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看病难,看病贵,哪里都一样

白岩松:看病难,看病贵,哪里都一样

不久前,我刚从美国回来,在那儿跟朋友聊天时,发现即便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对彼此仍有很多“错误的想象”。

比如,和我聊天的那位美国同行告诉我,他在美国的医疗保险费用,是每月一千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相当多的普通美国人交不起这笔钱。

接下来他开了一句玩笑:“其实在美国才是看病难、看病贵呢!”

正因如此,美国医疗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医疗保险,成为奥巴马、特朗普头上悬着的一柄利剑。

还有,在我们想象当中,像纽约这样的城市,上小学总不会考试吧,不会择校吧?

结果我的一位同行告诉我,他的孩子今年要上个好小学,为这件事参加了三四次考试,最后还是没考上,他甚至觉得孩子的尊严受到了严重损害。不过就是上个小学啊!

万不得已还有一招,就是搬家。跟我聊完没几天,两口子带着孩子搬到了一个所谓的“学区房”,希望能就近进入好的小学。

为什么要拿这两件事当开场白呢?无论医疗还是教育,都是每个国家最为重大的事情,而且几乎在每个国家,真正让人满意的都少之又少。

偶尔有些非常棒的决策,立即会成为这个国家巨大的骄傲。比如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重点是呈现这座城市在工业革命和流行音乐方面的荣耀,其中却拿出很大一块时间反映英国的公共医疗体系,那是他们视之为与工业革命和流行音乐同等骄傲的成就。

今天这么多医疗界的朋友云集在这里,谈论“医疗的社会价值”这个主题,为中国医疗事业的前行和遇到的困惑去鼓与呼,是希望这个行业可以更加有尊严地向前发展,可以满足更多人的期待。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

这些文字里,似乎有着对医生这个职业更为深远的定义。

好医生一定会开“希望”这个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