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東區鄉村建設最新規劃 形成四大體系區域

潁東區區域鄉村建設規劃(2017-2030)

1、規劃期限:與阜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2017年-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7年-2020年;遠期為2021年-2030年。

2、規劃範圍:潁東區行政轄區範圍683.1平方公里。

3、規劃目標:迴歸鄉村本位、完善鄉村主體功能 。實現城鄉要素資源有序流動;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城鄉居民點體系、城鄉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鄉村自我發展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4、鄉村體系規劃:

——依據潁東區生態格局、產業發展、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規劃將潁東區分為四大體系分區:一是都市統籌型區域,城區周邊村莊打破原有鎮域、村域體系格局,直接接受中心城區的輻射,鄉村人口直接被城市吸引外流,村和鎮的功能都被弱化。二是村莊網絡型區域,村莊遠離中心城區,享受不到中心城區的輻射,附近鎮的發展緩慢,鎮區服務職能薄弱,帶動作用有限,村莊只能依靠自身資源稟賦與條件獲得發展動力。此時特色較為鮮明,區位、資源、經濟社會基礎、先發優勢強等條件較好的村,與其他村莊之間帶動和互補作用則相對明顯,強調村和村之間的依賴關係。三是鎮村一體型區域,鎮距離中心城區遠、鎮本身的發展能力強,村莊發展更多依賴鎮區。四是傳統結構型區域,保留原有城鎮村的輻射帶動和服務層級。

——扁平化鄉村居民點體系規劃:規劃打破了上位規劃中“中心村、基層村”的鄉村體系,將鄉村居民點劃分出 7種不同的發展類型:重點發展型居民點(24個):交通條件好、產業基礎好、綜合發展實力強;特色發展型居民點(10個):具備獨特的產業基礎或擁有獨特的發展資源;潛力培育型居民點(35個):預判在未來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城鎮化搬遷型居民點(271個):既有規劃給定需要進行拆遷的居民點;移民搬遷型居民點(251個):採煤塌陷區影響,必須要進行生態移民;生態保育型居民點(10個):處於生態高敏感區,不適宜繼續發展,應儘量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汙染和影響;自生髮展型居民點(802個):發展潛力不大的居民點。

5、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為產業謀劃適宜的發展空間,形成了“三軸、四片”的產業空間佈局。“三軸”分別指依託S305形成的工業發展軸;依託S339形成的現代農業發展軸;依託S340形成的文化休閒旅遊發展軸;“四片”分別指依託主城區、插花鎮形成的綜合服務區和產業集群、依託冉廟、正午、老廟、新烏江形成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依託袁寨、棗莊、口孜形成的文化旅遊區以及依託口孜、楊樓孜以及煤基產業園形成的煤炭工業基地。

二、主要圖件附圖

附件一:鄉村用地現狀圖

潁東區鄉村建設最新規劃 形成四大體系區域

鄉村用地現狀圖

根據分鄉鎮和行政村統計資料彙總,潁東區面積683.1平方公里(土地部門資料),下設3個街道,8個鎮,1個鄉,2016年末全區總人口65.9萬。全區3個街道辦事處9個鄉鎮,現有35個居民委員會, 89個村民委員會,1403個農村居民點。現狀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4693.51 公頃,其中:城鎮用地2294.92 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3.36%,農村居民點用地9959.85 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4.58%。

附件二:鄉村體系分區圖

潁東區鄉村建設最新規劃 形成四大體系區域

鄉村體系分區圖

依據潁東區生態格局、產業發展、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規劃將潁東區分為四大體系分區,分別為都市統籌型區域、村莊網絡型區域、鎮村一體型區域、傳統結構型區域。

附件三:鄉村建設用地規劃圖

潁東區鄉村建設最新規劃 形成四大體系區域

鄉村用地規劃圖

規劃按照鄉村居民點的 7種不同的發展類型重點發展型居民點、特色發展型居民點、潛力培育型居民點、城鎮化搬遷型居民點、移民搬遷型居民點、生態保育型居民點、自生髮展型居民點確定鄉村居民點的建設用地規模。

附件四:鄉村產業佈局規劃圖

潁東區鄉村建設最新規劃 形成四大體系區域

鄉村產業佈局規劃圖

規劃為產業謀劃適宜的發展空間,形成了“三軸、四片”的產業空間佈局。

附件五:綜合交通規劃圖

潁東區鄉村建設最新規劃 形成四大體系區域

綜合交通規劃圖

規劃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為骨架,二級公路為幹線,三級、四級公路為主體的區域公路網絡。提升鄉村重點發展地區參與區域經濟活動的能力。

附件六: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

潁東區鄉村建設最新規劃 形成四大體系區域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

以新的鄉村體系給定的鄉鎮和鄉村居民點為服務單元,從居民的生活需求與活動範圍考慮,以不同生活圈的服務半徑、服務規模為依據,統籌配置公共服務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