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貓新解:央視主持人宋英傑兒子的「前世今生」

前言:今年5.10日,著名央視主持人宋英傑發微頭條:豆包同學快四歲了,晚上臨睡之前跟我聊天,他說:我的老家在四川,就在成都西邊一點點。我的兩個女兒還在那兒,一個15,一個10歲了。我已經好久沒見到她們了,可能都快認不出來了。我想去四川看她們,然後再回來。我和四川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完這些話,他就睡著了。我卻陷入了深深的遐想…

探索貓新解:央視主持人宋英傑兒子的“前世今生”

評論裡充滿了神秘主義,當然也少不了生硬的“科學主義”。我對此倒有自己的理解,因為我之前一直有一個觀點,人的意識是進化出來的,而人的觀念更是進化的產物,觀念是記憶信息和感應信息的重疊誤判。

如果要弄清什麼是誤判,就要弄清意識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會有誤判。

我將意識定義為通過量子塌縮獲取的信息。再進一步,意識可以理解為麥克斯韋妖中為熵減工作提供關鍵兩個要素“能量+信息”中的信息,這個信息怎麼來的?生命體內內部微觀量子尺度,有一種我稱之為“遊離態量子比特”,遊離態量子比特可以通過之發生相互影響的其他微觀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類型的微觀量子)雙向感應,從而獲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從而實現熵減。這種亞宏觀尺度下的物質對微觀量子之間的雙向感應,實際上是由這種“遊離態量子比特”作為“中間人”來實現的。

探索貓新解:央視主持人宋英傑兒子的“前世今生”

遊離態量子比特如同計算機中的隨機存儲器,它和其他量子比特糾纏的時間持續非常短,這時地球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出現了糾纏時間較長的這類量子比特(或者量子),這也就是記憶產生了。由不同的“遊離態量子比特”構建的糾纏網絡,其中任意一個“遊離態量子比特”都可以感應外部如光量子,也在時時刻刻感應著內部的已經存儲信息的記憶量子(這些作為存儲信息的量子實際上原始功能也是遊離態量子比特,只不過進化出來了糾纏時間更長的功能,成為了記憶存儲功能的量子)。

在深層的機制上:意識流的產生,起中間人作用的“遊離態量子比特”一方面感應已經存儲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應外部刺激信息,這種雙重疊加,會出現誤判,即將已存儲信息判為感應信息,這就是我理解的觀念的誕生,是人類認知產生的根源。自我意識就是在這種能力之下產生的。

探索貓新解:央視主持人宋英傑兒子的“前世今生”

個體的人的成長髮育其實可以認為是人類整體進化的壓縮版,小孩在2-6歲之間這段時期,可以等同於人類觀念誕生的那段漫長時期。這段時間,正是個體的人的感應信息和記憶信息重疊功能“創建期”,他接受的外部信息會自然的存儲到大腦中,這個外部信息包括無意接受的各類外部信息,包括看到的電視電影以及現實中其他信息,而他自我感應的信息也會時時與已經存儲的信息重疊,這個時期的小孩,會認為外部的信息(包括事與物)與自己的同樣的,如很多小孩把洋娃娃認為和自己是一樣的,都是有生命的。

人類整體上進化出自我意識,本質上就是這種意識量子的群體性“病態誤判”。對感應信息出現誤判,再到群體性誤判意識形成抽象共識,即產生了人類認知。


探索貓,專注意識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