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7萬噸!武漢日供水量再創歷史新高

楚天都市報7月24日訊(記者潘錫珩 實習生張祥 通訊員謝銘輝 攝影:記者李輝 實習生周院)目前江城已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氣象部門更是10天連發高溫紅色預警,用水量也是節節攀升。記者從武漢市水務集團獲悉,7月23日大暑節氣當天,全市日供水量達到329.7萬噸,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有著112年悠久歷史的宗關水廠,負責承擔著漢口地區70%的供水任務。設計產能82萬噸/日的白沙洲水廠,更是已經連續多日超負荷運行。昨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兩座自來水廠,感受供水保障人員的艱辛。

329.7万吨!武汉日供水量再创历史新高

檢修人員24小時衝在一線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白沙洲水廠時,正是一天中最為酷熱難耐的時刻。在該廠一期1#-8#沉澱池上方,檢修工人正在緊張的對一臺排泥行車的控制元件進行維修。

一旁的過濾池尚有頂棚可以遮陽,沉澱池上方卻沒有絲毫的遮擋物。水泥地面和金屬構件被曬得發燙。記者在他們身邊站了幾分鐘,已經汗如雨下,皮膚已有灼傷感,連忙躲到一旁的陰涼處。近半個小時後,故障得以解除,三名維修師傅已經被曬得滿臉通紅,渾身溼透。

技術人員介紹,這是對原水進行反應和沉澱的地方,泥沙沉澱,清水流走。“沉澱池上方的排泥行車,是將底層泥水抽出排走的關鍵性設備,一旦停擺,池底汙泥將不斷堆積,直至淤塞整個沉澱池,源水的沉澱將就此中斷。”

白沙洲水廠廠長羅越告訴記者,目前水廠的制水過程基本實現無人化操作,全部由中控室監控和下達操作指令,但設備維修人員就成了最辛苦的人。“不管白天黑夜,一旦有設備出現問題,必須第一時間解決。”

329.7万吨!武汉日供水量再创历史新高

出廠水質實行雙重檢驗

除了正常制水外,供水水質也是水廠最為關注的重要指標之一。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漢口宗關水廠時,今年獲得武漢市勞模稱號的水質檢驗高級技師王瓊,正和同事對出廠水質進行人工檢測。“我們有在線系統對各個環節,包括出廠水質進行實時監測,但為了確保數據準確,人工的檢測依然必不可少。”宗關水廠副廠長阮永誠說。

記者跟著王瓊來到2號送水泵房,她從一根出水幹管接出水後,放到相應的儀器上,不一會濁度和餘氯兩個數值就顯示了出來。她對比了這個數值和在線系統的數值,告訴記者:“誤差在規定範圍內,說明系統無誤,水質達標。”

這樣的人工檢測,每天至少進行一次,在夏季供水高峰期,不定時的還要增加頻次。武漢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集團對所屬10座水廠的考核標準,遠遠高於國家標準,因此出廠水質處在全國前列。

329.7万吨!武汉日供水量再创历史新高

供水量連續多日高位運行

7月中旬以來,武漢氣溫持續多日達到35℃以上,武漢中心城區用水需求不斷上升。自7月18日起,武漢市水務集團的日供水量,已持續6天超過323萬噸,為武漢自來水事業創辦112年以來首次出現。23日大暑當天,更是刷新了日供水量的歷史記錄,達到329.7萬噸。

白沙洲水廠負責人介紹,該廠設計產能82萬噸/日,近期已經連續多日超負荷運行,日供水量最高達到85.9萬噸,保供壓力可見一斑。目前白沙洲水廠所有的108名工作人員都放棄了休假,全力保證制水供水的順利進行。

武漢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在連續高溫天氣下的供水平穩,全集團有2000多名水廠生產、管線搶修、營業服務人員在崗值守,快速處置供水突發事件,積極響應用戶各類用水訴求,提升處置效率和服務質量。

記者還了解到,由於目前正是主汛期,長江江水流速大、原水濁度較高。因此,取水口位於長江的水廠,全部採取了應對高溫高濁原水的制水工藝,確保出廠水質全部達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