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巨款打賞女主播 錢爲什麼來得那麼容易

熊孩子鉅款打賞女主播 錢為什麼來得那麼容易

熊孩子鉅款打賞主播的事件頻頻發生。

9歲女孩幾天內打賞主播5萬元;高二學生3個月偷划走母親40萬元打賞主播;14歲孩子打賞主播14萬,清空父母十年積蓄……一條條新聞的背後,似乎都有父母的血淚控訴:賺錢是那麼難,但打賞卻那麼容易。

其實,賺錢難是對父母來說的,但對於打賞的小孩子來說,那麼多的錢,無非就是數字而已,或者只是屏幕上的鮮花和禮物。對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錢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和屏幕上的物品有什麼兩樣呢?

有一份調查顯示,重金打賞主播未成年人的年紀分佈:小學生(12歲及以下)佔52%,中學生(13-15歲)佔45%,高中生(16-18歲)3%。從這個調查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他們會越來越理智,並且也越來越懂得錢的意義,不會隨意打賞。而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錢只是一個數字,並且跟他們也沒有什麼關係,只要高興,隨便撒。

很多人聲討主播,說她們引誘未成年人打賞,很多人聲討平臺,說它們監管不嚴,讓未成年人可以隨意進入。

但是,罪過真的只是別人嗎?這些課業很重的孩子為什麼能夠頻繁上直播平臺,為什麼能夠輕易得到錢?父母一點警覺都沒有嗎?

首先,不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對於熊孩子來說,都是要嚴控的。為什麼這些熊孩子能夠不在父母的監控下上電腦和使用手機呢?很多學校都有規定,不允許高中以下的孩子帶智能手機入校。因為孩子的自制力較低,而智能手機連接上了無限可能的空間。如果任由孩子自由掌握智能手機,他們可能沉溺於網絡之中。不僅僅是看平臺直播,還可能是玩遊戲不能自拔。但是,我們看到,這些巨資打賞主播的熊孩子,他們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打賞時,他們的父母都沒有注意到。說明,父母對於孩子的動態十分不關心,對於孩子怎麼使用手機電腦也不管不問。如果能夠嚴格關注孩子上網,那麼,這些熊孩子是不可能到主播平臺里長時間觀看的。但很多家長為圖省事,直接給孩子手機或者讓他們去玩平板電腦,根本不予監控。

其次,很多家長對於資金安全也沒有在意。孩子很小,根本不懂得錢的意義。而家長們,要麼是隨意給錢給孩子,放縱他們的購買,要麼是對於大額資金沒有設限。手機綁定銀行,必須設置密碼。那麼,孩子為什麼能夠輕易拿到父母的支付密碼呢?當父母把手機和支付密碼都毫無保留地給孩子,並且不管孩子看什麼幹什麼時,這不是一種無下限的縱容嗎?

我們都是知道,未成年人是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們很容易被誘導,也很容易沉迷。所以,遊戲對未成年人危害很大,而與遊戲相類的一些直播,也會讓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作為家長,對此應該有預見性,對於自己孩子的行為也應該加以管束。但很多家長,對此根本沒有意識,對於自己賬戶的變化也無動於衷,等到巨資失去,往往過去了好幾個月,這個時候才來怪主播、怪平臺,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一個成年人,對於自己資金賬戶的變化都無所謂,又怎麼要求自己的孩子有資金意識呢?如果孩子沒有資金意識,那麼網絡上的打賞對他們來說,不就是點擊獲得誇獎嗎?自己的父母都不來給孩子普及金錢意識,難道那些靠他人打賞賺錢的主播會來幫你普及嗎?

這些巨資打賞主播的家庭,有的殷實,有的普通,但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對資金的變化很漠然。孩子可以輕易地知道資金密碼,可以輕易地划走資金而不驚動父母!

對孩子來說,他們拿手機,只是方便與父母聯繫,那麼,給他們一臺只有通訊功能的“老人機”就可以,為什麼一定要能上網的智能手機?電腦是用來學習的,如果家長經常關注孩子上哪些網的話,那麼孩子肯定不能輕易上直播平臺。如果給孩子錢是為了他們的生活,那麼一定的限額是必須的,並且也應該關注孩子花到哪裡去。而孩子未參與自家的經營,所以有關大額資金的保管和使用,都是父母需要關注的,銀行卡和密碼應該是妥善保管而不是孩子想偷就能偷的。

所以,每一個“熊孩子”打賞主播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大人”。你不把羊圈關好,卻怪狼要吃羊,這樣的道理,有些偏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