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追過的10倍股

10倍股共同的特徵,就是有鮮明的時代背景,且必須有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護城河。

本刊特約作者 朱昂/文

過去很多年我研究了美國、中國大量的10倍股,其特徵是什麼?共同的特徵,就是它一定要有鮮明的時代背景,而且必須有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護城河。

首先,對於所有人來說,我們會想想周圍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每個階段有什麼樣的變化,變化背後的投資機會,這是最核心的一點。其次,它一定要有獨特的商業模式,很難被複制,也就是護城河的觀點,符合時代特點,是不是就能上漲?未必,這家公司能上漲,它一定有非常顯著的護城河。

接下來我簡單跟大家分享過去研究過的幾個10倍股。

Netflix,轉型流媒體

第一個案例是奈飛(Netflix)。目前是100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了,我們開始研究的時候還是很多年前,研究完以後奈飛又漲了10倍,大概漲了50倍左右,2011年時,奈飛的CEO做了一個決策,從傳統的DVD租賃模式向流媒體模式轉型,成為了互聯網定價體系。

奈飛最早是做DVD租賃的,當時它的競爭對手是Blockbuster,Blockbuster是實體店的模式,奈飛是在網上做租賃的模式,這是第一波。

2011年時發生了什麼?移動互聯網崛起,整個流量的成本越來越低,美國每個家庭都裝上了光纖入網的帶寬。2008年、2009年,我們下載電影是用“貓”,下載一部電影大概要10個小時,一般我是晚上睡覺前下載,第二天早上下載完成。之後有了光纖,下載速度變得非常快,所以流媒體變得有價值,奈飛開始向流媒體轉型。通過流媒體模式它可以無邊際擴張,通過獲取的現金大量採購優質內容,到最後開始自己製作內容。過去幾年整個奈飛自制劇水平越來越高,付費用戶數的增長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現在全球非美國用戶數已經超過了美國用戶,註定了奈飛的模式。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它的估值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變成了互聯網公司。今天看奈飛的財報,很有意思,它跟典型的10倍股不一樣,這兩年的淨利潤水平和2010年差不多,為什麼能漲10倍?因為定價體系變了,它變成了互聯網公司,所以背後也有時代背景,整個流媒體、移動互聯網起來、帶寬起來,這就是奈飛10倍股的故事。

Under Armour,小眾市場變大

第二個故事是Under Armour,一個非常經典的服裝品牌10倍股的故事,我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運動品牌從大眾化到功能化,一個小眾市場變大的故事”。十幾二十年前我們去買運動品牌的時候喜歡買耐克、阿迪,以前打籃球我們穿喬丹鞋,踢足球穿喬丹鞋,跑步也穿喬丹鞋,以前整個運動品牌是非常大眾化的,功能細分化不是很強,但這幾年運動品牌功能化非常強,跑步有跑步的鞋子,打籃球有打籃球的鞋子,健身有健身的鞋子。我有一次上羽毛球班,穿了短褲、跑鞋、T恤衫,教練問了我一句:“你的裝備怎麼沒有帶?”我想了一下說:“不好意思,我裝備忘帶了。”也就是說,現在去健身、去鍛鍊,有專門功能性的衣服,而Under Armour就是做功能性運動衣,以前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小眾市場,公司創始人大學時是打橄欖球的,他覺得穿的T恤衫出汗非常難受,特別是以棉質為材質的衣服,所以當時他的口號是“棉花是我們的敵人”。

慢慢地,這個細分市場逐步變大,以前是小眾市場,變成大眾市場。而且消費品的特徵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就是你一定要有逼格,現在穿Under Armour的衣服去健身房逼格特別好,穿T恤衫就沒什麼逼格。前幾年有一個很火的美劇《紙牌屋》,裡面的人物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夜跑,穿的就是Under Armour的衣服。因此,你會發現它是小眾產品變大的故事,背後也有時代背景。

星巴克,科技創新提高用戶黏性

第三個案例:星巴克。它從2008年底部到現在也出現了10倍的漲幅,星巴克背後又是什麼時代背景?從一個連鎖消費品的角度來說,需要的是復購率,第一需要用戶,用戶能夠不斷沉澱、不斷去買,同時店家能夠持續做標準化產品的擴張。

巴菲特為什麼喜歡買能夠上癮的東西?可口可樂是能夠上癮的,香菸也是能夠上癮的,為什麼?復購率很強。咖啡本身也有這樣的特徵,所以,它是一門非常好的生意。但在這個基礎上怎樣讓用戶不斷購買,憑什麼是買星巴克而不是買Costa?因為星巴克通過科技創新帶來了一種用戶黏性,星巴克提供星享卡,最早在2009-2010年時,星巴克就推出了移動端App,而在2011年、2012年,整個美國的移動支付90%是來自於星巴克,它通過移動端App把整個消費數據沉澱在裡面,對消費者越來越瞭解。

第二,買咖啡有什麼痛點?買咖啡要等,我就在App端下單,過四五分鐘到店提取,科技創新給星巴克帶來了數量級別用戶黏性的提高。

今天,星巴克開了那麼多店以後,它的同店增長還是非常快的,基於這種復購率的商業模式,它也在不斷地做擴張,帶來的就是量和價的提高。研究消費品,量價齊升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特徵,而這背後的時代背景是什麼?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科技的創新導致商家和用戶之間的割裂被打破,商家對用戶的行為數據,對所有的體驗會越來越直接,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所有電商都要做新零售,以前星巴克咖啡店只知道每天賣多少美式咖啡、多少拿鐵、多少星冰樂,誰買的不知道,但今天它會對每個用戶的數據很瞭解,會推送相關的優惠信息、相關活動。新零售,未來一定是這樣的模式。

這是星巴克的故事,一家老牌連鎖店,通過科技創新大幅提高了用戶黏性。雖然咖啡是很大的品種,但真正賺錢的只有星巴克,因為有品牌、科技和創新。

陌陌,受益流量成本下降

接下來的10倍股:陌陌。陌陌是我的愛股,從底部到現在也漲了10倍,為什麼?邏輯非常簡單,首先在陌陌上市的時候它有大量的用戶,但陌陌一直沒有找到如何真正做到變現。以前陌陌也做過VIP用戶卡,甚至也賣過手遊,也想做一些本地社交,都沒有成功,突然之間陌陌做了直播,成為它貨幣化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今天陌陌的利潤和收入中絕大多數來自於移動直播的變現。

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第一,整個移動互聯網崛起以後,流量成本越來越低了,很多人忽視了流量成本背後的紅利。以前互聯網剛剛起來時,我們看視頻會下載到手機端,下載到iPad端,坐地鐵時打開看,因為當時流量成本很貴,看一個視頻要花很多錢。過去幾年流量成本大幅下降,今天我們想看什麼視頻基本就能點開看,甚至想看一個長視頻都不需要連Wifi。流量成本很便宜,它必然帶來對於直播需求的大幅提高,因為直播需求是在線直播,不像電視劇可以下載、延後看,直播是在這個Moment,在此刻我就要看這個表演,它很吸引我。

其實從陌陌的財報中我們是可以跟蹤到的,因為很早我們就發現它開始做移動直播後,整個收入和利潤大幅向上,當時陌陌的估值非常非常低。對於陌陌這樣的10倍股股票,不需要做預測,看到它的整個利潤大幅提高以後,已經驗證了其商業模式。

微博,大規模渠道下沉

下一個故事:微博。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多人說沒有人上微博了,大家都上微信,但在這階段微博做了什麼?它做渠道的下沉,不再拘泥於一線城市,它在二三四線城市做大規模的渠道下沉,通過視頻內容做一些轉型,帶來了用戶和商業化的雙擊。

這背後的時代背景又是什麼?其實是一線城市的流量紅利結束以後逐漸向二三四線城市轉化,那部分人群對於一線城市到底發生了什麼需求又很大,他們會大量上微博。很多三四線城市的人在春節時會看一線城市的人春節時的微博照片,背後的時代背景也是整個渠道下沉,三四線城市的流量紅利被微博抓住了。

寶尊電商,跨境電商崛起

最後是我們過去幾年挖掘的公司:寶尊電商。它的邏輯是電商運營的價值被挖掘,寶尊本來是做電商代運營的,大家覺得很Low,做地推有什麼意義?但到最後大家會發現做代運營這塊其實並不簡單,壁壘、護城河很深,所以整個電商運營價值被發現,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中國人的品牌消費需求在崛起,海外大品牌進來以後需要寶尊幫它做天貓旗艦店,不再自己開店、做倉儲物流,因為要快,現在中國人對海外品牌需求很大,寶尊電商其實是受益於中產階級背後跨境電商(消費需求)的崛起。

最後,我想留給大家一個自己的思考:一定要去沿著時代背景抓到這些10倍股,所有這些10倍股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有時候我們會忽視。

其次,驗證非常重要,你會發現這些公司漲10倍不是一個晚上漲起來的,它花了兩三年、三四年時間,驗證用戶數據、利潤數據非常重要,一旦驗證以後,你就去買入,買入以後就做簡單的跟蹤,如果這個公司最終盈利、數據跟你的預測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時,你就不斷去持有,然後你就慢慢通過時間來享受10倍股的漲幅。耐心加上時間,加上時代背景,會造就10倍股的崛起。

作者為點拾投資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