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期貨:「婚外情」還能繼續嗎?

蘋果在6月13日一氣呵成完成了對平臺的突破,並以下破平臺跌停----突破漲停的形式展現,如此手法筆者從業多年來也是第一次在期貨上遇見,真心感嘆蘋果真乃為當前商品市場

名符其實的大將軍也。其巨大波動讓人愛之,也恨之, 就如談一個明知未有結果也想談下去的婚外情一樣,又快樂又痛苦,說其快樂,乃非常迷人,充滿了刺激,賺錢效應俱佳,說痛苦,其價格直來直去的特性讓人身心憔悴,傷痕累累,所以婚外情是痛快的,因為愛恨交織啊!今天筆者在這裡想問大家,這樣的愛情,當你經歷過甜蜜期和痛苦期後,你是準備好繼續下去呢,還是打算結束呢?

一、蘋果上漲的真諦在哪?

1、人世間全是“騙子”,到處充滿了“謊言”

利好+價格上漲,利空+價格下跌,二者都是互相配合的關係,即:利多因素往往出現在價格上漲過程中,下跌比較少見,如出現利好價格上漲,那理所當然,如利好而價格不漲甚至下跌,就解讀為利多兌現;反之,利空因素也是如此,這就是期貨炒作的“謊言”史。從蘋果本輪上漲來看,漲的主要炒作邏輯在於清明時節的寒流襲擊了西北蘋果主產區,幾十年不遇的霜凍導致大規模減產。從市場上一輪又一輪的調研來看,基本上都是如此;從看空的邏輯來看,蘋果並非必須消費品,價格太高,可以不吃,即便吃也不會買那些色彩、大小等那麼標準的高貴蘋果(實用性角度),在當前水果上市的黃金時節,還有大量其他的水果來替代。一瞬間,多空對決,霧裡雲裡,都有道理,誰真誰假?在筆者看來,這些全都是“騙子”,全都是“謊言”,都為了自己手裡那一點小九九服務。

2、價格創造消息,並引領供需

筆者對價格分析劃分成三個層級,第一層級別為政策變量,即:價格作為自變量,到達到某種政策上的目標(比如供給側改革下的黑色系)。此種層級研究的最大成果在於領先於價格變動,能提前研判到價格漲到哪和跌倒哪,不妥地方在於其強調邏輯性,對操作性指導較差。第三層為技術面,通過技術指標和價格的結合來判斷後麵價格走向,此時價格為因變量。此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簡潔明瞭,操作性強,最大缺陷在於屬於跟蹤性質,價格往往是滯後的,並不能知道價格到哪是頂到哪是底。第二層級就是供需基本面,通過供給和需求兩個變量的對比最終來判斷上價格的漲跌,這是目前市場大多數分析使用的價格模型。

在筆者來看,供需模型用在期貨市場分析是很難的,因為不僅我們很難清楚供給和需求的真實情況(除非少數極端情況,如全行業極端虧損),更主要這樣的模型面臨其他許多變量的干擾,在很多時候往往感到難以適用(鋼材的高價格、高產量、高利潤就是一案例)。因此,筆者重視邏輯高於具體數據本身,因為,邏輯對了,事件的發生就是早一點和晚一點的事情。如果說5月市場機構或個人的大規模調研數據都具有真實性的話,那麼蘋果的減產規模至當前是大致可算出來的,尤其在套帶數量逐步尾聲的時間點,期貨炒的是預期,當減產的具體數據都大致明晰了,其也就失去了炒作的價值,至少可以說炒作的主要力量已經pass,後期無非是數據高了預期多少或低了預期多少點的問題。儘管不排除蘋果後期還可能在乾旱、冰雹、大風等這些說不清楚的故事可以講,要相信一點,價格創造消息,並引領供需變化,並非消息決定價格,蘋果減產消息的爆發點處在清明這樣一個種植的關鍵時間點,當時的價格亦處在一個反覆築底的格局,去看看歷史價格走勢吧,再好好思考上面的謊言說,熟悉蘋果的人都能很輕易的明白。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必然呢?如果用層次1級別來思考蘋果政策目的話,那麼蘋果的趨勢方向也就再清晰不過了。

3、交割制度是趨勢的根本

從市場紛紛擾擾的多空炒作因素中掙脫開來,以一個清晰的視角來客觀審視著一切,從期貨工具的本身來探尋合約的最終表現,您會發現,交割作為一個期貨合約最後結束的環節,將對價格起著舉足輕重的左右。蘋果自上市之日起,其嚴格的交割制度對比蘋果流通領域粗糙的現實,就決定了很難有上規模的標準蘋果貨量能滿足交割環節的要求(即便篩檢成本也不低),所以我們看到的近月合約軟逼倉能頻繁上演,即便整體已經堆積了天量持倉,依然能連收漲停,這就是真諦。要明白一點,即便你以好吃為最大消費導向,不一定非要去買大於80MM的果徑蘋果,也不在乎硬度是否能達到6.5KGF,但這和你想吃啥蘋果沒任何關係,交割標準品就是這麼要求的。一句話,減產是價格推升的主要炒作因素,但交割制度才是決定趨勢的根本力量,若不信,你放鬆交割試試?一目瞭然。

二、蘋果轉化的窗口期在哪?

1、1807合約結束很可能成為一個窗口期

結構理論是筆者在過去建立的整個分析理論體系中的第四個經典理論,主要用來發掘和驗證商品漲跌的,即:真正的上漲的合約結構是負向結構(近高遠低),一切正向結構變大(近低遠高)下的上漲都定位成反彈。有的人會想,遠月合約升水不是表明未來的基本面要好於現在嘛,不然遠月價格哪能那麼高?這種分析貌似有道理,吹牛也容易得到聽眾的共鳴,但筆者認為恰恰相反,當遠月價格高的時候,就是當前價格持續承壓的時候。因為,遠月價格高--社會預期未來好,產業就有加大生產供給的動力,即便在未來價格真的不咋地,企業也可以藉助期貨遠月高價格進行虛擬賣出銷售呢。所以,正向市場結構的表現,一定是庫存累積期。儘管蘋果這樣的農作物季節性特點較強,並不如工業品供給那麼彈性大,但仍具參考價值。蘋果當前的市場結構從1810開始到1905就是一典型的正向結構,而1805和1807卻是一個負向結構(可能代表兩個不同季的蘋果),這就決定了AP1805到AP1807的過程是上漲的進程,一旦1807結束後,蘋果合約的所有結構就完全進入了一個正向結構,這對價格而言是很不利的。即便,我們假設,到時交割環節不變,市場足夠交割的貨源依然比較麻煩,但是大量的交易者可以採用“買入近月低價蘋果+賣出高價遠月合約”的對沖方式來實現虛擬交割的對沖正套,規避掉了真實環節的交割限制,只是需要考慮合約價差是否足夠覆蓋成本。要堅信,期貨的數據是即時的,透明的,豪無水分的,這可比那些虛無的說不清楚的東西用來分析要靠譜的多。

蘋果期貨:“婚外情”還能繼續嗎?

2、何時介入取決價差大小

如果說合約結構走向是決定或驗證一個行情趨勢性方向或真假的話,那麼合約價差大小就決定了整體轉向的節奏點。按照筆者的理論,正向結構下的價差越陡峭,往往越意味著壓力愈大,做空就越安全;反之,在下跌過程中,價差越趨平緩,意味著下跌動能逐步衰竭,一旦價差曲線從上升轉平再走向下跌,此時負向結構出現,價格動能開始向多頭積累。按照交易所蘋果的相關費用和規則來測算,假定買入AP1810合約的低價蘋果來在1901合約上賣出交割來進行模擬,按照AP1810在10000元附近的價格測算(交易所收費的標準:感官指標300元/樣、理化指標300元/樣、倉儲0.5元/噸/天、鄭商所倉單質押75%、抽樣300元/人/天、差旅1000元/天/人(全部按照2人,2天)),那麼在1901合約高於1810合約大約在1000-1100元/噸的時候,即可視為介入做空的臨界點。如果您回顧行情,就會發現,蘋果價格兩次大的回調5月2號和5月22號都發生在這個價差附近,截止2018年6月15日收盤,二者價差最大為-985,接近1000了,此時該怎麼做呢,你懂得。當然,如果價差更大,或曲線更陡峭,那就更好了

三、最後一浪若隱若現

從技術角度分析,當前蘋果行情經過巨大回撤後,再度向上突破了小三角形態,創出新高,截止2018年6月15號,其已經基本走完了本輪上漲環節的所有波浪。筆者不喜歡去猜頂猜底,但可以大膽的說,蘋果儘管看起來還是處在一個多頭形態,但此時做多是極其危險的(尤其價差接近1000的情況下),後面隨著時間的移失和價差結構的積累,蘋果可能已經逐漸向臨界點過度。

蘋果期貨:“婚外情”還能繼續嗎?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決定蘋果行情趨勢的力量就那麼一個東西,而市場炒作因素就是一篇謊言史,並總會誇大之,價格在不同的位置會引領不同的供需結構變化,我們只有超脫出引發價格波動的本身來審視價格的時候,才能保持客觀而理性。蘋果經過新一輪突破後已經逐步來到了一個臨界點,是時候開始考慮轉變思維了。

免責條款

本報告基於安糧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公開信息和資料,但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可隨時更改報告中的內容、意見和預測,且並不承諾任何有關變更的通知。 本報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對所述內容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來判斷是否使用報告所載之內容和信息,獨立做出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