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美管理者指出:中國養豬生產中存在5大問題!

卡美管理者指出:中国养猪生产中存在5大问题!

在中國養豬,即使是對最好的養豬生產能手而言也可能是一項挑戰性的工作。與養豬生產有關的挑戰無休止地從健康問題、管理問題和飼料質量等等開始。那麼,養豬生產最突出的五大挑戰是哪些呢?

人員的流動

在中國,大多養豬生產者均面臨豬場人員流動的問題。調查的豬場中,每年員工的流動率高達100%。隨著庭院式養豬向規模化商業化養豬的發展,生產者害怕感染新型疾病。因此,新的大型豬場建造了供員工短期或長期居住的宿舍,住宿期間員工不能離開豬場的生產區。這意味著在豬場工作期間,豬場技術員或飼養員要離開他(她)的家庭和親戚朋友。

豬場員工包括很多受過高等教育且擁有學士、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人才,其餘的員工是一些未受過教育或接受教育程度有限的人員。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胸懷遠大抱負,不希望長期蝸居在豬場中,因而可能會利用一個為期6個月的遛留期作為跳板,尋求更好的工作。

由於人員的大量流動,豬場一直處於培訓的模式;因此,優秀員工忙於培訓新員工,而非與從事他們擅長的工作——養豬生產管理。

因此,如何處理豬場的人員流動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性工作。一些養豬企業已經意識到該問題並尋求如何解決此問題的方案。

對企業來說,一個解決方案是制定公司自己的適合它們需求和現狀的內部培訓計劃。豬場和養豬企業不僅要開展員工的培訓和教育,還要創造員工可以攜帶家庭人員進場生活的環境。另一個解決方案是讓員工每月工作三週休假一週。

中國的養豬企業目前還沒有減少員工流動的完美方案,但他們知道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卡美管理者指出:中国养猪生产中存在5大问题!

豬的飼餵策略和供水

很多豬場在仔豬斷奶當天有不給母豬飼餵的習慣。其背後的理論是如果不給母豬飼料,就能更快地使母豬斷奶,還可以縮短空懷時間。

母豬斷奶後,許多豬場開始對其進行限飼直到發情時才恢復正常,這會延長母豬斷奶至發情的間隔期,導致非生產天數(Non-productive Days,NPD)增加和豬場效率降低。在調查的一些豬場中,母豬的供水是另一個問題。在配種期和妊娠早期,較低的供水量對母豬的繁殖性能會有不良的影響。2017年,中國多個豬場母豬的尿檢結果顯示,母豬普遍存在高濃度尿液症,這是一種與日飲水量低有關的症狀。

卡美農業技術諮詢(蘇州)有限公司(Carthage MHJ Agritech)認為豬場從母豬斷奶前4 d開始減少日飼餵量,斷奶當天不喂母豬的策略,會導致母豬斷奶到發情的間隔期延長,下一胎窩產仔數減少,繁育母豬非生產天數增加。一般建議是給母豬飼餵充足的飼料或根據食慾(取決於遺傳)一直飼餵到配種。一些豬場開始嘗試這種方法,然後因效果良好隨後採納了它。

飼餵時,如何提供合適的飼餵量?一些豬場管理者參加過很多由國內、國外專家報道的關於母豬飼養等方面的研討會。豬場管理者的困惑在於每個專家在母豬飼養方面的方法都存在差異,因此應該使用哪種策略或哪種策略是正確的呢?通常專家推薦母豬飼料的飼餵量以千克或磅為計量單位,但是沒有提到能量和蛋白質的推薦飼餵量。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在中國可用或正在應用的遺傳特徵。瞭解遺傳特徵發揮母豬的遺傳潛能。目前,飼餵1頭PIC後備母豬和經產母豬與飼餵1頭DanAvl(丹育)後備母豬和經產母豬是一樣的。

母豬的查情管理

一些豬場在上午和下午進行查情,這種策略很好。當豬場配種人員對母豬查情時,所用方法通常存在差異,有些會對母豬產生不良後果。一種查情方法是不加任何刺激,拉著公豬至母豬前面的查情方法,配種人員在母豬背後觀察母豬的發情情況。另一種方法是用手按壓母豬背部,觀察靜立反應,通常結果不佳。造成上述錯誤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或員工圖省事,很多情況下,這是從別人那裡學到的。

培訓員工如何在母豬前面使用公豬很有必要,如利用門來控制公豬在母豬面前行走的速度。還應教員工如何辨識和觀察後備母豬和經產母豬的發情行為以及查情時如何觀察母豬。這樣員工將開始專注於觀察經產/後備母豬對公豬做出的反應以及它們的耳朵、體位和外陰紅腫(如果有的話)。

人工授精技術和精液質量

中國全國各地的豬場的養豬生產者已經學會了豬的人工授精技術,一些豬場擅長運用人工授精技術,但是我們發現輸精技術有待改善。在進行人工授精的時候,精液是被壓入母豬體內的,而缺乏公豬刺激,技術員沒有對母豬進行刺激且精液袋吊在豬欄上方的一根線上直至精液袋空了。此外,由於一些技術人員對精液質量要求不嚴格,使精液袋暴露在日光下,且儲存和運輸時溫度不當,造成精液質量難以控制。

正確使用公豬查情有益於人工授精,並確保精液在母豬體內良好輸送。如何正確刺激母豬檢查其是否發情很有必要,如按壓母豬腹部、背部看母豬的靜立狀態。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於查情,還能刺激母豬進行授精。另外,在人工授精時,如何持續刺激後備母豬和經產母豬以改善配種結果也很有必要。

在員工培訓期間,指導員工對母豬進行正確標準的刺激和查情工作,即便人員有流動,後期的培訓仍可以讓新員工學到正確的方法。

豬舍的光照

中國豬場存在一個普遍現象是配種妊娠舍缺少光照。甚至有些豬場員工在豬舍內行走時需要用頭燈來照明,以觀察豬群活動,以避免員工的腿撞到豬欄。

有些豬場,燈被特意關閉以節省成本。有些豬場的一部分母豬有足夠的光照,而其他母豬被圈養在昏暗的豬欄中。農場主、豬場管理者、生產管理者和飼養員如果不瞭解母豬,就不會發現它們是否返情,是否生病,等等。研究表明,給母豬提供合適的光照可獲得良好效果,並推薦每天16 h光照和8 h黑暗。

推薦後備豬培育舍(Gilt Development Unit,GDU)和配種舍的光照強度為150 Lux~200 Lux。當在上述豬舍中行走時,估計光照總是接近100 Lux,但是當用勒克斯計或HOBO記錄儀測定時,光照強度通常記錄在11 Lux~40 Lux,每天有12 h~14 h黑暗。目前有更廉價的方法提供光照,LED燈很便宜,可以很方便地懸掛且能提供充足的光照。

有些豬場配備有連續的妊娠循環舍,每週斷奶欄會在此流轉變動。如果整個妊娠期提供人工光照,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卡美農業技術諮詢(蘇州)有限公司(Carthage & MHJ)的團隊會參與並建造一棟配備有專用的斷奶欄、備用欄(opportunity rows)、寄放欄(parking row)和常規妊娠欄的新妊娠舍。這樣,如果豬舍的其餘部分有足夠的光照,豬場只需要為斷奶欄和備用欄提供額外的光照。改變這種流轉策略的一個副作用是母豬在妊娠期間運動太少,但節省了勞動力。

(來源:文/Michael Ellermann,卡美農業技術諮詢(蘇州)有限公司;世界畜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