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批示沒有來臨,疫苗案是否能有新「表情」

《調查清樣》—撰文 | 文一刀

2009年10月,TVB開拍一部號稱自《大時代》之後最具野心的電視劇——《天與地》,香港影視生產的效率很高,到2010年2月這部劇就殺青了,然後就被壓進倉底塵封近兩年。

2011年11月21日,這部劇終於正式在高清翡翠臺播出,當時有人擔心兩年前創作的臺詞、風格等會不會已經過時,但開播後不久大家就發現,天與地無論從取材、編劇乃至拍攝手法,均以非常超前的姿態顛覆了傳統黃金時段師奶劇橋段,被許多年輕觀眾奉為神劇。

假如批示沒有來臨,疫苗案是否能有新“表情”

不過遺憾的是這部劇在贏獲盛讚的同時卻成為首部內地遭禁的華語電視劇,最終以贏了口碑輸了市場結局。但電視劇中的許多經典臺詞,由於展現出驚人的契合當下狀況的生命力而不斷引發社會熱議,此後多年仍屢屢成為一些社會議題的標籤。

比如有一段由劇中人物講的寓言就很適合描述疫苗造假案背後的人性: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富翁因為妒忌貧窮的廚師過得比他快樂,就將一包放著99枚金幣的布袋放在廚師家門口.

廚師撿到後很興奮,他把金幣倒出來數,

奇怪?為什麼只有99枚?

他找遍了整個房子,也找不到那枚金幣,

他不甘心,於是他設法賺錢來集成一百枚金幣.

廚師知道他弟弟全副家當就只有一枚金幣,

以前他和弟弟感情很要好,父母去世的時候,弟弟很傷心,每天晚上做噩夢,

他每天晚上守在弟弟身邊牽牢他的手,讓弟弟睡得沉穩.

可是今天為了這枚金幣,廚師竟然串通其他人來騙走它.

人為了貪念,為了錢就會改變,變得埋沒良心,就連親情也不顧

富翁用九十九枚金幣來誘惑人的貪念,讓這個人為了一枚金幣而出賣他的至親”

對應到時下,疫苗的生產、管理、應用本是關係到民族繁衍的底線行業,但醫藥行業轟轟烈烈的併購、改制、擴張下,“國有參股,基本全退”的方針成為誘惑人貪念的那“九十九塊金幣”,不法廠家在貪婪的魔盒被打開後不惜公然造假,喪盡天良;而監管部門則在賄賂利誘下放任監管縱容犯罪,前腐後繼令各項法規形同虛設,最終令假疫苗醜聞舉國延燒,民情四起。

在本次造假疫苗事件中,公眾展現出的巨大憤怒與質疑之一就是:疫苗造假由來已久,為何卻一直暢行無阻?

假如批示沒有來臨,疫苗案是否能有新“表情”

在媒體監督仍一息尚存的前些年,有些媒體從若干起疑為疫苗注射導致死傷的個案出發,也曾揭露過包括疫苗運輸中脫離冷鏈進行銷售、疫苗質量不達標、疾控部門“以單一來源方式進行採購”等涉及制度運行與監管的問題。

但目前現實表明,這些問題並無改觀,而且輿論場中不時有指責報道煽情或不實的聲音,更有甚者還會給媒體監督扣上製造、傳播恐慌的帽子,媒體最終“慘遭割喉”。失去輿論監督的聲音,疫苗公司以高額費用打點醫院和防疫機關,食藥監局的檢驗流於紙面的合謀更是暢快得大行其道。

比如這次長春長生問題疫苗就給社會呈現了一個確定的事實,作為全國“領先”的藥企,其2017年度花在銷售上的費用,居然高達5.83億元,佔據該公司總成本的60%左右。而長春長生這家公司的“賄賂史”更是源遠流長。

根據媒體梳理,從2002年開始,長春長生共涉及20例“貪汙賄賂”案件,單宗涉案超百萬,單支疫苗回扣達20元,“狂犬疫苗的回扣,就佔其銷售價格的三成”。

而直到2017年11月至12月1個月內,長春長生被判決賄賂的案件就有5宗,其中多宗案件的發生時間延續到2016年。可查資料顯示,最晚至2016年9月,長春長生仍有行賄發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指出,“深究長春生物的國企改革和市場上市過程,其背後存在明顯的利益輸送和違規操作,可相關監管部門視若罔聞。短短三年間,長春長生在狂犬病疫苗的市場佔有率就從不到4%上升到28%,可能是通過多種特殊方式獲得了監管部門的審批,生產多種具有市場壟斷性質的疫苗。類似情況不是沒有先例,原國家藥監局註冊司生物製品處處長尹某某,手握疫苗審批大權,卻為了300餘萬元的賄款,為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遼寧成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藥品企業在藥品申報審批等事宜上提供幫助”。

更有甚者是將災難做為發財跳板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法。2016年,受山東疫苗事件影響,有關部門重新修訂《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條例》,取消了疫苗流通的中間商環節,疫苗生產企業可以直接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銷售疫苗。一時間,疫苗流通由“經銷為主、直銷為輔”,轉變為“直銷模式”。長春生物更是獲益匪淺,2017年疫苗銷售約為15億元,淨利潤5.66億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1.67%。當年,長春長生還因生產狂犬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獲得政府專項補貼。

在長生生物總經理兼董事長高俊芳的名片上印著一系列身份頭銜:吉林省政協委員、長春市人大代表經濟學、吉林省預防醫學會副會長、長春市工商聯副主席、經濟學碩士。但即便如此,這一次終於還是不同以往,有了含金量更高的批示,監委、公安、藥監開始展開連環行動,25個省份群起回應,高董事長連同其他十幾人也被刑拘,資本“女王”走下神壇立刻成為憤怒公眾口中的“女魔”。

但假如沒有來自最高層對這次事件的批示、指示呢?所謂“一查到底,嚴肅問責”會如何收場?估計誰都能想到。比如食藥監總局責令各地監管機構和藥企開展自查,而自查的慣例,最可能的結果就是什麼問題也沒有。

一次次的變本加厲和悲劇重演讓人們感到恍然無奈之餘也在哀嘆一些行業的“消失”或“死亡”,比如深度調查新聞。於是,對這個行當的“祭奠”也成為疫苗造假事件的一個重要衍生情緒。在TVB那部神劇裡還有一段更為經典的對話:

Dr.Dylan: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唱K,音樂對現在的人來說,只屬於"情歌"這兩個字.我不介意我喜歡的那種音樂會不會消失,我是介意這種音樂的背後所代表的沒有人再覺得有沒有價值.

Hazel:Rock & Roll所代表的東西?

Dr.Dylan:你看看我們這個世界,看看這個城市的樣子,除了"錢"這個字之外,我們已經分辨不出是非黑白.我們每個人都被環境訓練得像倒模出來一樣.喜歡吃同一樣東西,喜歡同一樣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立場,信奉一種生老病死的做人方式——This city is dying,you know?”

最後的那句英文已成金句,若現在加以借用就是:新聞調查 is dy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