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從全球化工行業發展歷史來看,大型煉化裝置,是發展中國家在化工業上趕超發達國家一種可行的道路,臺灣民營企業臺塑石化過去的發展歷程證明了這一點。臺塑石化擁有2500萬噸煉油、300萬噸乙烯產能,規模與浙石化一期和恆力大連煉化項目的體量基本相當,臺塑石化的市值已在2000億人民幣左右,可作為這些民營煉化企業未來的參照。今天,流程君帶大家一起了解臺塑石化的成功之路!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塑石化成功之路

臺塑集團經過60多年,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相關企業達100多家,還包括多家上市企業,其中最重要的是臺塑和臺塑石化。臺塑是最早成立的公司,而臺塑石化是目前其他子公司的原材料供應者,地位可見一斑。

我們選取了臺塑集團目前上市的企業中,市值最高的前六家公司。主要子公司最新市值方面,臺塑石化市值在集團中位居第一,接近1萬億新臺幣,南亞、臺塑和臺化市值也都達到了5000億新臺幣。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六輕計劃”

由於在六輕籌建之前,臺灣上游石化原料產業由“中油”壟斷,長期供應不足,以致必須依賴進口,使得原材料價格較高,減弱競爭力。

為了緩解石化基本原料短缺的困境,臺塑集團於1973年開始,多次向政府提出興建輕油裂解廠的計劃,直到1986年獲得核准,籌建臺灣的第六座輕油裂解廠,這也就是所謂的“六輕計劃”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1994年,六輕計劃正式在臺灣雲林縣麥寮鄉動工。六輕計劃共四期,直至2007年才全面完工,六輕一至四期總計投入逾新臺幣5,700億元。

六輕四期完工當年,帶動集團營收大幅增長,首次突破新臺幣2兆元。為配合六輕計劃的建設,1996年設立了麥寮汽電公司,提供六輕計劃園區內的電力,同年成立了臺塑通運公司,提供麥寮港的船務代理業務,並於1999年成立六輕汽車貨運公司,負責油品運輸。

六輕囊括了煉油廠,輕油裂解廠,石化中間原料及合成樹脂廠,發電廠,汽電共生廠,重機廠與鍋爐廠,晶圓廠,工業港等。

以六輕為核心的這個垂直整合的石化產業體系,臺塑石化位居上游,生產石化基本原料,臺塑位處中游,將上游的石化基本原油作第一次加工,生產出中間原料;而南亞,臺化處於下游,負責塑膠的二三次加工及化學纖維產品。生產出的石化基本原料(乙烯、丙烯)基本上只供應計劃內使用,不銷售給其他石化廠商。

臺塑石化建設歷程(1973~2007)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塑集團多角化轉型

臺灣電子通訊業蓬勃發展,而石化業競爭卻日益激烈,臺塑集團開始積極尋求轉型,不只從事石化相關行業,也進入到電子通訊領域。鑑於臺灣電子通訊業市場潛力無窮,而主要的零組件卻仍多仰賴進口供應,1983年,南亞公司與HP公司合作成立電路板專案組,生產印刷電路板及銅箔基板,跨足電子產業。

臺塑集團通過印刷電路板,充分了解及熟悉電子通訊業的運作,並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地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電子原材料上下游產業鏈。

  • 1995年成立南亞科技,從事半導體研發,設計,製造與銷售,同年與日本小松電子金屬公司、亞太投資公司(臺塑集團的投資控股公司之一)合資成立了臺灣小松電子材料,興建8吋矽晶圓廠。
  • 1990年成立的福懋科技,幫助南亞科技做下游IC封裝。
  • 1997年,原南亞公司電路板事業部另獨立成為南亞電路板公司。著眼於電子業的未來發展,下游的半導體封裝需要安定性高,防靜電,耐酸鹼的環氧樹脂作包覆次材料,臺塑集團也在六輕計劃中規劃了一座環氧樹脂廠。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業務擴張與全球佈局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2009~2016)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使臺塑集團意識到了充分掌握石化原料供應的重要性,為了更加長遠發展,集團開始大舉進行海外投資。臺塑集團看中了美國豐富的天然資源、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備的基礎上建設以及高水平的人力資源,將投資重點放到了美國。

臺塑公司於1978年成立了臺塑美國公司,後一年,南亞公司成立了南亞美國公司。

臺塑美國公司於1983年建廠完成,建廠初期以PVC粉及其下游加工為重心,目前PVC粉年產120萬公噸,並擁有美國最大的塑料管和軟質、硬質膠布之生產工廠。其中塑料管年產80萬公噸,軟質膠布年產7萬公噸,硬質膠布年產10萬公噸。

1990年臺塑集團毅然投入19億美元之巨資,在德州興建生產乙烯的烯烴裂解及八座相關石化工廠,並於1994年陸續順利開工生產。而第二座烯烴裂解及相關工廠擴建工程也已於2002年初完成,乙烯年產能已增加到150萬公噸,聚乙烯年產能增加到95萬公噸,聚丙烯年產能增加到70萬公噸。

同時,臺塑集團在美國也設有年產86萬公噸的聚酯纖維廠以及年產35萬公噸的乙二醇廠。至此,臺塑集團已成為美國地區最主要的PVC粉、聚乙烯、聚丙烯及乙二醇生產廠商之一,成功將石化版圖擴展到美國,完成了上下游體系的建立。

經過多年的努力,臺塑集團先後設立有臺塑美國公司、南亞美國公司、臺塑美洲公司、南亞美洲公司,併購入J-M公司及NEUMIN天然氣公司,擁有多座大型石化原料和二次及三次加工工廠以及天然氣井。

2011年,臺塑集團敏銳地把握住了頁岩氣革命帶來的商機,在美國德州投入20億美元,陸續新建乙烷裂解、丙烷脫氫廠等相關工廠,以掌握頁岩氣低成本生產石化原料的優勢。

1980年代以後,大陸逐漸開放,由於具有充沛的低成本人力、快速發展的經濟以及廣大的內銷市場,吸引全球企業前往投資。臺塑集團認識到這一發展趨勢,於1994年逐步開展大陸投資佈局。

但是,當時兩岸形勢複雜,如:三通問題、外匯管理制度等,使得臺塑集團中上游所生產出來的中間產品無法順利提供大陸地區的廠商使用,造成中間產品市場的不完全競爭性。

為了實現中間產品的內部自由轉移,臺塑集團旗下的南亞,臺化,福懋三家子公司紛紛赴大陸投資,形成企業間的內部市場,建立完整的中下游體系。同時,為了應大陸加工業對於原料的大量需求,於2002年在浙江省寧波市設立石化原料專區,構建上中下游自給自足的一貫化生產。

目前集團在廣州、廈門、重慶、南通、崑山、寧波等地設有十餘個生產基地,投資項目包括石化原料、塑料一、二次加工、電子原材料、重工機械、鋼鐵、發電等事業。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塑石化在臺塑集團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且非常重要。雖然它是重點子公司中最晚成立的,但是它的成立也意味臺塑集團在產業鏈上放下了最重要的一顆棋子。臺塑石化承擔著給下游子公司提供原材料的重任。

極具優勢的產業鏈

以六輕為核心的這個垂直整合的石化產業體系中,臺塑石化煉油廠位居上游,負責生產成品油,臺塑石化輕油裂解廠位處中游,負責生產基礎石化產品,臺塑、南亞、臺化負責生產下游產品。

  • 臺塑石化煉油廠所提煉的汽油、柴油、航燃/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油品均對外銷售;
  • 輕油則全數供應輕油裂解廠作為原料,所產出的乙烯、丙烯等石化品則全數供應麥寮臺塑工業園區內各相關中下游關係企業使用;
  • 其餘石油焦等副產品亦供應企業內其他公司使用。

汽電廠產出的電力、蒸汽、壓縮空氣及超純水等,也供應六輕工業區內各關係企業所需。

臺塑石化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麥寮廠單一廠的日產54萬桶,同時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廠址乙烯生產廠,年產乙烯293.5萬噸。同時臺塑石化與其它臺塑集團下游公司在麥寮廠構建業務綜合體,構建了上下游完整的產業鏈和獲得高度靈活的成本競爭優勢。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下圖為麥寮廠的俯視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臺塑集團在產業整合中的高度集中性,臺塑石化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臺塑集團通過臺塑石化整合起了上中下游企業,同時在麥寮廠實現整體化,最終達到了規模化的目的。同時公用能源的實現,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在同一廠址內,也將運輸成本降低了許多。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在石化市場站穩腳跟

在1994年臺塑企業六輕建設正式動工後,於1999年輕油裂解一廠正式運轉,年產乙烯量45萬噸,這宣告著臺塑石化打破了臺灣這麼久以來,煉化行業被國有控制的情況,宣告臺塑集團擁有了自己的原材料供應商,而不再受限於臺灣中油的原料供應。同年臺塑與森寶業、三商行等民間企業合資成立臺亞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公司的成品油在臺灣地區的銷售。

臺塑石化的石油重要來自於中東地區,從2002年的供應商與2015年的供應商對比來看,這麼多年,臺塑石化供應商變動不是太大,主要加工的是重油。

1994年到2000年,是臺塑石化打基礎的階段,主要的是進行的是基建建設與配套設施建設。除了完成了輕油裂解廠的建設,同時還完成了公用廠發電,取得了石油或石油產品生產、輸入及輸出業務許可執照,折讓臺塑石化所有的油品獲准在市場上販售,為後期的業務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快速發展階段

2000年,公司的輕油裂解二廠完成正式運轉,年產乙烯量90萬噸,2007年輕油裂解三廠正式投廠,年產120萬噸乙烯。截止2007年,臺塑石化乙烯產能已達280萬噸。期間,為響應政府鼓勵民營企業發電,公司與臺塑、南亞、臺化等公司共同投資設立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同時臺塑投資了各項配套公司。在十年間建立3個發電廠,分別為共用一廠、共用二廠、共用三廠。

2000-2007年,除了在產能擴建與配套發展之外,臺塑石化在此階段主要為快速擴展油品市場佔有率,臺塑石化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臺塑集團本身設立運輸公司,因此臺塑石化與臺塑汽車運貨公司可以做互補性的諮詢交流以及硬件上的輔助,而補充了龐大的運輸系統。

原先臺灣中油獨佔許久,臺塑石化在此時進入油品市場,因為產品價格無法做差異化競爭,只能靠服務商來做差異。針對此,臺塑石化在取得高速公路上第一家加油站經營權時,把原先有的加油送贈品,提升為“加滿油免費洗車”及“贈品雙倍送”促銷活動,開始極力拓展於油品市場的區塊。

首先在2001年,臺塑石化和臺新銀行合作發行聯名卡,鎖定國內的加油族群,整合兩大產業優勢,共同推出臺灣加油卡取得中山高速公路全線18座加油站經營權並正式供油。

2003年,臺塑石化與日本出光集團合作增加保養服務,併為開車族提供十大案件服務,領先同行業發行臺塑商務卡,並提供電子商務查詢及下載交易明細。

2005,於林口長庚站開發完成第一部“自助加油機”,提供使用臺新銀行信用卡之消費者加油。2006,臺塑與遠東二大集團聯手打造的跨產業,發行擴集團聯名卡“遠東臺塑聯名卡”。

臺塑石化的市場政策也是相當成功的,從2002年到2008年,臺塑營收翻了5倍多,EBIT一度翻了超過8倍。臺塑石化真正地在臺灣市場站穩了腳跟。

近期動態

2017年7月24日,惠生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宣佈其非全資附屬公司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近日與臺塑美國(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U.S.A.)成功簽署其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低密度聚乙烯(LDPE)項目一個標段的EPFC(設計、採購、製造、施工)總承包合同。

此項目是惠生工程在美國本土斬獲的首個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建造和運輸、以及現場安裝的訂單,是公司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惠生工程北美公司副總裁李蓓表示:“惠生工程始終堅定地執行國際化戰略,積極開拓海外業務,已建立起符合國際化項目執行要求的管理體系和執行團隊以及全球採購、施工資源網絡。繼中東、南美、獨聯體市場後,此項目的斬獲意味著公司在海外市場再次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對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拓展具有重大意義。”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化:新建20萬噸/年PIA擴建ABS和苯酚裝置

2017年10月,瞄準東協、大中華活絡經濟成長動能,臺塑、臺化聯手斥資16.6億美元(逾臺幣500億元),於寧波石化生產基地啟動高值、煉化一體化投資新升級方案,預計2019~2020年陸續完工投產。與美國德州、路易斯安那州石化煉化一體化基地放眼歐美市場相互呼應,建置完備的全球石化銷售網絡。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化副董事長洪福源2017年初即透露,臺化將以不超過10億美元額度,推動大陸北侖的高值化塑料,寧波PIA(純間苯二甲酸)新廠、苯酚擴建,並針對大陸老舊PTA(純對苯二甲酸)所醞釀的汰舊更新機會,評估加碼佈局。

為此,臺化將推動包括20萬噸PIA新廠,以及15~25萬噸ABS、10萬噸苯酚擴建計劃,合計投資總額達9.6億美元。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化PIA新廠加計上游原料間二甲苯(年產12~14萬噸)煉化一體化建置,投資2.6億美元,預計2019年第四季投料試車;苯酚年產從30萬噸擴充至40萬噸,投資約1億美元,2018年動工,目標2019年初投產。

臺化指出,PIA應用不僅PP、PE瓶身的傳統內需版圖,也支援手機等消費型電子商機,是目前頗夯的高品質塑化原料。2017年起大陸精間苯二甲酸(PIA)每年需求成長率約8~10%,且多仰賴進口,推估至2020年PIA需求量約45萬噸,將有40.3萬噸需仰賴進口。

浙江地區為大陸聚酯業主要生產基地,亦是PIA主要銷售市場,為降低運輸成本及搶佔市場,規劃於寧波PTA廠區內興建PIA生產線;屆時,營運規模將可與樂天並列全球第一。對照當前市價,年產值達臺幣100~114億元。

此外,大陸近年需求躍進的ABS,臺化規劃投資近6億美元,將寧波ABS年產規模推升至60~70萬噸,目前已送交環評審查,預計2019年完工投產,穩居大陸第三大,力拼追上亞洲ABS龍頭廠奇美實業及韓國LG大廠。以目前ABS行情粗估,新增年產值約4.5~5億美元,約達臺幣130~150億元水準。

臺塑:7億美元興建60萬噸/年PDH項目

繼近年成功耕耘大陸石化內需版圖,考量臺塑、臺化目前寧波生產基地一年丙烯需求量高達50~60萬噸,臺塑公司規劃100%獨資,在寧波興建丙烷脫氫(PDH)廠、年產丙烯60萬噸,投資金額7億美元(約合新臺幣210億元),此投資案待第四季提報董事會後啟動,預計2020年完工投產。

該廠完工後,臺化寧波丙烯原料將由臺塑PDH廠在地直接供應,對臺化、臺塑寧波石化基地的生產效益與煉化一體化成本競爭優勢,發揮雙效加持。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塑寧波NAE工程

臺塑集團大陸寧波石化廠區的最大原料即為丙烯,但丙烯運送需要低溫高壓,有其運輸上的危險,運送成本相對較高。

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曾透露,集團只能思考三種方式解決,包括在大陸當地購買、興建輕油裂解廠、或是透過煤、丙烷原料,以丙烷脫氫方式取得丙烯等,來建置丙烯原料供應機制,以求寧波石化園區原料能自給自足。

乙烯因不須高壓低溫方式輸送,運費較便宜且安全,臺塑寧波乙烯原料多採麥寮運輸支應。

尤其,近年美國發生頁岩氣革命後,乙烷進料的輕裂廠每噸乙烯成本比石油腦進料便宜200~300美元;以EG為例,美國EG每噸比亞洲EG多出150~180美元成本競爭優勢,亦即扣除60美元運輸費用,美國貨源轉銷亞洲仍有利可圖。

反倒是大陸煤化工石化擴產因環保空汙負擔,調控趨緊,大陸對丙烯下游產業佈局多朝自給自足模式發展,臺塑寧波基地煉化一體化佈局強化愈顯重要,也因此臺塑公司開始思索評估興建以丙烷進料的輕油裂解廠。

民營煉化企業的楷模,2500萬噸煉油規模的化工巨獸是如何練成的?

臺塑主管透露,丙烷脫氫裝置(Propane Dehydrogenation,PDH)系透過液化石油氣產生的丙烷來製造丙烯,不用傳統輕油裂解方式,除可降低生產成本外,又可增加丙烯供應量,提升營運靈活性。

此外,以丙烯供料的聚丙烯(PP)產品來看,亞洲仍是主要消費區。臺塑PP產品差異化比重約達50~60%水準;隱形眼鏡的PP模具專用料屬醫療級產品已正式量產。

臺塑2017年寧波石化基地PP產線將啟動去瓶頸工程,年產規模從45萬噸推升至52萬噸,加上去年臺灣PP小幅擴增能量;屆時,兩岸PP年產規模可望能突破95萬噸,增幅12%,增添營運推進力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