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

也是舉國哀悼的一天。

全國與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

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

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回想這庚子年,我們失去的實在太多太多。

看著一則則訃告,我的心實在揪得難受。

我們即將邁向春天,有人卻永遠停在了寒冬。

今天,我想請你停下來,耽誤幾分鐘的時間。

記住這些留在冬天的人兒。

01

他,叫宋英傑。

今年28歲。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疫情之初,他連年都沒過就在高速路口值班測體溫。

當時又是冬天,又有風雨,環境一度惡劣。

但,他一直在堅守。

2月3日深夜,值完班後他回宿舍休息。

隔天同事再叫他時,沒有反應,眾人以為他只是太累。

沒曾想之後再叫也沒聲響。

踹開門進宿舍才發現,他的身體早已變得冰涼、僵硬。

因為過度勞累,他猝死了。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圖片|新京報

宋英傑曾說:

“希望這場戰役能早點結束,等疫情過去,一定要去看一下定居在湖北的姐姐。”

只是,他再也沒能見上姐姐一面了。

02

許德甫醫生,69歲。

他,叫許德甫。

今年69歲。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在鄂州,他是十大名醫。

平常為人謙和,總會讓病人多笑笑。

而這次,他也沒能逃過新冠。

疫情來襲便衝上一線的他,在一次接診中被感染。

哪怕是在隔離期間,他還是心繫病人。

在電話裡為腸胃病病人開藥等等。

只是,他救了那麼多人,最終還是沒能救自己。

2月13日,他走了。

他的夫人也因感染,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痛失許醫生那天,鄂州的天黑了一大半。

想起一句話:

“長夜將至,我從今夜開始守望,至死方休!”

這便是一代名醫許德甫。

03

她,叫徐輝。

今年52歲。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這是她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一身白褂,她穿了近30年。

當疫情爆發,身為南京中醫院副院長的她便身先士卒。

設置隔離病房、設置休息區、籌集醫療物資......

所有事情,親力親為。

連續奮戰18個日夜。

這次,病毒沒有盯上她,可她卻因為過度操勞,倒在了一線。

她曾和女兒說:

“當醫生很好,這是媽媽從未後悔過的選擇。”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徐醫生是不悔!

04

廣東援鄂醫療隊有名醫生叫王爍。

今年36歲。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當初一省包一市,他衝在了前頭。

千里迢迢從廣東趕赴荊楚,只為救多幾個同胞。

奮戰多日,終於要迎來春暖花開。

卻在一次走訪查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室,被一輛麵包車撞倒。

搶救無效離開人間。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那天晚上,廣東援鄂醫療隊員全體舉著手機燈光。

朝著廣東方向為他送行。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同為廣東人,聽到這一消息時是絕望的。

王醫生,說好一起平安回來的。

你怎麼可以食言。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05

今年63歲的林正斌教授也沒幸免於難。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他,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的教授。

別人眼裡,他又低調,又溫和。

30年來,器官移植方面花光了他所有心血。

這些年來,救人無數,培育醫生無數。

確診那天,他還在工作。

而且病情發展迅速,不到一個月時間便進了重症監護室。

離世前,他曾發出求救:

“宋主任,我上呼吸機了,救救我。”

奈何病毒無情,2月10號,他離開了人世。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那聲呼救,多麼沉重。

他多想活下去,為中國器官移植領域鞠躬盡瘁。

多想看我們在這方面領先全球。

可他,等不到了。

06

華科這一戰,失去的不止林正斌教授。

發明段氏伽馬刀的段正澄教授。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在網上,滿是哀悼。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53歲的紅凌教授,遺傳學專家,在人體重大疾病基因研究做出過重大貢獻。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87歲的劉筱嫻教授,預防醫學教育家,婦幼衛生專業創始人。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41歲的柯卉兵教授,華科工會主席,專攻社會科學。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整整5名教授,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

失去他們,如斷左膀右臂。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07

這一戰,很多人都在逆行。

有些人,不是醫者,勝似醫者。

曾經武漢街頭有很多志願者車隊。

今年54歲的何輝便是其中一員

他每天起早貪黑,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而他沒想到,還沒幾天,自己就出現了發熱症狀。

後來呼吸變得困難,無法走路。

家人見他最後一面時,他正上救護車轉院。

只是揮了揮手,異常冷靜。

沒多久家人等來了噩耗。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他也曾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不是生而勇敢,只是選擇了無畏。

何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便是!

08

他,叫許鵬。

今年39歲。

是藍天救援隊隊長。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他的日常便是將各地支援武漢的物資送入武漢。

那天,他帶著一批彌霧消殺機趕往武漢。

斷沒料到,途中因為一輛掛車停在行車道沒開燈,沒看清直接撞上。

此後他被卡在車裡,不幸去世。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他常和自己兒子說:“我在武漢打怪獸。”

每次順利完成任務,他也和隊友說:

“今天我們又打贏了一個怪獸!”

可那一次,他打輸了。

09

45歲的程建陽是一名普通的警察。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疫情以來,他始終都在一線。

哪怕過年,他也只是在家中匆匆吃了頓餃子便奔赴前線。

可這年還沒過完,他便因為過度勞累導致腦溢血。

送往醫院,全院緊急搶救,終究沒能留下他。

葬禮那天,妻子哭成了淚人。

3歲大的孩子一遍遍喊著“爸爸再見。”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活生生的人,才剛剛一起吃過餃子,一轉身便成了永遠。

想起范仲淹一句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說的便是如此。

10

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蔡毅曾寫了篇悼文,裡面寫道:

“我們都是小人物,在這場疫情的洗禮下,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受著生離死別。”

悼念的是武漢一小賣部老闆林紅軍。

除夕那天,他出現發燒症狀,到醫院打針後便回家隔離。

可這病毒實在太兇,一個星期後,病情變得嚴重。

去醫院等床位,好不容易等來,卻在當天離開了人間。

很多人只記得,有這麼一家小賣部。

而對他,毫無印象。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圖片|小賣部門口的椅子

疫情之下,靜靜離世,不被人知是常態。

截止到2020年4月3日10時,因為疫情逝世的人們已達3331例。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如林紅軍一般的普通人。

藉藉無名。

但他們也不該被遺忘。

11

不該被遺忘的,除了疫情當中逝去的人們。

還有這19人。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涼山再起大火之際,他們偏向火山行。

誓滅大火。

誰知途中風向大變,眾人被大火團團圍住。

不幸犧牲。

19具遺體送往殯儀館途中,西昌成了哭城。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什麼歲月靜好,真的只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可我不要你們當英雄。

只要你們平安回家。

12

好幾天前,我看過這麼一幕。

武漢殯儀館前,一群人排隊領取親人骨灰。

“年前還一起吃飯喝酒有說有笑,今天去接你見面已是一盒骨灰。”

久別的重逢,也是告別的開始。

何其心酸。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那三千多的數字,不單單是一個數字。

背後,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一個變得殘缺的家庭。

有些人回到家,尚且還有人等他。

有些人回到家,已經沒人在了。

還有的家庭,一個人都沒了。

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故事,甚至名字也不知道。

但,這也是災厄之下沉重的一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庚子年下逝去的這些人,都曾熱氣騰騰地活過。

災厄會過去,他們卻再也回不來了。

這些人,都值得我們花上三分鐘去默哀,去銘記。

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記憶。

有句話說: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生物學的死亡,

第二次是社會宣佈你死亡,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這個世界,徹底被世人遺忘,這是終極死亡。

所以,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那些逝去的同胞。

唯有銘記,是對逝者最好的緬懷。

全國默哀後,還請記住他們!


圖片|tamunyan-攝

《藍天救援隊員許鵬的最後十五天》新京報

《武漢一志願者感染新冠離世,曾稱“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量”》澎湃新聞

《 一個武漢小賣部老闆走了:等到床位當天去世,醫生為他寫悼文》,冰點週刊

《西昌突發山火,19人犧牲》澎湃新聞

《華中科大41歲教授病逝 該校半個月內5位教授離世》南方都市報

《“我的使命註定不再平凡”——記因公殉職的廣東援鄂醫療隊員王爍》湖北日報

關於作者 :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每天8點,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