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導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重點發展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構建“5+1”產業體系。雙流區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8個百分點,支撐這些數據的背後,有哪些積極向好因素?

數據背後

2018年上半年,成都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動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落地落實,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高效能治理和人民高品質生活為目標,以“全面落實年”為抓手,成都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而作為成都中優、南拓的重要區域,雙流區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大力實施校地合作,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以科技創新推動實現“三個轉變”,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綠色能源是雙流區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雙流區積極培育儲能及動力電池、智能電網等關聯產業,實現新能源產業多元發展、提質增效。作為雙流區綠色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2017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產能、產量均排名全球第一,而在2018年上半年,通威太陽能取得了更加優異的成績。

大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說:“2018年上半年,通威太陽能產能超過2800MW,增幅同比2017年上半年超過50%,截止2018年6月,通威太陽能已實現連續45個月持續盈利,連續45個月的滿產滿銷和連續45個月的開工率100%。在同等產能的‘通威智能製造’生產線上,我們能減少能源大概在62%以上,能源消耗降低30%以上,生產的效率提升160%以上。”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在通威太陽能三期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該項目的主體建設已初步完成,計劃於今年內建成投產,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形成年產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3.2GW的生產能力。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蕭聖義說:“工程項目從去年11月18號開始動工,從土建的破土、基層的施工以及到框架的搭建,都遠超我們當初預計的進度, 讓我們可以在今年內順利的投產,即將投產的是3GW的高效電池,這是目前

最先進的電池技術,轉換效率可以在目前的基礎上再提升百分之一點三左右的電池效率,這也是世界上目前來講,最大的單體高效電池的廠房。”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加快構建千億級電子信息和綠色能源產業生態圈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西航港經濟開發區)

來到成都雙流西航港經濟開發區,走進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二樓的核心廠房內,160多位技術研發人員正專注於研發工作。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因為打破了國際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海威華芯的“6英寸砷化鎵/氮化鎵集成電路生產線”成為國家支持的重點產業化項目,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典範。

砷化鎵、氮化鎵芯片具有高頻率、高功率、高效率的特點,廣泛應用於手機、移動通信基站、能源轉換、物聯網以及國防,是典型的軍轉民技術。該公司企業策劃部總經理李春江介紹,目前公司投入巨資用在技術研發上,研發人員的比例佔到一半以上,已經研發成功6種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集成電路技術,比如用於5G通訊的射頻芯片以及用於人臉識別的3D傳感芯片等,“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化合物半導體集成電路國產化、解決核心芯片依賴進口最重要的力量。”

9.5%!雙流這組數字背後傳達的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嗎?

近年來,雙流區大力發展航空經濟、電子信息、綠色能源三大主導產業。截至2018年上半年,雙流區規模以上26家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為231.5億元,同比增長36.76%;36家綠色能源企業產值61.37億元,同比增長20.82%。

據瞭解,2018年上半年,雙流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比省市平均水平均高於1.5個百分點,完成工業投資78.8億元,總量排名全市第三。

雙流接下來這樣幹……

下半年,雙流區將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促進雙流區工業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

以中電子G8.6代線、成都芯谷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引領,推動彩虹康寧、冠石科技、中電九天等上下游配套項目加快建設,力爭2018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到800億元2020年超過1200億元;以通威太陽能“三 10GW ”項目為核心,推動華豐源、中唐空鐵等項目加快建設,力爭2018年綠色能源產業產值達到230億元,2020年超過250億元。同時促進電子科大產業園、人才公寓、園區道路等生產性、非生產性和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千億級電子信息和綠色能源產業生態圈。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編制印發《雙流區新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5)》和六大形態實施方案,確定七大應用場景示範項目,制定出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若干政策》;加快打造以“怡心湖-物聯網”為核心的新經濟產業集聚區,完善公共配套,初步形成承載能力;重點培育11家準瞪羚、9家瞪羚、1家準獨角獸企業

,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1-2家“獨角獸”企業50家以上“瞪羚”企業

深入推進軍民融合

加快編制《成都市雙流區軍民融合產業園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准入標準;加快57km2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積極爭創省級、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打造4 km2成都國際航空動力小鎮,積極服務“三大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壯大產業集群,依託光電所、核動力研究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所等軍工科研院所,做強軍工主業集群;依託中電子成都芯谷項目、中電科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打造“軍轉民”產業集群;依託航宇超合金、中科航發等關鍵原材料和核心部件製造企業,培育“民參軍”產業集群。確保2018年新認定軍民融合企業15家,總產值13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5億元;力爭到2020年,聚集軍民融合企業70家,實現軍民融合產業工業總產值300億元。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

加快推進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力爭年內電子科大產業園二期、成信大產業園一期主體建成,武漢大學成都珞珈科技園啟動建設,川大“五區兩院一基地”中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川大智勝智能系統研究院啟動建設,力爭全年新建成創新創業載體7萬m2,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新引進企業50家、團隊30個。

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規劃建設雙流區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中心,探索建立“平臺+機構+金融+高校院所”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力爭年內完成技術交易額29億元,同比增長10%。

加強創新型企業引進培育,通過政策激勵、保障要素供給等方式,培育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2018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6家,遴選“成都創造領軍企業”2家。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繼續對全區重點工業項目實施“掛圖作戰”

。重點要促進紫光IC項目、華豐源150MW柔性薄膜太陽能(CIGS)電池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國鐵電氣鐵路檢測設備製造項目、愛達樂中央食品工廠、沙河乳業生物科技產業基地項目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促進華豐源480MW高效硅異質結太陽能(HTI)電池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通威年產3.2W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項目(三期)、成都歐派智能家居項目一期等23個項目加快建設;積極協調做好生產保障,確保中國電子8.6代、華豐源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正本智能等8個項目竣工投產,確保全年完成工業投資236億元。同時,支持和鼓勵傳統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人才、技術,實施技術改造等方式,實現轉型升級。

【來源:雙流電視臺全媒體記者 李馥君 趙印 編輯 馬榕駿 審核 孫健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