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多少人就是在朱自清《春》的感染下,才真的仔细审视春天和感受春天。看花骨朵绽放,看小草慢慢的变绿。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当人们已经对工作和生活感到无比的压力,是多么渴望在这美丽的季节和大自然来一场约会放松一下。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春天来临,也正好是清明节的到来。

咱们今天就一起瞧一瞧,

清明节期间的风俗。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

宽泛来说,一般5号前后半个月,

都可以算做清明节期间。

清明节的历史可追溯到周代,

距今已经二千五百余年历史了。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历史上也有很多写给清明的诗歌,

北方清明节的特点就是倒春寒,

大诗人杜牧都写“清明时节雨纷纷”,

这几天,极易出现气候变化。

但是过了清明,气温逐渐升高,

就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了,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清明节期间主要的活动有

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给先人扫墓。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踏青

清明节来临,正好春天也到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天小长假,不少国人保持着踏青的习惯,一年之初,去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植树

清明前后,春雨纷飞,这时候种树,温度湿度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树苗成活率高,其源头可追溯到戴柳插柳的习俗,经过多年,植树的风俗也依然保留了下来。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放风筝

风筝在古代被称为神灯,传说有人把风筝放上天后,剪断风筝线,让它自由飞走,据传可把疾病灾难带走,留下好运。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扫墓

扫墓是最常见的习俗了,每到清明节,给先人重新清扫坟墓、填填新土、烧纸钱、献上一束花,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扫墓的习俗由唐朝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

惠爱乡居小课堂——清明节知多少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

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由“惠爱乡居”发布,2018年4月6日】

谢谢合作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

我们在那等着您!

如果喜欢此文章,请动动你们的小手

点赞留言加转发,您的赞美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