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頭盔」空戰對抗48:0的玄機,解析「置尾」戰術

在“金頭盔”空戰對抗的報道中,有一段文字頗令人費解,原文如下——


又是一輪空戰,戰鬥一打響,藍方就主動示弱,故意置尾讓紅方鎖定。紅方一發射導彈,藍方就迅速機動擺脫。等紅方導彈全打完了,藍方開始了真正的“獵殺”。48 0,藍方大獲全勝,帶隊長機是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王東偉,僚機是年輕飛行員李欽帥,被擊敗的紅方是上屆兩名“金頭盔”得主。(引文完)

“金頭盔”空戰對抗48:0的玄機,解析“置尾”戰術

藍方故意置尾讓紅方鎖定,以消耗對手導彈的做法,乍一看頗有點脫離實際——

其一、因是後發制人,所以,這一戰術必然是建立在對敵機和敵導彈性能瞭如指掌的前提之上;

其二、將敵機至於後半球,無論是機載雷達還是目視,都將丟失目標,因此,這一戰術必然建立在持續、有效的引導(空中預警機、地面雷達,等等)之上。

顯然,如果是自己人對抗,至少能滿足第一條(十分熟悉對手的裝備性能);如果與真正的敵人交手,這兩條能否滿足恐怕都是問號。

那麼,這樣的“置尾”戰術真的是“合理利用規則”而沒有實戰價值嗎?非也!

其實,並不存在什麼“置尾”空戰戰術,應該是一種雙機輪換攻擊的戰術,空軍內部怎麼稱呼,我也不知道。“車輪”?“磨盤”?這一戰術,主要用於中遠距離空戰,由雙機或多機協同完成,針對的就是中距空空導彈攻擊包線的特點。

中距空空導彈雖然標稱的射程很遠,但是,在實際使用時,攻擊機和目標機的相對狀態對導彈的射程有很大影響。例如,某型中距彈,在雙方迎頭對飛時最大攻擊距離70公里;在尾追狀態下,最大攻擊距離就減少到40多公里;不可逃逸距離也隨之變化。

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在於空空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都很短,大約不超過10秒左右,其他時間內導彈都是無動力飛行。因此,在追擊離遠的目標時,在有效射程上就大受影響,或者在攻擊末段因動能不足而無法跟上目標的劇烈機動。(具體原理,自補初中物理)

雙機輪換攻擊,大概意思就是,長、僚機保持較大的縱向和橫向間隔。長機接敵後,若遭敵鎖定、攻擊,即迴轉脫離,由敵我雙方對飛狀態變成被尾追狀態,也就是“故意置尾”。這一動作看似被動,卻破壞了敵方導彈的攻擊包線。與此同時,長機通過數據鏈將機載雷達的信息傳遞給僚機,僚機則根據前機搜索的結果,先擇有利的方向和時機前出攻擊。如此輪換~~~

在“金頭盔”空戰對抗中,航空兵某旅旅長王東偉和其僚機飛行員李欽帥,就是採用這種戰術取得了48:0的成績。

在央視的一次報道中,介紹了兩架殲-11B與4架殲-7PG的對抗。兩架殲-11B就採用了雙機輪換攻擊的戰術,空戰態勢顯示大屏讓人們直觀的看到了這一戰術如何運動。注意,由於殲-7PG沒有中遠距空戰能力,因此,殲-11B雙機的間隔並沒有拉得很開;否則,雙機的隊形會散得更開一點。

“金頭盔”空戰對抗48:0的玄機,解析“置尾”戰術

雙機輪換攻擊,只是中距空戰戰術的一種。中距空戰該怎麼打,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與以往軍事愛好者熟悉的近距格鬥空戰有非常大的不同。雙方憑藉各自雷達、導彈的性能打“太極”、練“八卦”,遠沒有近距格鬥刺激、過癮。所以,憑以往的經驗,難免就會對中距空戰中的某些戰術不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