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數碼雜談」我們與生產力之間可能差了不止一錘子

隨著2012年微軟推出第一代Surface開始,“生產力工具”這個概念便在市場上流傳開來,而後差不多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把這個詞拿出來添油加醋炒作一遍,隨著Surface Pro 3熱賣,某“水果”公司也終於坐不住了,把他們旗下最熱門的大屏娛樂產品改造一番,加了鍵盤和觸控筆,並宣稱這是一款生產力工具……前段時間國內一“工具”廠也推出了他們號稱“毀天滅地”的生產力工具,並取名為“炸藥”,一時間成為網絡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說到這裡,如果你們以為EJ今天只是想炒個冷飯跟大家吐槽這款熱度不再的生產力“炸藥”,那你就錯了,我今天想實實在在地跟大家聊一下“生產力工具”這個被廣告商曲解、被使用者誤解的概念。

在聊什麼是“生產力工具”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什麼是“生產力”,簡而言之,生產力就是人創造財富的能力——那麼,我們可以認為“生產力工具”是“能幫助用戶創造更多財富的工具”或是“能幫助用戶以更高效率創造財富的工具”。

回到Surface和iPad Pro,為什麼說它們是生產力工具?因為它擁有手寫筆、觸屏、同時還可以在平板與筆記本形態之間自由切換,可以大大提升諸如攝影師、商務人士、白領精英、藝術家、記者等不同行業人士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的工作效率,這裡重點強調“特殊情況”,是不是真的具有“生產力”是要看工作場景的,你讓一個職業電競選手拿著內置ARM的輕薄筆記本是玩不出花來的。

「EJ数码杂谈」我们与生产力之间可能差了不止一锤子

前兩天,EJ在評測室簡單上手了一款內置驍龍835的輕薄本,我給它的定位是專門針對數碼記者的生產力工具,這款產品特點之一是續航持久,50Wh電池可以支持20小時續航,並且該產品內置SIM卡插槽,可以實時聯網。

為什麼我覺得它專門針對數碼記者呢?數碼記者經常要出差參加發佈會,對電腦的主要需求是輕薄便攜和長時續航,可以隨時隨地把它拿出來寫稿,必要時,可能還要一邊參加發佈會一邊做網絡直播。

「EJ数码杂谈」我们与生产力之间可能差了不止一锤子

我們設定這樣一個場景:參加某品牌發佈會,出差時間為2天1夜,前一天早上乘飛機前往目的地,下午發佈會,晚上住在會場附近的酒店,第二天乘高鐵返回。工作內容是發佈會現場文字直播與簡單的網友互動,發佈會結束後還要趕出一篇新聞稿以供第二天發佈。

實際應用中,一般是在飛機上用筆記本查看一下基本的行程安排,確認工作內容,輕度使用1小時左右。到達發佈會現場後,現場的Wifi環境可能並不是很好,因此選用LTE網絡,發佈會實際持續3小時,加上會前調試時間,不會超過5小時,應用場景基本上是中度文字輸入和網頁瀏覽。晚上回到賓館,開始新聞編輯,發佈會的照片只需要進行簡單裁剪、調整大小,通常不會不需要用到Photoshop這樣對配置要求略高的照片處理軟件,中度文字編輯和輕度照片處理工作加在一起一般耗費5小時足夠搞定。第二天在返回的高鐵上,使用LTE對已經定時發佈的新聞進行粉絲互動,之後還可以觀看儲存在電腦裡的美劇打發時間,中度網頁瀏覽和視頻播放總計4小時。

按照我們設定的場景,使用時間大概在15小時左右,算上一些誤差,一臺可以堅持20小時續航的筆記本足夠勝任這樣的工作,實際使用中,運行Win 10s的驍龍835筆記本在使用Word碼字的時候不會有明顯性能不足的情況,瀏覽器是一個需要

妥協的地方,除非你選擇將Win 10s升級到Win 10 Pro,不然只有系統自帶的Edge相對好用。

「EJ数码杂谈」我们与生产力之间可能差了不止一锤子

Surface Studio算是一款比較高大上的“生產力工具”了,之前的發佈會上,微軟一邊介紹新產品,一邊請藝術家在臺下用Studio畫畫一直是我念念不忘的場景,不過即使是配合了Surface Dial和Surface Pen,如果沒有應用加成,Studio也可以算是一個失敗的產品,這也是Win 10s很難在短時間內普及的重要原因,應用商店內容的缺失一直是眾多“軟飯”心中的痛點。

「EJ数码杂谈」我们与生产力之间可能差了不止一锤子

同樣有應用困擾的還有蘋果的iPad Pro,儘管官方推出了鍵盤和ApplePencil這樣可以讓iPad在多場景提供生產力的配件,在iOS上數量佔上風的始終是娛樂類App,畢竟蘋果在設計之初就沒有想過讓iPad具備生產力,喬老爺子當年甚至唾棄在蘋果設備上使用觸控筆的想法。另一個時常被用戶吐槽的地方就是它的鍵盤,使用手感甚至比Macbook上使用的蝶式鍵盤更差,這使得在iPad上碼字完完全全變成了雞肋功能,最終iPad Pro就變成了一塊可以簡單畫畫素描的手寫板,日常的主要功能基本還是玩遊戲看電影……

Surface Pro從推出以來一直被很多忠實粉絲所喜愛,不過它最大的特點,拆分式鍵盤成為了它“生產力”之路上的一大阻礙,作為一款推出之初就力求適用於任何使用場所的“二合一”平板,Surface Pro目前的13寸機身配合Type Cover對矮個子用戶就顯得不那麼友好了。

「EJ数码杂谈」我们与生产力之间可能差了不止一锤子

因為不同於傳統筆記本的帶阻尼屏幕轉軸設計,13寸的Surface Pro在矮個子用戶的膝上使用環境下很難保證平衡,甚至有廠商專門為它生產了一款帶轉軸的鍵盤,另一方面新推出的10寸版本的Surface Go又有屏幕過小、性能較差的短板。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微軟無奈轉向妥協設計,在Surface Book上恢復了帶阻尼轉軸的設計,並且推出了Surface Laptop這樣的傳統型筆記本。

「EJ数码杂谈」我们与生产力之间可能差了不止一锤子

對不同用戶,“生產力工具”這個概念是不同的,甚至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習慣,這個概念都有變化。比如程序員,做前端和做後臺的、編小程序和做深度學習的用的電腦從大小到配置全都不一樣;對於攝影師,有親自處理圖片後期的,也有喜歡把照片保存到硬盤裡,定期交給修圖師處理的,影樓攝影師和風光攝影師,用的機子也都不會相同。

不僅是“生產力工具”,還有“學生專用”、“設計師專用”這樣給筆記本定性的字樣,我們都需要注意,有這樣的宣傳語並不代表它真的就適用於這一類人的全部使用場景。在你們求推薦的時候,只說你是程序員或者設計師也不一定能問到最適合你的機型。

那麼手機前的讀者朋友們,你們現在在用的筆記本真的是適合你的“生產力工具”嗎?或者你心中真正適合你自己的“生產力工具”是什麼樣的呢?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告訴EJ,感謝各位關注EJ數碼雜談,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