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在喊「渴」

連日來,內蒙古中西部大部降水偏少,農牧區旱情嚴重,鄂爾多斯市北部和西南部、赤峰市中部、巴彥淖爾市大部和阿拉善盟等地出現重度旱情。目前,內蒙古重度、中度氣象乾旱發生面積分別為0.7萬平方公里、15.9萬平方公里,分別佔全區總面積的0.6%、13.4%,巴彥淖爾市北部牧區受到的影響較大。據內蒙古農牧業廳提供數據顯示,此次旱情對內蒙古種植業、草原及畜牧業影響較大。全區農作物乾旱受災面積1765萬畝,受災草場面積5.5億畝,其中未返青草場面積2.69億畝,受災牲畜3543.2萬頭只。其中巴彥淖爾市受災草場面積達到5822萬畝,佔牧區草場總面積的70%以上。錫林郭勒盟受災草場1.75億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3%。

由於氣候乾旱,造成草原鼠蟲害偏早發生。截至6月上旬,全區草原鼠害危害面積6132.4萬畝,草原蟲害危害面積4244.4萬畝,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312.0萬畝和1855.4萬畝。

面對旱情,內蒙古各地、各部門提前部署,主動應對,確保農牧民飲水安全,盡最大努力減輕農牧業損失。

內蒙古旱情肆虐

本是水草豐美的時節,可眼下在很多牧區,牧草沒有返青,草原荒蕪一片。

在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烏蘭朝魯嘎查,牧民巴圖格日勒正在用剛領到的政府免費分發的救助飼草餵羊。他告訴記者,由於乾旱,牧草沒能及時返青,家裡的羊每天只能吃些乾草和飼料,營養跟不上,加之飲水困難,已經死了6只羊。

今年,位於陰山北麓的烏拉特後旗和烏拉特中旗的大部分草場旱情嚴重。烏拉特中旗政府辦副主任烏日格希拉圖告訴記者,目前當地的旱情還在不斷擴大,態勢更加嚴峻。“現在牧區的1940多萬畝草場、3567戶、85萬頭(只)牲畜受災,死亡的牲畜將近8000頭(只)”。

據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巴彥淖爾市因乾旱受災草場面積5822.7萬畝,佔牧場總面積的73.7%;受災牲畜104.5萬頭(只),飲水困難牲畜68.5萬頭(只);因旱受災14124戶,受災人口5.77萬人(包括山旱區)。

今年入春至今,烏蘭察布全市降水量分佈不均,尤其是5月至今,平均降水量只有6.2毫米,同比偏少70.3%,基本無有效降水,北部旱情出現並逐漸向南擴展,影響全市農牧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記者來到商都縣柳家溝,村民張忠喜眼下正為他家種下的幾十畝地發愁,由於這段時間沒有有效降水,氣溫又偏高,他家的小麥已經乾死,莜麥也沒有出苗。“今年的乾旱時間挺長,麥子大部分都死了,尤其是莜麥,不出苗。”

多措並舉為草原“解渴”

春播前,內蒙古農牧業廳下發了《關於做好抗旱保春播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盟市農牧業局密切關注土壤墒情變化,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加強科學指導防範,全力抓好抗旱保春播工作。派出3個督導組赴受災盟市特別是去年旱情較重的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等東部盟市,深入牧區調研指導畜牧業生產及抗災減災工作。

農業科技人員深入重旱地區推廣實施抗旱坐水種、節水灌溉,適度推廣膜下滴灌、覆膜保墒等抗旱栽培技術,其中土壤墒情較差的赤峰市已完成800萬畝的抗旱栽培。指導農民提前做好搶墒播種的準備,減少延誤播種造成的農業損失。加強田間管理,適時開展水肥調控、田間雜草和病害預防及查苗補苗工作。加強對母畜、仔畜飼養管理、牲畜飼草料營養搭配、動物防疫等實用技術的服務指導,緩解旱情給畜牧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在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川井蘇木,記者看到,政府正在為牧民免費分發剛調進的救助飼草,每戶分得4捆草料。牧民布和告訴記者,每捆草80斤,一隻羊每天需要2斤草、一匹馬每天需要14斤草,才可以“保命”,且外地的飼草已翻倍漲價,救助成本增加,如果本月底前再不降雨,將給今年的牧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眼下,政府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希望抓住有利天氣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災害發生後,巴彥淖爾市緊急調運儲備飼草料8.6萬噸,同時從周邊旗縣募集500多噸飼草料。另外,市財政和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籌措資金2200多萬元,用於緩解牧區人畜飲水困難和牲畜缺飼草料等問題。

為有效解決受旱導致牲畜飼草短缺問題,巴彥淖爾市開通飼草料調運全程“綠燈”,在最短的時間內保障調運到位,已調運飼草740噸。截至目前,受災地區已調劑調運飼草70萬噸。呼倫貝爾市牧區啟動應急儲備飼草,發放應急儲備飼草超過4萬噸。錫林郭勒盟採取政府補差價、發放補貼和低於市場價出售飼草等多種措施降低飼草價格,確保飼草料供應充足。同時,加大飼草料基地建設,要求糧改飼試點地區確保人工飼草料基地不減產。目前,糧改飼試點121.5萬畝建設任務已落實到位,預計今年全區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可達1320萬畝。

抗旱需久久為功

旱災是內蒙古草原自然災害之首。近幾年來,內蒙古連續遭遇嚴重乾旱,也暴露了內蒙古抗旱水源工程蓄水不足;抗旱物資、設備嚴重缺乏,抗旱資金缺口大;農牧業抗災能力低等突出問題。

內蒙古農牧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內蒙古連年的旱情,從根本上解決的辦法就是要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大對抗旱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發展設施農業力度,促進節水增效。加大對抗旱坐水種、無膜淺埋滴灌和噴滴灌等節水技術的補助,加大力度支持旱作農業建設。

近年來,呼倫貝爾墾區春旱、伏旱頻發,連年旱情制約了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如何破解十年九旱的瓶頸,謝爾塔拉農牧場把興修水利、節水噴灌作為科技興農的第一要務。在呼倫貝市財政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的大力支持下,農牧場積極擴展農田水利建設規模,對原有主幹渠進行加固整修,增修了一條19公里長的引水渠。

此外,內蒙古農牧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加大畜牧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也是有效解決旱情的辦法。“利用草原補獎後續產業資金,加大對戶儲型貯草庫支持力度,保證每個牧戶貯草能力在災年達到6個月應急舍飼能力。希望國家能夠儘快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提高種草力度,解決牧區飼草料短缺問題。同時,儘快啟動牧區牛羊氣象災害指數保險(旱災和雪災),分散災害風險,降低牧民因災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