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窮養還是富養?其實你都做錯了

近兩年,不少90後的小夥子小姑娘已經組建起自己的家庭,開始努力賺錢養家養娃。而由於消費觀念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對於孩子的教育年輕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與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大相徑庭。其中"關於孩子應該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備受關注。

支持窮養的父母會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養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對金錢的支配能力,讓他們知道得到想要的事物就必須通過自身努力,而不是輕易可得。這樣養出來的孩子會知足常樂,更懂拼搏和成功。

孩子到底要窮養還是富養?其實你都做錯了

支持富養的父母會說: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應該給孩子最好的,讓他未來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而且富養的孩子,無論在氣質、處事上都更大方得體,視野也更開闊,也更敢闖敢做。

也有人拋出另外一種觀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窮養兒子是對男孩一生的投資,富養女兒是一種文化修養的投資。明星大S丈夫、"女兒奴"汪小菲也曾經說過,兒子是要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意義的人,而女兒就是爸爸的人,對他們的愛是不同的。

孩子到底要窮養還是富養?其實你都做錯了

這些觀念的理解和最終的目的其實都是正確的,因為"窮"和"富"的真正意義,是物質上的"窮養",精神上的"富養"。它們沒有矛盾,不應該是兩個極端的對立面,也不應該區分男女來教養。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實行起來卻都只圍繞物質而忽略精神上的培養。他們做的"窮養"是能省則省,控制他們的花銷和對物質的慾望,不要給他們太多的享受; 他們做的"富養"是滿足孩子所有的慾望,想要什麼買什麼,買就要買最好的,生活越精緻越好。

但正確的是,物質上的"窮養"是要通過對"窮困"和"艱苦"的切身感受對孩子的意志、品質、性格和心態進行磨礪。精神上的"富養"是開闊孩子的視野,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對自己人生有更清晰的認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也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這樣孩子不僅在談吐、思維和價值觀賞,都更勝人一籌。

孩子到底要窮養還是富養?其實你都做錯了

而窮養富養的方式,最終都取決於家庭的環境和因素。所有的父母都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包括學習環境、生活體驗、世界探索,甚至是身體營養也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著。

父母會為孩子製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盡力讓孩子上好的學校,選擇一個靠譜的導師等;也會為孩子製造更多有趣的經歷,帶著孩子參與戶外的活動,像是去郊外遊玩、體驗農家樂等;營養上,父母也會為孩子挑選新鮮食材,會為孩子選擇購買如湯臣倍健牛初乳加鈣這類的優質營養品,美國隊長的卡通外形包裝讓孩子愛不釋手,也能為孩子補充充足的鈣,提高抵抗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到底要窮養還是富養?其實你都做錯了

作為父母,能做到的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養育,堅持陪伴在孩子身邊並擁有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我們不需要和任何人攀比,也不需要超越自身能承受的範圍進行養育,只要教育方式正確,對孩子就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