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1年多,我是這樣從宏觀上理解運營的


做了1年多運營了,也看了幾本前輩的書,最近想整合下自己工作後所想所感和大佬們的經驗和感悟,說說目前自己理解的運營。

入行1年多,我是這樣從宏觀上理解運營的

一、如何從宏觀上去理解互聯網行業?

我覺得對於所有產品來說,就是【產品——內容——用戶】這個模型,產品搭建成型後,就要填充內容,用內容做基礎去連接用戶。

也像大佬曾說過的那樣,這個模型最前面的產品負責為用戶提供長期價值,對於運營同學來說,職責就是負責搭起後半段的路徑,即協助產品為完善用戶長期價值,並提供給用戶短期價值。

二、什麼是運營?

這是個虛的概念,沒什麼正確答案。個人覺得可以說運營即是,為產品拉新拉活拉沉。

  • 拉新即是獲取新用戶,通常是利用現有產品內容去低成本和用戶做一次接觸。
  • 拉活即是留存用戶,引導新用戶使用產品的核心功能。
  • 拉沉
    即是使用戶長期地使用產品的核心功能。

所以我認為運營往概念上說就是在做廣義上的用戶運營,所有的運營手段落腳點都一定是用戶運營。

而我們日常的運營工作絕大部分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內容運營,產品本身可以算是內容,推動產品迭代就可以理解成是在優化內容,產品框架內的社區、活動更是內容。

所以無論是市場上招聘的狹義內容運營、活動運營、新媒體運營等等,我覺得都可以是內容運營,絕對是佔據了運營的大部分時間的。

三、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運營?

我覺得想成為一個好的運營是有方法論的,把一些事情站在一定高度上理解透徹後,起碼不會太差。

1.要理解產品

理解產品其實就是去思考兩件事:首先是產品所提供業務解決的是剛需還是非剛需?高頻還是低頻?另外,就是由產品業務模式決定的最終產品商業模式。

通常把剛需/非剛需、高頻/低頻看成二維座標軸的X和Y軸,每一個象限代表一個組合,每種組合適合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基本是有固定套路的。理解清楚這個,對如何運營自己的產品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 如果你的產品是高頻剛需,可能就是免費+流量/數據這樣的商業模式,基於此,運營工作的重點可能就是如何維持用戶粘性;
  • 如果你的產品是低頻非剛需,可能就是直接收費這樣的商業模式,運營工作的重點可能就是如何提高用戶轉化率,如何提高客單這樣子。

2.理解產品所處階段不同運營工作的側重點不同

產品都會經歷一個啟動期、快速發展期、逐漸成熟發展期、衰退期。

每個階段其實運營都是要去做用戶的拉新拉活拉沉,但是不同階段,側重點肯定不一樣。

  1. 啟動期:可能要先找到一批忠實用戶,根據他們的反饋去配合完善產品核心功能,把他們拉沉。
  2. 快速發展期:可能要大規模複製成功經驗,在留存率有一定保證的前提下,大規模補貼,著重去拉新,考慮用戶增長。
  3. 成熟發展期:對於拉新效果最好的渠道著重投入,把一些拉新動作和喚醒沉默用戶的動作固定化;著重考慮用戶轉化的問題,去完善用戶生命週期的管理,應該算是建立一個標籤系統,根據用戶屬性和行為去精細化運營。
  4. 衰退期:就要考慮如何把用戶往新產品上轉之類的。

3.理解在精細化運營時,其實就是在把用戶分階段、分類、分級的去運營

這是我看平臺一位作者寫的,我自己覺得收穫蠻多的:

  • 分階段就是在用戶層面上,新增留存轉化上運營要有相應的手段去刺激;
  • 分類就是給用戶貼上類別的標籤,針對某一類用戶去制定一些策略;
  • 分級就是每類用戶也是有差異的,比如同屬活躍用戶,每週連續7天全部打開APP,和每週有5-7天打開APP也是可以有不同運營手段的。

四、好的運營有哪些特質?

這其實沒啥好講的,因為可以簡略成:聰明、學習能力強。

但其實細緻分類地總結起來,可以幫自己自省,查缺補漏,潛意識地去培養一些好的習慣,有助於提升。

我覺得可以從4方面來說:分別是意識、思維能力、思維習慣、以及一些加分的能力或者算是天賦吧。

1.意識

目標意識、ROI意識:

  • 目的清晰,理解自己在做什麼對運營來說是很重要的,無論是設計活動還是發微博,知道自己要最終目的是什麼才能幹好。
  • ROI意識就是說白了就是要知道自己做一些事情值不值,一定要找到最值的重點做。

2.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發散思維、結構化思維:

  • 邏輯思維:真的挺重要的,自覺我的邏輯不是很好,思考的習慣不是很好,有經常在反省。有些事情邏輯沒跑通,真的是白費力氣,個人的經驗就是多鍛鍊,多總結吧,多鍛鍊自己就會變好。
  • 發散思維:也不一定就是創新能力,其實做事情基本就是在根據問題找解決方案,有的時候發散思維強,真的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角,看問題、給出的解決方案就完全不一樣。
  • 結構化思維:什麼事情都是融匯貫通才會發揮最大威力,如果思維能夠聚點成線,成面。考慮事情繫統,會少踩很多坑。

3.思維習慣

  • 流程化思維:邏輯思維是流程化思維的必要條件,養成這個習慣,把每個運營動作都按流程想一遍,帶著你運營動作的目的,可以在某個點做什麼、不做什麼就會非常清晰。
  • 槓桿化思維:
    和ROI意識有點雷同,找到收益最大,整個事情的核心,先去著手搞定,利用槓桿。
  • 精細化思維:無論是運營用戶,還是把指標拆解其實都是要有這種精細化的意識。

4.加分的能力

同理心換位思考、文案能力、關注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