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盔”空战对抗48:0的玄机,解析“置尾”战术

在“金头盔”空战对抗的报道中,有一段文字颇令人费解,原文如下——


又是一轮空战,战斗一打响,蓝方就主动示弱,故意置尾让红方锁定。红方一发射导弹,蓝方就迅速机动摆脱。等红方导弹全打完了,蓝方开始了真正的“猎杀”。48 0,蓝方大获全胜,带队长机是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王东伟,僚机是年轻飞行员李钦帅,被击败的红方是上届两名“金头盔”得主。(引文完)

“金头盔”空战对抗48:0的玄机,解析“置尾”战术

蓝方故意置尾让红方锁定,以消耗对手导弹的做法,乍一看颇有点脱离实际——

其一、因是后发制人,所以,这一战术必然是建立在对敌机和敌导弹性能了如指掌的前提之上;

其二、将敌机至于后半球,无论是机载雷达还是目视,都将丢失目标,因此,这一战术必然建立在持续、有效的引导(空中预警机、地面雷达,等等)之上。

显然,如果是自己人对抗,至少能满足第一条(十分熟悉对手的装备性能);如果与真正的敌人交手,这两条能否满足恐怕都是问号。

那么,这样的“置尾”战术真的是“合理利用规则”而没有实战价值吗?非也!

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置尾”空战战术,应该是一种双机轮换攻击的战术,空军内部怎么称呼,我也不知道。“车轮”?“磨盘”?这一战术,主要用于中远距离空战,由双机或多机协同完成,针对的就是中距空空导弹攻击包线的特点。

中距空空导弹虽然标称的射程很远,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攻击机和目标机的相对状态对导弹的射程有很大影响。例如,某型中距弹,在双方迎头对飞时最大攻击距离70公里;在尾追状态下,最大攻击距离就减少到40多公里;不可逃逸距离也随之变化。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空空导弹的发动机工作时间都很短,大约不超过10秒左右,其他时间内导弹都是无动力飞行。因此,在追击离远的目标时,在有效射程上就大受影响,或者在攻击末段因动能不足而无法跟上目标的剧烈机动。(具体原理,自补初中物理)

双机轮换攻击,大概意思就是,长、僚机保持较大的纵向和横向间隔。长机接敌后,若遭敌锁定、攻击,即回转脱离,由敌我双方对飞状态变成被尾追状态,也就是“故意置尾”。这一动作看似被动,却破坏了敌方导弹的攻击包线。与此同时,长机通过数据链将机载雷达的信息传递给僚机,僚机则根据前机搜索的结果,先择有利的方向和时机前出攻击。如此轮换~~~

在“金头盔”空战对抗中,航空兵某旅旅长王东伟和其僚机飞行员李钦帅,就是采用这种战术取得了48:0的成绩。

在央视的一次报道中,介绍了两架歼-11B与4架歼-7PG的对抗。两架歼-11B就采用了双机轮换攻击的战术,空战态势显示大屏让人们直观的看到了这一战术如何运动。注意,由于歼-7PG没有中远距空战能力,因此,歼-11B双机的间隔并没有拉得很开;否则,双机的队形会散得更开一点。

“金头盔”空战对抗48:0的玄机,解析“置尾”战术

双机轮换攻击,只是中距空战战术的一种。中距空战该怎么打,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与以往军事爱好者熟悉的近距格斗空战有非常大的不同。双方凭借各自雷达、导弹的性能打“太极”、练“八卦”,远没有近距格斗刺激、过瘾。所以,凭以往的经验,难免就会对中距空战中的某些战术不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