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导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5+1”产业体系。双流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支撑这些数据的背后,有哪些积极向好因素?

数据背后

2018年上半年,成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效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全面落实年”为抓手,成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而作为成都中优、南拓的重要区域,双流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大力实施校地合作,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实现“三个转变”,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绿色能源是双流区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双流区积极培育储能及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关联产业,实现新能源产业多元发展、提质增效。作为双流区绿色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2017年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产量均排名全球第一,而在2018年上半年,通威太阳能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

大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说:“2018年上半年,通威太阳能产能超过2800MW,增幅同比2017年上半年超过50%,截止2018年6月,通威太阳能已实现连续45个月持续盈利,连续45个月的满产满销和连续45个月的开工率100%。在同等产能的‘通威智能制造’生产线上,我们能减少能源大概在62%以上,能源消耗降低30%以上,生产的效率提升160%以上。”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在通威太阳能三期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该项目的主体建设已初步完成,计划于今年内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3.2GW的生产能力。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萧圣义说:“工程项目从去年11月18号开始动工,从土建的破土、基层的施工以及到框架的搭建,都远超我们当初预计的进度, 让我们可以在今年内顺利的投产,即将投产的是3GW的高效电池,这是目前

最先进的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提升百分之一点三左右的电池效率,这也是世界上目前来讲,最大的单体高效电池的厂房。”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加快构建千亿级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西航港经济开发区)

来到成都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走进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二楼的核心厂房内,160多位技术研发人员正专注于研发工作。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因为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海威华芯的“6英寸砷化镓/氮化镓集成电路生产线”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产业化项目,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

砷化镓、氮化镓芯片具有高频率、高功率、高效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移动通信基站、能源转换、物联网以及国防,是典型的军转民技术。该公司企业策划部总经理李春江介绍,目前公司投入巨资用在技术研发上,研发人员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已经研发成功6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集成电路技术,比如用于5G通讯的射频芯片以及用于人脸识别的3D传感芯片等,“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国产化、解决核心芯片依赖进口最重要的力量。”

9.5%!双流这组数字背后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你知道吗?

近年来,双流区大力发展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绿色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截至2018年上半年,双流区规模以上26家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为231.5亿元,同比增长36.76%;36家绿色能源企业产值61.37亿元,同比增长20.82%。

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双流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比省市平均水平均高于1.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78.8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双流接下来这样干……

下半年,双流区将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双流区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

以中电子G8.6代线、成都芯谷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彩虹康宁、冠石科技、中电九天等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力争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2020年超过1200亿元;以通威太阳能“三 10GW ”项目为核心,推动华丰源、中唐空铁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2018年绿色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30亿元,2020年超过250亿元。同时促进电子科大产业园、人才公寓、园区道路等生产性、非生产性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千亿级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编制印发《双流区新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和六大形态实施方案,确定七大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制定出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若干政策》;加快打造以“怡心湖-物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完善公共配套,初步形成承载能力;重点培育11家准瞪羚、9家瞪羚、1家准独角兽企业

,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1-2家“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瞪羚”企业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

加快编制《成都市双流区军民融合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准入标准;加快57km2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4 km2成都国际航空动力小镇,积极服务“三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依托光电所、核动力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等军工科研院所,做强军工主业集群;依托中电子成都芯谷项目、中电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打造“军转民”产业集群;依托航宇超合金、中科航发等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部件制造企业,培育“民参军”产业集群。确保2018年新认定军民融合企业15家,总产值1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力争到2020年,聚集军民融合企业70家,实现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加快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力争年内电子科大产业园二期、成信大产业园一期主体建成,武汉大学成都珞珈科技园启动建设,川大“五区两院一基地”中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川大智胜智能系统研究院启动建设,力争全年新建成创新创业载体7万m2,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新引进企业50家、团队30个。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划建设双流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探索建立“平台+机构+金融+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力争年内完成技术交易额29亿元,同比增长10%。

加强创新型企业引进培育,通过政策激励、保障要素供给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遴选“成都创造领军企业”2家。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继续对全区重点工业项目实施“挂图作战”

。重点要促进紫光IC项目、华丰源150MW柔性薄膜太阳能(CIGS)电池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国铁电气铁路检测设备制造项目、爱达乐中央食品工厂、沙河乳业生物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华丰源480MW高效硅异质结太阳能(HTI)电池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通威年产3.2W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三期)、成都欧派智能家居项目一期等23个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协调做好生产保障,确保中国电子8.6代、华丰源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本智能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36亿元。同时,支持和鼓励传统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人才、技术,实施技术改造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来源:双流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李馥君 赵印 编辑 马榕骏 审核 孙健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