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小米推送P2P大面積暴雷,年輕人的第一次破產?

专栏|小米推送P2P大面积暴雷,年轻人的第一次破产?

最近幾天,隨著各種P2P的大面積暴雷。關於小米推送P2P暴雷與維權的信息開始在網上傳播。在知名問答網站知乎上面,關於小米推送P2P暴雷的問題已經有了300多個回答。

除了聲討小米推送的P2P不靠譜以外,這個話題的微博搜索被禁止,知乎關注被限流,甚至千人維權群被解散更是引發了知乎網友的憤怒。

問題還沒有解決,怎麼出問題的人就發不出聲音來了?損失怎麼辦?

其實,P2P暴雷涉及的企業遠不止小米一家,為何小米就會拉了如此多的仇恨,小米究竟做了什麼呢?

专栏|小米推送P2P大面积暴雷,年轻人的第一次破产?

一、不止是廣告

關於P2P暴雷維權並不是新聞,在P2P暴雷之後,損失者遷怒於廣告商和其他關聯的企業也不奇怪。但是這次小米的問題不那麼簡單。

小米涉及P2P很早,2015年1月,小米科技就風投了石頭理財(目前也在問題之中)的天使輪,對於P2P的運作模式,風險情況,小米不能說一無所知。

P2P行業有很多家,雖然大多數都是新債還舊債的龐氏騙局,但是相對靠譜一點的也是有的。小米很早涉足這個行業,對風險情況,龐氏騙局的可能性應該有所判斷。

然而,在小米VIP和小米運動中推廣的P2P中,目前已經確認暴雷的就有秋田財富、2025、米袋子、小諸葛、靚錢寶、人愛、小灰熊、管家、捷麥等平臺。

而且,小米和這些平臺的合作非常深入,不止是打打廣告,這些平臺有些返還現金,有些贈送小米產品,而更多是做任務送經驗,小米把自己VIP系統的經驗值用到了這些P2P產品的營銷之中。

而小米平臺上P2P產品的質量從這次跑路事件看很成問題。一些短期上線立即暴雷的平臺,有明顯的龐氏騙局詐騙特徵

小米不止是打了個廣告的問題,而是讓自己的粉絲成為這些無良P2P精確打擊的對象。

一些P2P平臺是看準了小米粉絲這個年輕、沒有太多社會經驗的群體,才會以極高的價格去和小米合作推廣自己的P2P產品,惡意逃避負債獲取暴利。

小米拿出自己的資源去和這些P2P平臺合作,對米粉無疑是一種傷害。

二、能控制輿論,控制不了人心

應該說,這次危機公關做得不錯。這個週六週日,關於小米推送P2P暴雷的新聞並不多。

微博最早只有一篇文章發出,而且很快就被禁止評論。各路微博大V或者禁聲,或者儘可能幫助小米推脫責任。

本來,一些被騙的米粉已經自發的成立了QQ群,其中不乏千人的大群,而這些群很快被解散了。

就是在知乎,這個問題的一些評論和贊也被限制流量,不能被所有的粉絲看見。

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控制輿論,希望把這個事情壓下去。然而隨著週一各個媒體上班,輿論還是發酵了。

畢竟,對米粉來說,他們沒有花8000元買iPhone,沒有花5000元買華為,沒有花4000元買OPPO,vivo,它們只肯在手機上花2000元買小米。

而如今小米推送的P2P暴雷,他們損失不是8000元,而是8萬,80萬(目前已知損失最多的有河南米粉全家一共損失100多萬)

在手機上為了幾千元省吃儉用的米粉,一下子損失了數萬,數十萬,它們一定要個說法。

輿論可以公關,人心無法挽回。

专栏|小米推送P2P大面积暴雷,年轻人的第一次破产?

三、小米互聯網故事的重大打擊

前一段,在小米IPO的時候,輿論一直在爭執小米的身份問題,它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因為,小米絕大部分營收都來自硬件,互聯網營收的比例很低,而且不能算細賬(證監會要求小米算細賬,小米的回應是推遲CDR)。

而從這次P2P事件看,小米的互聯網業務已經很努力了。

要知道,別有用心的P2P公司在廣告上是肯花大錢的。因為這些P2P公司並不是正常的運營,而是在搞無本萬利的龐氏騙局。

詐騙是利潤最高的行業,當然也花得起廣告費。對於這類公司,一般企業都不太願意接它們的廣告,怕出事被牽連。

而小米敢於接這種企業的廣告單,還能把自己的米粉資源送上,把P2P投資與小米的經驗值聯繫起來,你能說小米的不努力嗎?

然而,即使小米如此努力,它的互聯網業務營收比例也低得可憐,這說明小米所謂的互聯網故事講不通。

小米互聯網故事,無非是小米的粉絲數量可以帶來硬件外的其他收益。

而事實上,我們沒有看到有影響力的企業看重小米粉絲,給他們投定向廣告。小米的粉絲吸引來的是準備搞龐氏騙局的P2P企業。

這種企業撈一把,小米的聲譽被嚴重損害,下次小米粉絲還會上鉤嗎?小米的互聯網價值還會有嗎?

互聯網價值沒有了,小米硬件的利潤能夠支持小米的股價嗎?

從法律上,小米責任難以追究,但是從道義上,小米應該對購買P2P嚴重損失的米粉有所補償。金錢損失是暫時的,而丟了人心,小米就沒有未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