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美國無信用,悲哀的是我們只能假裝相信

■ 文 | 宋鴻兵

宋鴻兵:美國無信用,悲哀的是我們只能假裝相信​當地時間5月13日,特朗普發推特稱已告知美商務部儘快為中興提供快速恢復業務的途徑。經過這一輪折騰,中興死裡逃生續命成功股價反彈,我們還要對美國“迷途知返”表示歡迎。

但是等等,這不是很不對勁嗎?本來這件事不就是美國挑起來的嗎?說什麼司法調查,偏偏選在和中國貿易摩擦的時候搞你,擺明了就是要無中生有創造籌碼和你交易。就是欺負你,挑你無力還手的軟肋,給你點顏色看看,再逼你在談判桌上做出更大的讓步。

類似的,美國恢復制裁伊朗,又有什麼法理依據呢?世界各國花了十幾年時間達成的伊朗核協議(JCPOA),在伊朗嚴格執行,沒有任何違反的情況下,美國還不是說撕毀就撕毀了。完全的單邊主義,徹底展現在世人面前,連遮羞布都不要了。

再看看特朗普上臺之後的“退群”記錄:退出TPP,要求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NAFTA),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拖欠5億美元會費情況下)。

可以看出,美國雖然過去也是以自由民主為口號,行霸權主義之實,但最近一兩年格外的霸道,不僅滿世界到處放炮懟人,甚至連盟友也棄之不顧。不僅中俄作為戰略對手要加以遏制,伊朗更是要誓言要打倒的對象;作為盟友的日韓歐洲要為美國的駐軍交“保護費”,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不能繼續“佔美國便宜”了。

美國為何能如此霸道?歸根結底是實力夠強。雖然現在發展的速度慢了,但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坐擁全球最強武力,掌控美元霸權通道,執世界科技界牛耳,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政治中心。這種硬實力是美國今天能“稱王稱霸”的本錢所在。

世界各國也心知肚明,全球政治體系從來不是《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宣稱的那樣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弱國無外交,以前如此,以後亦然。那麼為什麼美國現在表現得格外咄咄逼人?要知道,蘇聯剛解體的時代,一直到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與他國的實力對比,要比今天更加懸殊,美國的優勢更加明顯。那個時候美國還知道要尊重聯合國決議,即使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也知道要找個地圖錯誤的藉口。

我認為,正是因為美國現在的實力不再“一家獨大”,不能像“教父”一樣哼一聲就讓下面的“小弟”閉嘴,所以他才要表現得滿不在乎,才要大聲懟人。肆意妄為的表象之下,實際上包含了一定成分的“虛張聲勢”。

但美國越是這樣做,就越是“鼓勵”其他國家認清現實,與美國離心離德,擴充自己的實力,因為最終只有讓實力更強大才有可能保障自己的利益。這從長遠來看是讓美國越來越眾叛親離,為自己樹敵無數,加速自己的衰落。

除此之外,美國國內利益集團之間博弈的表面化,為撈取短期利益而分化外交策略,也是美國頻繁背信棄義的重要原因。過去美國實力足以說一不二的時候,國內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在分蛋糕的時候,因為蛋糕本身很大,所以雖有競爭但也能達成妥協。不過今天隨著財富分配貧富差距的加大,民眾高額負債購買力驟降,財富增量萎縮,難以同時“餵飽”兩方面的利益集團。他們這時因為利益的分歧,合作關係越來越被競爭所取代,每個派別都急功近利地想要撈取儘可能多的好處,他們發揮各自的影響力,對美國外交策略橫加干涉,導致美國國家戰略的制定與執行越來越“短視”,外交政策左顧右盼。

鐵打的利益集團,流水的總統內閣。今天這個利益集團當權,他們就採取對自身最有利的政策,明天那個利益集團上位,又把政策全盤推翻。所以美國表現得越來越“分裂”,越來越沒有信用。

雖然中國在過去四十年中進步很大,但和美國的差距仍然不小,不踏踏實實沉下心來再發展幾十年是不可能超越美國的。對於這種差距我們心知肚明,但追趕需要時間。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嘴臉,我們只能臥薪嚐膽。抱怨和激進都沒有用,甚至有反作用。關鍵是贏得發展的時間,我們需要“戰略忍耐”,找一切機會繼續“悶聲發財”。尊重不是對手施捨來的,只有你強大了,對手才會看得起你。如果沒有中國六十年代勒緊褲腰帶搞出兩彈一星,就不會有中國後來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就沒有機會和美國蘇聯平起平坐。歸根到底,這個世界還是看實力的。

總結一下,美國今天表現得越來越沒有信用,一是因為其實力不再是一家獨大,過去忍氣吞聲的國家不願繼續沉默,逼得美國必須表現得更加強硬才能“鎮得住”其他國家。二是因為其國內利益集團面對枯竭的財富增量,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彼此分配財富變成了零和博弈,所以當權的利益集團表現得更加“短視”,手段更加急功近利。中國現在仍在追趕階段,需要臥薪嚐膽“戰略忍耐”,只有先把實力發展上去,才能最終揚眉吐氣。


原文載於宋鴻兵老師公眾號:宋鴻兵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