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半現象』-看學生減負

‘三點半現象’-看學生減負

三點半現象

00 ‘三點半問題’只是表象

最近幾天,教育部長解答‘三點半放學難題’回答全網刷屏。

現在小學放學時間普遍提前到三點半,因為家長下班晚,讓很多人犯了難:要不天天請假,要不放託管,很尷尬。

官方給出的回答:‘這是成長的煩惱,將探索社會力量解決這個難題,並加大力度治理校外託管班亂象。’

首先‘三點半問題’不是成長的煩惱,根源在於新世紀以來推行的減負和素質教育。除了家長接送孩子的煩惱,教育質量的下降才是不容忽視的真正問題。

其次社會力量怎麼解決?大概率還得家長掏錢才能解決。

最後,治理校外託管班根本就是耍無賴,這是逼著家長請假耽誤工作。不光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

有關部門嚴格規定學生在校時間不大於6小時,所以學校才會提前到3點半放學。同事小孩上小學,每天都要去接孩子,如果臨時有事接不了,就得讓學校里老師看著,一小時10塊錢。

01 明確反對減負和素質教育

我的意見,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停止所謂的素質教育,增加教學內容和難度,擴充學生在校時間,給學生‘增負’。

當然,提這個觀點有我自己的私心。我本人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如果我沒有考上大學,都不知道能幹什麼,甚至老婆都討不上。

我小時候的玩伴,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家裡很窮,未成年就打工,開始在澡堂給人搓澡,後來建築工地推車,現在煮熟食到集市上賣。

27歲的年齡,就已經撫養兩個孩子。平常一刻不得閒,大年初一都要準備煮肉第二天販賣。常年累月的體力活讓他衰老特別快,跟我相比,面容老七八歲。

我雖然在大城市裡壓力很大,過得一般,可回到老家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艱辛的生活。

隨著減負的深入,老家農村考不上大學的小孩比例不光沒減,還越來越多。

02 減負,是學校的推卸責任

減負,是教育部門和學校不負責任的體現,它把應該屬於學校的教育責任推卸給了家長。

我國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是公益性的,但減負的素質教育卻使公益性大大降低。

下午3點半放學,如果家長沒有及時接送回家,很多孩子聚眾瘋玩,上網吧打遊戲,甚至組織小團伙打架。

小孩在學校裡待的時間越短,這些現象就越嚴重。為了補充這段時間,層出不窮的輔導班應運而生。

這給家長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壓力。我國義務教育的學費/生活費沒有多少,但課外輔導班卻讓家長大把出血。

更可怕的是,很多老師不好好在學校裡教課,把精力放在了開課外輔導班上。進一步導致了學校教育水平的下降。

‘三點半現象’-看學生減負

減負-增加了家長的壓力

03 妨害教育公平,固化社會階級

目前‘素質教育’的推行,妨害了教育的公平性,使貧富家庭孩子的素質差距越來越大。

現在階級固化已經得到大家公認,而減負和素質教育,正在根本上鎖死社會流動性。

底層的父母,眼界、能力和見識與富人存在差距,在開始窮人小孩就小輸了一把。

本來學校裡面提供的教育為底層小孩與其他階層小孩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基礎,但減負的推行,使得學校之外的因素影響越來越大。

富人可以把小孩送到輔導機構,請最好的老師,但窮人的孩子卻上不起,只能任由孩子成績變差,最終在高考中敗下陣來。

我小的時候還沒有減負一說,大家都是在學校裡學到晚上6點,靠著自己的勤奮和聰明,我才能從當年的考試中殺出來。如果放到現在,我絲毫沒有信心拼過富人家庭的孩子。

數據也能說明問題,80年代,北大里農村出身的學生比例在50%左右,但到了2015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13%,並且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考慮到全國目前農民仍然佔有60%的比重,這一數字觸目驚心。

04 寬鬆一代的素質如何?

日本是比較典型推行素質教育失敗的國家。

從上世界80年代到2003年,日本文部省多次下發文件推行‘寬鬆教育’,主要內容包括減少教學內容和課時、雙休日製度、禁止公開排名和成績。這與我國正在推行的素質教育如出一轍。

這種寬鬆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寬鬆一代’難堪大任。

中國公司或者科研機構中挑大樑的都是30歲左右的青年人,日本還以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為主。

我去日本工廠洽談合作項目,跟我接洽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像我這麼大的日本青年屈指可數,職位也都比我低。

這些中年人眼裡掩蓋不住對年輕人的鄙視,說他們什麼都不會,每日只睡覺打遊戲。

有句話說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豬。平成年間就指現在,養豬是指年輕人在寬鬆教育下跟豬一樣毫不上進。

至少現階段,日本的年輕人是無法跟中國的年輕人競爭的。而這些年輕人,正是‘寬鬆教育’培養出來的。

日本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錯誤。2016年,日本宣佈2020年開始將大幅增加學校課時和內容,增強學生競爭力,明確宣佈了日本寬鬆教育的破產

‘三點半現象’-看學生減負

墊底辣妹-狂扇寬鬆教育臉的電影

但我國卻仍然在堅定不移的推行‘素質教育’。

有一派支持素質教育的人,理由是顧及孩子的感受。他們覺得小孩壓力大,生活的不快樂,應該聽從他們內心的想法。

可小孩子的意見能聽嗎?我年少時特別痛恨上學,不止一次幻想把教學樓炸掉,這種感受怎麼考慮。

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思考不周到,你給他們說好好學習,努力上進,他們根本不懂。

連法律都把未成年人列為非完全民事責任的人,大人又怎能讓他們的想法決定教育。

周杰倫在《聽媽媽的話》中的觀點說: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揹我的ABC

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哼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 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 我寫的歌

被家長和老師強迫努力的人,以後會感謝自己這段努力的時光。

05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個社會卻有相同的標準

我們的科學飛速進步,可社會本質幾千年來都沒變,仍是優勝劣汰的達爾文體系。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大家都是最棒的。’ 老師經常拿這句話安慰表現不好的孩子。這句話沒錯,可走上社會才會發現,社會評價標準多麼單一。

不管你有多麼不同的特質,多麼細膩的心思,掙不到錢,養活不了家人,你就是社會的失敗者。

可能是社會錯了,但這錯誤的社會很殘酷。你不跟人競爭,或者競爭不過別人,你就會死掉。

素質教育,如果沒有課外輔導和家庭支持,教育出來的人就是沒有競爭力的人。

有一點比較幸運的是,中國的高考制度始終沒有改變,仍然使用考試和公開招錄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素質教育的侵襲。

有聲音要改中國的高考制度為美國的申請制度,我不知道說這話人的家庭背景。如果是社會底層的人發出這種聲音,真是愚蠢的無可救藥。

高考,是社會底層孩子改變命運的,為數不多的機會。

6 不應該減負,而是應有多元的評價體系

我們中國的教育該不該改革?

該,大部分人都能說幾句現有教育的弊端。

減負是不是改革的方向?

不是,這一點很多人卻被矇在鼓裡。

我所認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是寬鬆的素質教育,不是減小課業壓力和難度,而是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

仍以學習成績為教育水平考核的中心,同時輔以體育、藝術、音樂等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充分發揮不同孩子的特長。

但不管孩子的特長如何不同,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承受挫折和壓力的堅強意志。

這些精神,都不是‘素質教育’能夠給予的。

對那些贊同素質教育的人,我有一點想問,

大人們都明白生活要努力拼搏,為什麼要放任孩子懈怠墮落?

‘三點半現象’-看學生減負

社會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