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我叫李晶。

你問我是怎麼開始迷上團扇的,其實是從戲曲開始的。

對戲曲的痴迷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有一天看電視,偶然聽到一段唱腔特別美妙。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京劇《鎖麟囊·春秋亭》裡的幾句:“春秋亭外風雨暴,何處悲聲破寂寥。隔簾只見一花轎,想必是新婚渡鵲橋。” 我一下就被迷住了,如痴如醉。

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旦角,穿了一身的紅,特別美。

我到杭州上大學,是工商管理專業,但我特別喜歡戲曲。大學裡開設有京劇培訓班,我就特別積極地報了名,上課第一天,我整整提前一小時就到了。

就這樣,我有幸跟隨浙江京劇團的葉盛華老師學戲,唱旦角,算是能慢慢地領悟到戲曲之美,還有它帶給人的精神享受。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讀研究生,我選擇了設計專業,有更多機會學習戲曲。跟戲曲相關的東西,我都特別留意,武術、舞蹈、音樂、詩詞、道具、服飾……戲曲是我通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大門,它其實跟很多藝術是相通的,如果不瞭解,就很難深入領略到它的美。就這樣,我開始涉獵得廣一些、深一些。

一把缺損的老團扇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說到團扇,其實也是非常中國的東西。

在10年前,搞收藏的人玩團扇的還不多。似乎覺得它只是古代人日常生活用具。其實它也是文化的載體,古人就喜歡在扇面上題詩作畫。

我因為愛好戲曲,就開始留意和收藏相關的道具,有點翠、銀件什麼的,偶爾在收藏品市場上碰到,我一定會盡量買下。

讀研的時候,很意外地,我得到一柄有些年頭的老團扇。可惜的是,那把工藝很上乘的清代團扇,扇面缺損了。我就去找人,決定用緙絲的扇面來修復。找來找去,很難,會緙絲工藝的人很少。

搞收藏,一旦入迷就很難自拔。我省吃儉用,把錢大多都花在收藏老物件上了。點翠、老繡片、銀器、扇子都有一些。可是面對一些品相不是太好的東西,比如一把破損的扇子,我特別想把它修復起來,修不好,心裡怎麼都不是滋味。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那就自己想辦法嘍。我動了心思,自己去學修復老扇子。

重現團扇的美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我學做團扇,家裡人開始並不支持。讀了那麼多年書,家裡人還是希望我去考個公務員什麼的,至少工作穩定一些。

但是我比較堅持自己的想法。2013年夏天才畢業,2月份我就在蘇州租好了一間房子。還在學校的時候,我靠收藏和修復一些扇子,就已經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了。

我經常跑到上海、嘉興、杭州的古玩市場淘東西。以前老的團扇也不貴,幾百塊、一兩千塊,偶爾也能遇上材質好的,比如老紫檀的扇柄。有些老扇子,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師傅修,我就自己琢磨。

我是學設計的,漸漸就不滿足於僅僅是修復,我還想自己設計、製作一些團扇。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我把自己設計的圖案,交給這些老師傅做扇面。一開始做出來的成品,總是不盡如人意,於是我一邊與師傅交流,一邊反思問題出在哪裡。就這樣反反覆覆,把工藝流程弄得清清楚楚,我的設計也能更加體現緙絲的特點與韻味。

我希望一把團扇的美,是直觀地呈現出來,用它的美從視覺上直接打動你。我不希望把它變成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藝術品。

嗜閒居的日子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團扇,應該走近普通人,讓更多人可以領略和感受它的美。

其實我的製作理念一直在發生變化,從追求工藝的極致,慢慢迴歸到物品本身,讓它能夠受到大家喜愛,讓更多的人可以買得起、用得起它。

這是我的理想,美好的東西,不只是作為收藏品,要成為大家的生活用品。只有這樣,它的美才可以更好地傳達。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從設計到交出成品,一款扇子最快也要大半年。我每天都面對團扇,每天都在設計和製作,每週都會有新品推出。幾年下來,累積的品種有300多種。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我這個工作室,叫“嗜閒居”,在一條深巷中,獨門獨戶的小院落,安靜極了。院落周圍是織造局舊址、藝圃、玉器公所,還有最具煙火氣息的民居,可以說,這條巷子裡,藏著老蘇州最市井的一面。有外地朋友專程尋訪而來,在這些巷子裡穿行,說能感受到最靜謐、最純正的蘇州味。

在寧靜的下午,或下雨的傍晚,偶爾會有三五同好,聚在這個院子裡,絲竹相和,低語諧鳴, 還有人輕輕哼起幾句崑曲。

尋找失落的中國美——團扇|藝與人

《李晶:團扇之美,穿越千年》

講述:李晶 | 整理:小麥

本文配圖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在這裡 讀到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