了現實

腦科學:記憶的移植和編造,當寫輪眼來到了現實

1、寫輪眼的忍術——月瀆

《火影忍者》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想當年那些感動和熱血,彷彿就在昨天。

裡面除了劇情和人物之間的情感讓我們感動以外,剩下的就是那些讓你目眩神迷的忍術了,堪比特效的熱血忍術,可以說開啟了一大流派,差不多趕上咱們老祖宗神話裡的各種神技了。

而裡面印象最深的一個,就是寫輪眼的神技——《月瀆》了,看你一眼,你就發現身處一個完成不同的世界,一個別人在你腦子裡塑造的世界。

這個世界裡的記憶,別人完全可以設計,然後讓你在這裡面沉淪。

為什麼會想起了這個忍術呢?因為最近看到腦科學的最新發展的時候,發現這個東西未來還真的可以做好,為一個人植入虛假的一段記憶。

那麼如何做到呢?

那就得先從巴普洛夫說起,說起對近代影響最深的幾個心理學家之一,巴普洛夫可以說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他重新定義了學習,發現了人的意識形態不是天生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從而達到的。

比如那個知名的實現,他家的狗狗發現每次食物出現的時候,伴隨著鈴鐺的聲音,於是這麼幾次以後,只要鈴鐺的聲音響起,狗狗就會分泌唾液。

那麼這個複雜的過程是如何在大腦裡面工作的呢?

2、思維和記憶在大腦中怎麼樣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大腦裡有100億以上的神經細胞,而我們的思想、記憶、行為體現在大腦裡面,就是這些神經細胞之間不同的連接方式。

比如911事件是很多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有些人失去了親人,有些人失去了朋友。

那麼對於911事件的記憶,不同的人記憶細胞的連接方式就是不同的。

有些人失去了親人,記憶是如此的灰色和悲傷,我們假設這些神經細胞是N個,連接的方式是X形。

而另外的一些人,卻是親身經歷者,當時就在世貿大廈裡面,那麼他的記憶肯定會不一樣,也許他的神經細胞就是N+1(純假設)個,連接的方式就是Y形。

這些不同的方式塑造了不同的我們。

對於同一件事情的記憶不同,還有對於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也不同,甚至於對於有一個熱點事情的觀點也不同,都是源於大腦裡,有多少了神經元細胞,用什麼樣的方式連接在了一起。

那麼最初的最初,這些神經元細胞是如何關聯的呢?

為什麼細胞A就要和細胞B連到一起?為什麼不是C?為什麼一定要連呢?

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根本原理,也是巴普洛夫的實驗原理的來源。

3、學習這個動作在大腦裡怎麼形成的?

我們假設在狗狗的大腦裡面,有專門一個分泌唾液的神經細胞,還有一個和聽鈴鐺聲音有關的神經細胞。

這兩個細胞完全不相關的,一個管聽力,一個管吃東西。

但是是什麼讓他們之間竟然產生聯繫呢?

首先,神經細胞的樣子,我們生物課上應該學過,神經細胞身上一端是樹突,一端是軸突,就像一個“凹”字,一個“凸”字。

這個神經細胞的樹突,連接著那個神經細胞的軸突,但是他們並不相連,樹突和軸突之間是有個20納米的空間層的。

比如如果相連,那麼兩個細胞就容易慢慢變成一個細胞了。

而讓這兩個細胞產生聯繫的關鍵物質,就在這20納米的空間裡面,它就是NMDA受體。

它還有一個稱號,叫做裁判蛋白。

為什麼叫裁判呢?因為它決定著哪兩個細胞之間可以產生聯繫。

只要這個受體一甦醒,開始工作,那麼這個受體兩端的神經元細胞之間,就會變成更加的緊密。

那這個受體甦醒的條件是什麼呢?

只有在兩個神經細胞幾乎同時活躍的時候,處於他們中間的NMDA受體,才會甦醒。

就像,巴普洛夫的那條狗狗,它的唾液細胞和鈴鐺的細胞,每次都幾乎在同時活躍起來的,於是每次NMDA受體都會甦醒,然後這兩者的細胞就會緊密一點。

隨著一次又一次,神經細胞就會變得越來越緊密。

於是非條件反射就形成了。

4、是否可以複製一個人的能力給另一個人?

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根本原理,隨著不斷的重複加強聯繫,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之間,就構成了複雜的聯繫結構。

這些聯繫結構就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行為模式,甚至於我們的心智模式。

而長大以後,不斷的學習的過程也是如此。

比如學校裡面學習技能,背誦,練習,複習就是一個完整的不斷加強聯繫的過程。

比如時下最流行的刻意練習理論也是一樣,通過矯正錯的姿勢和行為,不斷練習重複正確的行為,就能產生一個你想要的神經元細胞連接結構。

如果一個小提琴大神,他的腦子裡關於小提琴記憶的神經元結構連接數量是N,連接的結構是X。

那麼我們不斷刻意練習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往N個神經元,變成結構是接近於X的過程。

那麼,我們知道了原理以後,是否可以人工干預我們的學習過程呢?

比如先觀察小提琴高手各種操作小提琴的過程,甚至於回憶這些練習的記憶,然後把這些腦活動區域記下來。

然後在找一個新人,完全不會的人,找到相對應的腦細胞,進行同時激活,並增加大腦裡面的NMDA受體數量。

然後是否有可能在幾天之內,塑造出一個小提琴大師呢?

5、當記憶植入成為現實?

科學家們已經做了這個實驗,在小老鼠身上,並且做了很大的突破。

首先我們在上述的設想中,有兩大難題,一個是如何發現大提琴家哪些部分的腦細胞是屬於活躍的。

另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激活那個新人的相應腦細胞。

幸好,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找到了如何定位腦細胞和喚醒腦細胞的兩種武器。

一種是分子生物學技術,追蹤腦細胞裡面的 基因活動,從而定位活躍的腦區域。

另一種就是用海藻體內的光蛋白分子,遠程控制腦細胞的活躍。

也就是現在相應大腦細胞裡引入海藻的那種光蛋白,然後只要光一照,含有這些蛋白分子的腦細胞就會活躍起來。

這個和傳統的插入電極這種破壞性極大的方式比起來,可先進太多了。

然後,科學家們就做了一個很神奇的實驗,這個實驗讓我想起了《火影忍者》裡面的月瀆。

首先讓兩隻老鼠AB,分別關在A籠子和B籠子裡,過一段時間以後,A腦子裡就有了A籠子的記憶,而B老鼠就有了B籠子的記憶。

這個時候,用上面的理論打個比方,A老鼠大腦裡有10個神經元細胞,組合成五角星狀,代表了A籠子的記憶。

而B老鼠則有15個腦細胞連接組成一個圓圈狀,形成了B籠子的記憶。

然後,科學家就利用光蛋白的技術,分別照射相應的10個腦細胞形成的五角星,或者照射15個腦細胞形成的圓圈形狀。

就會讓老鼠覺得,自己就處在那個環境裡面。

是不是很神奇,未來記憶是可以移植的,而且這麼多腦神經元,如果我們在深入研究進去,腦科學繼續發展,我們人類最終明白了記憶的組成算法。

那是不是就是說,我們的記憶就會像編程一樣,通過一定的邏輯和算法,編出一段完全虛假的記憶呢?

然後把這段記憶,通過上述方法植入到你的大腦裡面。

那那個時候,你,還是你嘛?

至少我覺得《火影忍者》裡面的月瀆技能,完全沒問題了!

最後,你們知道寫輪眼的最高境界嘛?哈哈哈哈

腦科學:記憶的移植和編造,當寫輪眼來到了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